過了一段時間,一個善良的老婦人看他可憐,每次都被人欺負,便決定幫他,就叫住他說:“我教你怎樣區分五元和十元,以後他們再取笑你,你就拿十元的讓他們看看。”
流浪漢露出狡黠的微笑,對老婦人說道:“不,謝謝您,我知道怎麼區分。我如果拿十元的話,他們下次就不會再讓我挑選了。”
老婦人聽到他的話才知道他並不傻,而是那些人傻。
一個人擁有高智商、強能力,誠然是件好事。可以說,這是上天賜予的良好天賦。有了它,便可以在競爭社會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然而,由於事物的複雜多樣、環境的不斷變化,在某些時候,利與弊會不知不覺地轉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隨時以清醒的頭腦注意了解自己,掌握對方和周圍環境,掂量你的利和弊,而不是一味地以一般的經驗辦事。
當你新進入一個機關時,一切都是嶄新而陌生的,這一階段你最關鍵的任務並不是創出什麼大的成績來,而是要實現與領導和同事的人際磨合,為其所容納。你莫要把力氣用錯了地方。隻有先站得住腳,你才談得上幹事業。
要知道,領導往往喜歡謙虛的下屬,而不喜歡愛表現自己的下屬。下屬如果急於表現自己,會讓領導覺得你好出風頭、有個人主義傾向,不利於團隊內部的團結和穩定,因而他肯定不會支持你。此外,急於表現自己,往往會使你得罪同事。由於領導要依靠這些熟悉情況的人幹工作,他也會照顧一下他們的情緒。他很可能會批評你,給你一些小的教訓,作為警示。
初來乍到,你不要過分表現自己的言行。你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使自己顯得比別人更能幹、更高明,但這隻會增強同事的威脅感,逼迫他們聯合起來對付你,使你陷於孤立窘境,甚至在領導麵前說你的壞話。
獨立的見解是一個人膽識、經驗、能力和態度的綜合反映。領導決策時很希望下屬出謀劃策,想出一些“點子”來供他參考。當然,這些見解並不一定被采納,但它至少可以啟發領導的思路,幫助領導修正他的決策。你要恰如其分地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隻有這樣,領導才能重視你。而對有明顯缺陷的領導,積極配合其工作才是上策。
有些領導原來基礎就較差,專業知識不精。這樣的領導在下屬心目中的位置並不高,但他對下屬的言行卻格外敏感。你不妨抓住領導的這一弱點,借鑒他多年的工作經驗,以你的才幹彌補其專業知識的不足,在服從其決定的同時,主動獻計獻策,既積極配合領導工作,表現出對領導的尊重,又能適當展現自己的才華。
在一般情況下,領導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於才華出眾的“精英”型下屬身上。他們服從與否,直接決定領導的決策執行水平和質量。所以,如果你真有能力,正確的方法不是無視領導,而應認真去執行領導交辦的任務,妥善地彌補領導的失誤,在服從中顯示你不凡的才智。這樣一來,你就獲得了優於他人的優勢。
剛走上崗位,往往缺乏必要的社會經驗和工作閱曆,許多事情還不知道、不明白或看不破、看不準。因此,你急於表現自己的行為隻能顯示自己的不成熟,並不能產生懾服眾人的效果。甚至你的某些自鳴得意的小花招也逃不過領導的眼睛。
記住,必須把處理好人際關係放在一個十分優先的地位,而對工作隻要盡心盡力即可。
保存你的能量是一種藏巧。在大多數情況下,才不可露盡,力不可使盡。即便有知識,也應適當保留,這樣,你會加倍地完善。永遠保存一些應變的能力。適時救助比全力以赴更珍貴。人若有這樣的手腕,便總能穩妥地駕馭航向。
心理學關鍵詞
領導往往喜歡謙虛的下屬,而不喜歡愛表現自己的下屬。下屬如果急於表現自己,會讓領導覺得你好出風頭、有個人主義傾向,不利於團隊內部的團結和穩定,因而他肯定不會支持你。
9.密藏不露好做人
密藏不露是一種高層次的謀略,也是成功者的基本素質之一,更是心理學強調的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法則。
在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那些口若懸河、好出風頭,心中藏不住半點秘密的人一定是非常淺薄的。時間長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厭惡。相反,那些看來口訥笨拙或者總是隱藏自己才幹的人,卻往往成竹在胸、計謀過人,更容易成功。
