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見,做人要能吃得虧,過於計較,得失心太重,反而會舍本逐末。要知道,很多事情表麵上看似我們吃虧了,實則我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難得糊塗”與“吃虧是福”是鄭板橋寫過的兩幅誌趣相同的條幅。前者廣為流傳,家喻戶曉,被世人奉為處世哲學。相比之下,“吃虧是福”得到認可的人數卻少得多。
其實,天上的日月不可能永遠盈,也不可能永遠虧,天道尚如此,人間更難離這個規律。所以人們對“盈虧”,不要過於計較,因為很多時候,看似吃虧的事情,實際上是一個得到補償的過程,正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有時失去也是一種“福”。
所以,我們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事對人不斤斤計較,有一顆博大的胸懷,能夠把事情看得開,看得淡,這樣的話,自然會少去許多不必要的人生煩惱,總而言之,煩惱都是自己請來的。那些所謂的“聰明人”,總是好用心機,結果往往是自尋煩惱。而“庸人”則因心胸寬大而舒暢,平日少了憂愁煩苦,更不會去自尋煩惱,焉知不是福事一件?
遇事不急躁,懂得換位思考
當因為他人的過失而給自己帶來了一定損失的時候,不要過於斤斤計較,並且耿耿於懷。此時,聰明之人懂得換位思考,懂得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替對方思考一下,也許對方並不是故意的,也許是有著一定的難言之隱。這樣多替對方去思考一番,不但能把問題看得更加清楚,而且也會緩和一下二人之間的矛盾。所以,遇事不要急躁,要懂得換位思考。
拓展心胸,縮小自我
心胸狹隘的人,總習慣將自己的利益擺在第一位,絕對不允許他人傷害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每天都會為了捍衛自身的利益,與他人絞盡腦汁的相互算計,生怕自己吃了一丁點虧,這樣的人會生活得很辛苦。其實,很多時候並非有人會破壞你的利益,隻不過是你心胸狹窄造成的自我假象而已。
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加強個人的品德修養,破除私人感情,遇到有關個人得失與榮辱,應該少往心上放,多想想自己的人生目標和他人的利益,這樣就不會計較各種閑言碎語,也不會計較個人的得失了。
鯰魚效應:
感謝你的對手
在挪威的深海中出產一種味道鮮美的沙丁魚。海邊的很多漁民靠捕撈沙丁魚為生。其實,沙丁魚的生命力非常脆弱,它們一旦離開了深海區,存活時間不會超過半天。但是有一位漁民,他每次捕魚回來,沙丁魚卻都是活的,因此,賣的價錢很高。不久,這位漁民就成了富翁,直到他死之前才把其中的奧妙告訴了自己的兒子,原來老漁民為了使沙丁魚能夠活得時間久點,就把沙丁魚的天敵鯰魚放進了魚簍中,沙丁魚見了鯰魚以後,開始驚慌失措地在魚簍裏四處亂逃,這樣一來,反而存活了下來。
沙丁魚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反而會很快死去,但是當敵人出現的時候,卻激發了它們生存的鬥誌,最終活下來。
由此可見,有時候對手的存在並不一定就是一件壞事,對手可以使我們變得強大,成為我們成長的一個助推器。所以,麵對敵人也好,對手也罷,我們要學會把對手當成激勵自己前進的一個“朋友”,善待敵人,就是善待我們自己。
麵對對手,我們應該有一顆平常心,學會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對方,並真誠地去感謝他們,因為是他們磨礪了我們的意誌,激發了我們的智慧和潛能。實際上,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鯰魚效應”,蘊含的意思就是:在生活中,要學會把對手當成磨礪自己的一塊石頭,在與對方的較量過程中,不斷地去挖掘自己的新潛力與能量。
康熙大帝在他繼位執政60周年之際,舉辦了“千叟宴”以示慶賀。宴會上,康熙率先敬了三杯酒:第一杯酒,敬孝莊太皇太後,感謝孝莊太後輔佐他登基皇位,一統江山;第二杯酒,敬諸位大臣和天下萬民,感謝愛卿們齊心協力盡忠朝廷,萬民俯首農桑,天下昌盛;當敬到第三杯酒時,康熙端起酒杯說道:“這杯酒,我是敬我的敵人:吳三桂、鄭經、噶爾丹還有鼇拜的。”一時間,宴會上霎時安靜,眾大臣目瞪口呆地盯著康熙,康熙接著說:“是他們逼著我建立了豐功偉績,沒有他們,就沒有今天的朕,我感謝他們。”
