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四 章 1

寬容忍讓,擁有內心的富足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這是生性奔放不羈的李白在遭遇了人生的挫折之後,發自內心的感慨,但這句詩中包含的不是悲觀失望,而是對自我、對個人價值的充分肯定。人來到這個世上,都會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獨一無二之處,沒有任何人是可以取代的,就像天下的任何東西都會有用武之地一樣。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既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清楚地看到個人的價值所在,要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同時更不能誌大才疏、好高騖遠,充分認識自己的不足,這樣才能不斷向著人生目標前進。

海格立斯效應:

仇恨他人,不如寬恕自己

海格力斯是希臘神話中的大力士,一天,他看見道路兩旁有個鼓起來的袋子,便上前踩了一腳。誰知道,袋子非但沒有被踩破,反而愈加膨脹起來,而且數以十倍地增長,這可激怒了大力士海格力斯:從沒向失敗低過頭的他,豈能輸給小小的袋子!於是,海格力斯隨手拿起身邊的粗木棒,重重地向那個袋子砸去。

本以為這下袋子會破,出乎意料的是,膨脹的袋子把路堵死了,此刻,海格力斯非常納悶,就這這時,一位聖者對海格力斯說:“小夥子,快別動它了,你最好忘了它或是遠離它。因為它是仇恨的袋子,如果你放手的話,它便會小如當初;如果你繼續侵犯它,它會永無止境地膨脹下去,處處與你為敵。”

人生在世,人與人之間難免會產生摩擦、誤解,乃至糾葛恩怨,如果你總是扛著“仇恨袋”,心中裝著“仇恨袋”,生活就會如同負重登山一般舉步維艱,最後,隻會堵死自己的路。心理學家將這稱之為“海格力斯效應”,即指代一種消極的人際互動關係,意在說明冤冤相報、致使仇恨越來越深的社會心理效應。

“海格力斯效應”常會使人們陷入一種無休止的煩惱中,從而錯過許多美麗的風景,享受不到真正的快樂,更體味不到人間的真情。在日常生活中,海格力斯效應隨處可見:兩人出於某種原因鬧了點小矛盾,如果你想報複對方,便會加深他對你的仇恨,促使他挖空心思加害於你;反之,如果你就此罷手,大度地原諒他,興許你們會化敵為友。

2002年,姚明首次在美國NBA賽場亮相,令人遺憾的是,他一分都沒得到,向觀眾交了白卷。當時,美國體育脫口秀節目“TNT”正在直播,主持人巴克利在談及姚明的表現時,輕蔑地說道:“姚明就是中國的傻大個,根本就不懂得如何打球。”

巴克利的話聽起來未免有些過分,為了緩和觀眾的情緒,他的搭檔史密斯立即反駁道:“不,我很看好姚明,他是一位很有潛力的球員,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他能拿到19分。”此時,巴克利立即當著觀眾的麵說道:“如果有一天姚明能拿到19分,我就親吻你的屁股!”為了避免激化矛盾,史密斯立即轉移了話題。

對於廣大觀眾來講,這可能隻是一個玩笑;對於史密斯和巴克立來講,這可能隻是一個賭注;但是,對於姚明而言,這是一個奇恥大辱!因為是直播節目,所以通過電波迅速傳遍了全球。巴克利的狂言立即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對他口誅筆伐。而此事的當事人姚明卻選擇了沉默。

事隔不久,姚明不孚眾望,粉碎了巴克利的預言。2002年11月18日,美國洛杉磯客斯台普斯中心座無虛席,此場比賽是火箭隊客場挑戰湖人隊。最值得紀念的是,沉默多時的姚明終於爆發了,他在這場比賽中接連得手,在上場22分鍾之內共獲得20分,搶下6個籃板,並幫助主隊以93分比89分戰勝湖人隊。此刻,有人高呼道:“讓巴克利親屁股去吧!”

此時,巴克利隻好履行自己的誓言。為了目睹巴克利的“精彩表演”,全球數以萬計的觀眾都早早守候在電視機前,等待觀看“惡漢”巴克利的狼狽相。

很多人都認為巴克利罪有應得、惡有惡報。以常人的眼光來看,此刻,最解恨的人應該是姚明,但出乎意料的是,姚明對此沒有任何回應,這使得很多人都深感迷惑。當記者詢問姚明的感受時,他笑著說道:“我覺得巴克利很有意思,其實,他也沒有什麼惡意,隻是想製造點噱頭罷了。”

為何姚明會大度地原諒當眾貶低自己的巴克利呢?為何他會在成功之後,不但沒有落井下石,反而出言為巴克利開脫呢?大抵因為他懂得,仇恨是一把雙刃劍,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試問,活在仇恨中的人,又怎麼能夠快樂呢?所以,我們應該以寬容的心態處事,原諒別人的失誤與錯誤,也許你的生命就會多出一份空間,多出一份仁愛之心,多出一份溫情。

古希臘的一位哲人說過:“人如果選擇了計較,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選擇了寬容,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其實,寬容別人,就是解放自己,與此同時,既換取了心靈的純淨,又贏得了他人的尊重。那麼,我們應如何防止“海格力斯效應”的影響呢?具體方法如下:

學會寬容,懂得忍耐

正所謂:“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要知道,寬厚待人,容納非議,是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之道。反之,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就會活得很累,且絲毫體會不到人生的樂趣。因此,我們一定要學會寬容,懂得忍耐。

理性地解決人際交往中的衝突

“錙銖必較”、“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你跟我過不去,我也讓你不痛快”……是很多人處理矛盾、爭端的慣用手段,殊不知,這種方法根本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還會讓自己的心靈備受捆綁,與其這樣,不如理性地尋求解決方法,以換取心靈的安寧。

幽默效應:

幽默釋懷,不氣不惱

美國有位著名的鋼琴演湊家,名字叫波奇。有一次,他要在密西根州的福林特城舉辦演奏,可是當他到達現場的時候卻發現,到場的觀眾很少,甚至連音樂廳裏一半的座位都沒有坐滿,這讓波奇的心裏很不是滋味。然而,他並沒有失望地轉身離開,而是麵帶笑容、從容不迫地走到舞台中央,麵對著台下的觀眾說道:“我是第一次來福林特城,可是卻發現這裏的人真是太富有,太有錢了,你們每個人都買了兩個座位的票!”說完,台下的觀眾都起立鼓掌,不是為他的演奏而鼓掌,而是為他那寬廣的心胸而鼓掌。波奇此時的幽默比他的演奏更能打動現場的觀眾,更能令人折服。

幽默作為一種特殊的情緒表現,是人類適應環境的一個工具,是人類麵臨困境時,用以減輕精神和心理壓力的妙法之一。懂得幽默的人不僅非常自信,而且容易獲得好人緣,以此消除人際交往中的不利因素和危機。俄國的大文學家契科夫曾經說過:“不懂得開玩笑的人,是沒有希望的人。”懂得用幽默來處理生活中的煩惱與矛盾,會使絕望中的人們看到一絲希望,在和諧中感受一種舒心的快樂,在快樂中去感悟生命的真諦。可見,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幽默,並淡化自己的消極情緒和沮喪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