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懼的解毒劑
恐懼的巨大破壞作用往往是通過一個人的想象力而得以實現的,因為人們總是不停地想象各種各樣可怕的事情。信心是最好的解毒劑,當恐懼者隻看到黑暗和陰影時,一個人的信心便是不幸中的一線希望,是烏雲後的一縷陽光悲觀者充滿恐懼,低頭俯視,事事隻往壞處看;樂觀者充滿信心,抬頭仰望,總能看到好的一麵。悲觀者總是預測失敗,樂觀者則是期待成功。如果一個人對自己、對生活充滿信心,那麼在他心中就不會有對貧窮、對失敗的恐懼。懷疑也將因此而不存在。信心將戰勝所有的不幸。
強烈的信心將使一個人的生命得到極大的延長。有信心者永遠不會焦躁不安,他總是能克服暫時的苦惱、不合和麻煩,他總能看到烏雲後的陽光。他堅信天無絕人之路,一切總會好起來,因為他能看清自己的目標,而悲觀恐懼者往往看不到這一點。
長壽的人總是有著強烈的信念,或許他們對於信念的理解與我們對於信念的宗教解釋有所不同,但是毫無疑問,他們心中的信念是一種永恒的信心,確信一切到頭來總會遂人願。
憂慮使人無謂地浪費自己的能量,削弱甚至毀滅自身的創造力。信心能使人擺脫憂慮的困擾,充分發揮他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
一個為恐懼所困擾的人是絕無可能發揮出自己的全部能力的。如果一個人處於困境之中,他必須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但是如果他擔憂分心,就隻會阻礙自己能力的發揮。冷靜、平衡的心態往往能給人以信心和保證。
無論你需要什麼,都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心。不要問怎麼做、為什麼和什麼時候,發揮出自己最佳的水平,保持一個堅定的信心,你將創造出奇跡。
長期的憂慮會削弱一個人的信心。一個有著堅強信念的人,相信有一種無限的力量,指引和引導宇宙間的萬物,都朝著一個圓滿的結局發展,猶如一個無所不能的計劃者所設計的那樣:萬物的紛雜。零亂最終會歸於和諧,真理必將戰勝所有的謬誤;世間萬物,看似錯綜複雜,互相矛盾,但最終總會走向一個莊重、仁慈、高尚的人類所無法解釋的圓滿——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擔憂。當失望、損失、倒退甚至災難紛紛向他襲來時,他心中的平衡不會因此受到絲毫的影響,因為他的信念使他相信不幸是暫時的,失望中有希望的力量,失敗後有勝利的曙光。
許多人在奮鬥過程中,總是不時地停下來想象他們最終能得到什麼,猜想自己是否真的能成功。不停地想象最後的結果導致了懷疑,懷疑導致了失敗。
成功的秘訣就是集中精力。擔憂和恐懼會使人分心,無法集中精力,並扼殺人的創造力。如果韋伯斯特總是為恐懼、焦慮和擔憂所困擾,那麼他根本無法集中自己的精力。當一個人精神器官總是隨著情緒的鬥爭而搖擺不定,那麼效率也就無從談起。其實,人生中的痛苦並沒有那麼可怕,真正使我們未老先衰,使我們的臉布滿皺紋,使我們的腳步失去活力,臉頰失去光澤,使我們不快樂的並不是那些已經發生的不幸,而是我們的憂慮。
一位以其美貌聞名於世的演員曾經說過:“任何希望自己漂亮的人絕對不能憂慮。對於美麗而言,憂慮意味著毀滅、死亡和破壞。憂慮意味著失去光澤、變成菜色、布滿皺紋,隨之而來的是無窮無盡的煩惱。無論什麼事情發生,一位女演員絕對不能焦慮擔憂。一旦她明白了這一點,她就已經明白如何去保持自己的美貌。”
如果一個習慣於憂慮擔心的人能夠看到自己變得無憂無慮後的情形,那將是一件多麼美妙的事情。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震動,隻要比較一下兩個不同的畫麵:未老先衰,臉上因為憂慮和擔心滿是深深的皺紋,看不出任何希望和活力,遠比實際年齡老得多,這就是他的實際情況;而另一麵,看起來充滿活力,樂觀向上,生機勃勃,輕快敏捷。
在幾乎所有形式的宗教信仰中,恐懼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中世紀的教士們發現這一招非常地有效:把那些愚昧無知的人吸引到教堂裏來,然後控製他們的言行思想。愚昧無知者往往易於受騙,曆史上各個時期的統治者都充分地利用了這一點。
誰能計算出他們所宣揚的地獄和所謂永恒的懲罰給人們帶來的恐懼感和所造成的惡果呢?幾個世紀來,這些宗教教條給人類社會蒙上了一層陰影。
教堂創立的本意是為人們提供一種擺脫各種形式恐懼的途徑。換一句話說,就是人類努力為自己提供一個途徑來擺脫恐懼和焦慮,來避免對心靈的傷害。但是正是這些教堂在無意中在人們心中形成了另外一種恐懼感,正是這種恐懼感使人們走進教堂,聽從教堂的訓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