如果沒有吳三桂、鄭經、噶爾丹還有鼇拜等人,康熙能建立一番豐功偉績嗎?我們知道,曆史不能假設,但是,有一點卻是肯定的,正是有這些人的存在,才激發了康熙的無窮鬥誌,並且,時刻用“仇敵”來刺激自己,鼓勵自己要超越對方。於是在無形中,這個所謂的“仇敵”,卻成為了助他前進的動力,也可以說,恰恰是這些“仇敵”給了他不認輸的力量,最終促使康熙排除一切阻礙,走上成功的道路。
對手的存在,會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所以,我們若想成為勝利者,就必須去努力,在“抗爭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磨煉自己。因此,如果說感謝一生中曾對你有幫助的人是感恩,那麼,感謝你的對手則需要一種胸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是不是也應學著去感謝自己身邊的“敵人”呢?正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會時刻感覺到危機,才會越發地激勵自己——要不停地取得進步。因此,才會更加努力地去完善自己,讓自己不斷地從一個高峰走向另一個頂峰。
所以,在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隻記得去感謝親人,感謝朋友,感謝幫助過你的人,從今天開始,你也要嚐試著去感謝你的敵人,是他們將你一步步推向了成功,從這一點來講,我們沒有理由怨恨自己的敵人。
此外,要知道,感謝一個人遠比怨恨一個人對自己更有好處!這是因為怨恨會令我們心生煩惱,而感激卻會令我們心生愉悅!
以友好和平的態度與“敵人”相處
感謝你的“敵人”,是他們激勵你前進的腳步,提醒你不要放棄既定的目標;感謝你的“敵人”,是他們幫助你改掉了很多不足和缺點,使得你越來越完美。由此可見,“敵人”不是仇人,所以,我們沒有必要與他們怒目相斥,反而應該感激他們的存在。
在必要時刻伸出援助之手
我們的成長和成功,受益於“敵人”的幫助,假如沒有敵人的存在,我們的生命也會變得平淡無奇,我們的生活也會變得毫無激情,我們的能力也會逐漸下降,所以說,即使是為了自己的發展著想,我們也應該在“敵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主動伸出援助之手,以此幫助他們渡過難關,而不是落井下石,等著看笑話,要知道,看敵人的笑話,就是看自己滅亡,因為我們與“敵人”是相輔相成的。
情緒定律:
心態好,命運才好
情緒是我們心情好壞的一個晴雨表,心情好的時候,自然情緒是高漲的,做什麼事情都覺得興趣盎然;可是當心情糟糕的時候,情緒則表現得十分低落,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興趣。這也許是我們理解的最表麵、最膚淺的情緒,因為這樣的情況也是我們最為普遍的一種生活現象。
可是在心理學上,專家是這樣來解釋情緒的:情緒是指當外界的某種刺激引起了身體上的變化時,人們對這些變化產生的知覺。其主要特征表現為:經常是短暫性的,稍縱即逝,但是也可以累積,會影響自身的行為。正如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所說的那樣:“人並不是因為愁了才哭、生氣了才吵、怕了才發抖,恰恰相反,人是因為哭了才愁、因為吵了才生氣、因為發抖了才害怕。”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人類是自然界中感情最為豐富的動物,人們作出的每一個決定和行為,都與自身的情緒息息相關。無論是對於日常的生活還是對於社會的適應能力,個人情緒都在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即使是某個很有理性的人,當他在做理性思考或是理性決定的時候,還是會受到他當時情緒狀態的一個影響,因為“理性思考”本身也屬於一種情緒狀態,所以,心理學上將以上現象稱之為情緒定律。
從情緒定律的內涵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人心情的好壞決定著他的思維及行動,心情好的時候,自然會信心滿滿,感覺身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往日再令他生厭的東西,此時也會成為耀眼的珍珠;可是當心情低落的時候,就會愁眉苦臉,覺得事事不順,甚至做事容易出錯,自身的價值也會受到他人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