有—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好多家公司都不錄用他。他以這樣高的學曆、最“吃香”的專業竟然找不到一個職位,連他自己都感到奇怪。無可奈何之中,他想出了一個在旁人看來簡直是最愚蠢的辦法:他決定收起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的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公司錄用為程序輸入員。這當然是“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但他幹得一絲不苟。不久,老板發現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不是一般的程序輸入員所能比的。這時他才亮出了學士證,老板給他換了個與大學畢業生對口的專業。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時常能提出許多獨到的有價值的建議,遠比一般大學生要高明,這時他又亮出了碩士證,老板見後又提升了他。再過了一段時間,老板覺得他還是與別人不一樣,就向他詢問,這時他才拿出了博士證。此時,老板對他的水平已有了比較全麵的認識,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
博士成功的秘決是:“忍智藏鋒,以退為進。”公司是私人的,老板不會懼其“震主”,但底下的人未必和老板同一心情。所以,當他過早地亮出博士證時,連工作都找不到。那麼,找到工作後又為何不馬上亮出來呢?因為這時他已經學乖了,一是難保同事對他不會嫉妒,二是老板沒有發現他的才幹,如何用他仍在兩說。直到,老板對他完全信任,他才亮出證來。這時,無論別人對他怎樣都已不能動搖老板對他的信任了。
這個博士的辦法是聰明的。他先降下身份和架子,甚至讓別人看低自己,然後尋找機會全麵地展現自己的才華,讓別人一次又一次地對他刮目相看,他的形象慢慢變得高大。如果剛一開始就讓人覺得你多麼了不起,對你寄予了種種厚望,可你隨後的表現讓人一次又一次失望,結果是被人越來越看不起。這種反差效應值得所有人注意。人家對你的期望值越高,越容易看出你的平庸,發現你的失誤。相反,如果人家本來並不對你抱有厚望,你的成績總會被發現,甚至讓人吃驚。
很多剛走上工作崗位的人,不懂得這種心理,往往希望從一開始就引人注目,誇耀自己的學曆、本事、才能。即使別人相信,形成心理定勢之後,如果你工作稍有差錯或失誤,往往就被人瞧不起。試想,如果一個本科生和博士生做出了同樣的成績,人家會更看重誰?人家會說本科生了不起。你博士的學曆高,理應本領高些,可你跟人家一樣,有什麼了不起的?心理定勢是難以消除的。所以,剛走上崗位或新的崗位的人,不應當過早地暴露自己。當你默默無聞的時候,你會因一點成績一鳴驚人,這就是深藏不露的好處。如果交給你一項工作,你說“我保證能夠做好”,那幾乎和說“我不會”一樣糟糕,甚至更糟糕。你應當說:“讓我試試看。”結果你同樣做得很好,可得到的評價會大不相同。
某高校,一個係裏有兩位成果頗豐的青年教師,一個愛吹噓自己的成就,逢人便說又發表了多少篇文章,學術成就多高多高。另一個人幾乎總是回避關於這個問題的提問,或者輕描淡寫地說不多,不怎麼樣。其實,兩個人在各自的學術領域裏都已嶄露頭角,而後邊的那個人的文章更是經常成為學術界評議的對象,但他始終不吹噓炫耀自己。結果,兩個人都抱著一摞雜誌到係裏申報職稱,別人卻說:“你整天吹噓炫耀自己發表了多少多少文章,按數目早就遠遠超過這些了,怎麼才這麼多。看看人家,平日一聲不響,誰能想到他會發表這麼多文章呢?”盡管兩人數量差不多,但後來還是第二個人先晉升了。
待人坦誠,心直口快並非不好,但事實證明那些心直口快的人往往更容易暴露自己,得罪別人,既沒能很好地把握自我,也不易取得事業的成功。這樣的人實在不太聰明。你無意中說了別人什麼,但別人常常會記一輩子,到適當的時候,就會不知不覺或有意識地進行報複。因此,我們說“口無遮攔”,坦蕩如礪,是一個人的好處,也是一個人的致命的弱點。
密藏不露也是自我保護的重要手段,它會減少遭到別人暗算或報複的機會。如果別人根本不知道你在想什麼或準備幹什麼,別人怎麼攻擊你呢?如果你不說讓人討厭的話,別人怎麼會報複你呢?古人說 “三緘其口”,就是告誡人們不要妄言亂語。“禍從口出”,也從反麵說明了這個道理。一個幹大事業的人怎麼會沒有秘密,怎麼能不守秘密,隨便相信人,授人以口實,受製於別人呢?在很多情況下,不裝糊塗就辦不成事,更辦不成大事。實際上,越是大事,糊塗越要裝得徹底,須知你的對手絕非等閑之輩。
我們知道有些動物在不斷進化中,為了有效地保護自己,發展種種保護色,能在不同環境中使自己變換不同顏色,同周圍的色彩一致,從而達到避免危險、保護自己並攻擊弱者的目的。動物尚知如此,人又怎麼能在他人麵前完全暴露自己,成為“不設防的城市”呢?
心理學關鍵詞
那些口若懸河、好出風頭,心中藏不住半點秘密的人一定是非常淺薄的。時間長了,也令人反感乃至厭惡。相反,那些看來口訥笨拙或者總是隱藏自己才幹的人,卻往往成竹在胸、計謀過人,更容易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