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凡能成大事者,無一例外都是懂得笑對人生的。

在美國曆史上,有一位總統堪稱“奇跡”,他出身貧賤、相貌一般,卻迷倒了數以萬計的美國民眾,成為了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他就是林肯。

其實,沒有當總統之前的林肯,是一個極其嚴肅、不苟言笑的人。這一方麵與他的自身性格有關,另一方麵受周圍沉悶環境的影響,因此使他備受煩惱。為了改變自身的窘境,林肯決定用幽默來化解心中的陰霾。為了培養自己的幽默感,林肯在每晚睡覺之前,都會看一段笑話集,一直到入主白宮之前。

時間久了之後,他就把自己讀到的這些笑話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在他每次講笑話的時候,眼睛裏光芒四射,臉上也現出了柔和的笑容,有時會因為太搞笑,他自己就已經控製不住,手舞足蹈地大笑了起來。就這樣,林肯逐漸開發著自己的幽默細胞,日後成為了一個講笑話的高手。

林肯的幽默,裏麵融入了很多的智慧,因此一點也不誇張,不庸俗。他甚至更是拿自己的醜陋做文章。有一次,林肯受邀在集會上發言,但是他想拒絕,於是就先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一天,在街上他遇著一有錢人,有錢人仔細地端詳他一番後,說道:“先生,很對不起,你是我見過的外貌最醜陋的男人。”林肯回答說道:“哦,的確如此。那先生您有什麼更好的建議嗎?反正我是沒有辦法了。”那位有錢人想了想,之後說:“那你隻能在家待著了。”講完林肯就坐下了,現場的觀眾先是一怔,接著就對林肯的機智應答報以熱烈的掌聲。

由此可見,幽默有時候不單單是一個笑話,它更是一種智慧的集中體現;幽默不僅是優質生活的一個重要法寶,更是緩解壓力和活躍氣氛的好方式。幽默的人往往熱愛生活,能積極樂觀地去麵對人生中的苦難,在麵對失敗的時候,也不會失去生活的激情,而是選擇坦然一笑。因為失敗從來不存在於他們心中,歡樂才是他們心中流動著的永恒旋律。

那麼要成為一個幽默之人,我們又應該從何做起呢?

不斤斤計較

幽默不僅僅是智慧的表現,也是一種寬容精神的體現。要樂觀對待現實,善於體諒他人。培養自身的幽默感,就要學會寬容大度,不要斤斤計較,尖酸刻薄;要懂得容忍,與人為善。同時,一個樂觀向上的心境也很重要。因為樂觀與幽默本來就是一對親密無間的好朋友,生活中如果能多一點搞笑與輕鬆,多一點笑容與寬容,多一份幽默與樂觀,那麼我們就沒有到達不了的地方。

多讀書

幽默感的養成,很重要的一個基礎便是寬廣的知識麵。幽默作為智慧的一種表現,它是建立在豐富的知識麵基礎上的。一個幽默感十足的人,往往有著審時度勢的能力,淵博的知識,這樣才能有豐富的談資,才能妙語連珠,做出恰到其分的比喻。因此,要培養幽默感,首先就是要廣泛地閱讀,擴大自己的涉獵範圍,不斷地從浩如煙海的知識中擷取出智慧幽默的浪花,去不斷地滋潤幹渴的生活之花。

提高洞察力

提高觀察事物的能力,培養深刻的洞察力,是提高幽默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日常的生活中,隻有迅速地捕捉到事物的本質,配以詼諧的語言,恰當的比喻,才能給人們帶來輕鬆幽默的感覺。因此培養機智、敏捷的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當然我們在幽默的同時,時刻應該謹記一個大原則,那就是不能馬虎,要不同問題不同對待。處理問題矛盾的時候,要注意靈活性的把握,做到幽默而不落俗,使幽默真正成為人類的一種精神食糧。

野馬結局:

控製你的壞情緒

“野馬結局”作為一種心理學效應,與非洲大草原上野馬與蝙蝠之間的故事有著很深的淵源:在原始的非洲大草原上,吸血蝙蝠作為一種輕小的飛行動物,常常依附在野馬身上,靠吸取它們的血液為生。這樣,吸血蝙蝠就成了野馬最大的天敵。

吸血蝙蝠對野馬有著很強的攻擊性:它們常常先依附在野馬腿上,用鋒利的牙齒迅速而準確地刺破馬腿,然後立即用尖尖的嘴巴貪婪地吸取馬血。而野馬天生就是一種極其敏感的動物,受到這樣的外來刺激之後,就會迅速的甩動尾巴,亦或在大草原上狂跳、飛奔,以此來甩掉依附在自己身上的蝙蝠。可是即便這樣,野馬還是無法擺脫蝙蝠的“糾纏”。因為吸血蝙蝠可以憑借輕巧的身體,快速地從野馬的腿上飛到身上,又從身上飛到頭上,並在這個飛躍的過程中,不斷地吸血直到吸飽為止。而可憐的野馬由於長時間生活在這種暴跳、狂躁、憤怒、流血之中,很快便會死去。

開始的時候,人們認為野馬的死去是身體中的流失所致,可是後來經過動物學家血液長期研究發現,實際上,蝙蝠從野馬身上吸取的那點血液是微不足道的,根本就不會危及到野馬的生命,而野馬最終死亡是它自己的狂奔、暴怒所致。

“野馬結局”的心理學效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有些人往往讓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困擾住,稍有不順心、不如意,便暴躁、衝動,繼而大發脾氣。這樣往往會因為別人的過失而最終危害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眾所周知,一個平和寧靜的心態,使人遇事不容易衝動,懂得靜下心來仔細考慮一番,然後再做決定,能助人成就一番事業;反之,暴躁易怒的性格,不僅會影響一個人與同事、朋友的正常交往,對自己的身體健康也會造成極大的威脅。

某文化傳媒公司裏有兩個項目部:一個負責國內項目,另一個負責國外項目,而兩個部門的經理都是年齡相仿的中年女性,雖然工作的內容差不太多,但是二人的工作風格卻截然不同。

國外項目部經理,是一個十分懂得生活的女人。每天的穿衣打扮都十分講究,且十分得體。辦公室裏收拾的井然有序,邊邊角角都是一塵不染的,而且經常在自己的辦公室裏擺上一瓶鮮花,給自己好心情的同時,也希望給自己的下屬在工作之餘帶來一縷芬芳。在職兩年多的時間裏,下屬很少見經理有生氣,亦或是暴跳如雷的時候。從來不因為什麼棘手的事情,對自己的下屬發威,什麼時候見經理,她總是笑容滿麵,溫和有禮。辦事有條不紊,說話不緊不慢。因此在下屬們的支持下,很快便再次升職了。

而國內項目部的經理,她從來不喜歡自己一個人在辦公室裏辦公,而是特意跟領導要求,把自己的辦公室當做與領導或是下屬單獨談話的場所。於是每天都和六個下屬擠在一個大辦公室裏辦公,下屬便認為經理這樣搞,是為了更好地監督他們的工作。她在的時候,除了一些必須的工作上的交流外,從來不輕易地和自己的下屬說話交流。自己的下屬如果出現了什麼失誤,被她抓到的話,定是一番數落,嚴重的時候就會拍案而起,暴跳如雷。就是這一點,員工們很是接受不了。後來,經過員工們的集體反映,公司領導不得不把她調離本部,她為此更是把自己的身體氣垮了,臥床休息了半個月。

可見,心情的好壞對於個人事業的發展,身體的健康都是有著深遠影響的。雖然大多數人都懂得這樣一個道理,但是真正能做到拋棄壞情緒,積極調整自己心態的人並不多。這也許正是平凡者多於成功者的主要原因,縱觀曆史上的那些成功者,我們不難發現他們都擁有一個豁達的心胸,擁有一顆寬容之心,能夠做到寵辱不驚。即使遇上讓人極易動怒的事情,卻仍然富有涵養、客觀理性地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