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下,如果在對方不耐煩時,她當時不是微笑著解答疑問,那麼也許對方就會和她爭執起來。從小敏成功地說服中年乘客不在列車上吸煙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她最大的特點便是不管中年男乘客的態度如何,也不管他提出的問題多麼難以解答,她都是一直微笑著麵對對方,進而讓對方在她的微笑麵前隻能無奈地接受。

小敏的方法,讓我們想起了心理學中的“微笑策略”。所謂微笑策略,主要指通過微笑為自己營造出的一種溫馨的場麵,而這種場麵又利於事態朝著好的方向發展,此策略是人際關係中最基本的準則。

對於通過微笑帶來的功效,相信大家可能都有體會。例如,一對剛剛產生了矛盾的夥伴,再見麵時如果有一方施以微笑,那麼他們的關係多半會得到恢複;再比如,一個拳王出乎意料地敗下陣來,如果他微笑著示意,這不僅可以顯示他的風度,同樣還可以掩飾輸掉比賽的尷尬預示他今後的信心和勝。

這便是微笑的作用。對此,那些成功人士大多都懂得運用它為自己服務。例如,在意大利戰場上取得勝利的拿破侖·波拿巴,他凱旋回國後,成了很多女性心中的青睞對象。

一次,在一場舞會上,有個叫斯達爾的女士,手上拿著桂枝,穿過人群,向他走來。拿破侖當時沒有躲開,加之為了維護自己的形象,便正麵地與斯達爾女士有了接觸。斯達爾女士把一束桂枝送給了拿破侖,拿破侖隨後微笑著說:“您應該把桂枝留給繆斯(文藝之神)。”可斯達爾夫人竟然錯誤地把它理解為這是一句俏皮話,所以也沒有感到尷尬。

隨後,她又繼續問道:“將軍,您最喜歡的女人是誰呢?”拿破侖微笑著回答說:“是我的妻子。”斯達爾又說:“這太簡單了,您最器重的女人是誰呢?”“最會料理家務的女人。”拿破侖還是微笑著回答。斯達爾又問:“這我想到了。那麼,您認為誰是女中豪傑呢?”“是孩子生得最多的女人。”拿破侖繼續微笑著說。在這種一問一答中,斯達爾愈談愈覺得沒趣,甚至感到內心有些局促不安,於是隻好作罷。

從這段場景中,我們不難發現,這裏的微笑已經成為一種拒絕的方法。拿破侖正是在微笑的掩護下,既沒有激怒斯達爾女士,又一步一步地讓其“撤退”。

微笑之所以更利於掌控他人、駕馭他人,關鍵就在於:當彼此處在對立的矛盾中時,微笑可以避免雙方的激烈對抗,使矛盾得到一定的緩和,能夠減弱帶給對方的攻擊性,進而讓矛盾雙方的關係漸漸地緩和。此外,微笑還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兩個原本不是很熟悉的人在微笑中獲得相知、相識的砝碼。

雖然微笑利於拉近彼此的關係,讓彼此更加熟悉,更容易說服對方,但在運用的時候,也要掌握相關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具體如下:

微笑要真誠

雖然是微笑,但同樣要讓對方感覺到你是真誠地向對方示意,是發自內心的真實感情的自然流露。而對於真誠對待自己的人,人們往往會更加珍惜,也更願意與之相處和交往。所以,就是微笑地對待那些你要征服的人,微笑中也要帶著真誠。

微笑中要透著友善

人們經常會對那些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東西,往往會避而遠之,不想與之接觸。相反,對那些友善的東西,則會經常表現出友好,並產生進一步接觸的想法。這就告訴我們,你的微笑中要帶著友善,要用友善的微笑去贏得人心。

·馭心術法則·

當彼此處在對立的矛盾中時,微笑可以避免雙方的激烈對抗,使矛盾得到一定的緩和,能夠減弱帶給對方的攻擊性,進而讓矛盾雙方的關係漸漸地緩和。此外,微笑還能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兩個原本不是很熟悉的人在微笑中獲得相知、相識的砝碼。

釣魚效應:

給自己加層“保護色”

萊芬惠爾是著名的工程師,也是一個深知人際關係的聰明人。一次,他想換裝一個新式的指數表。但這個想法必須得到某部門負責人的認可,才能真正實行。為了說服這名負責人,他是這樣做的:

一天,他手裏拿著一些文件,在腋下挾著一個新式的指數表,去找負責人。在他向這名負責人談論文件中的相關事宜的時候,總會時不時地動一下自己的腋下。負責人隨後似乎注意到了他的舉動,但開始的時候並沒說什麼。他們繼續討論著關於這些文件中的事情,這時他又將腋窩下的指數表從左腋窩換到了右腋窩,並移動了好幾次。負責人終於忍不住了,便開口問道:“你拿著的是什麼?”“哦!隻是一個指數表。”萊芬惠爾漫不經心地說。

“讓我看一看吧!”負責人好奇地對他說。萊芬惠爾不緊不慢地接著說:“哦,不是多麼重要的東西,不用看了。”隨後,又補充道:“這是給別的部門用的。”“但是,我很想看一看。”對方答道。最後,對方不僅看了,而且還用了這個指數表。就這樣,萊芬惠爾成功地讓這個主要負責人在本部門換裝了這種新式的指數表。

從萊芬惠爾成功地駕馭他人這件事情上,我們不難發現,他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不是直接提出要求,而是懂得為自己的最終目的加一層“保護色”去誘導對方。而對方呢,又會在好奇心理的簇擁下,產生強烈的求知欲,進而主動要來看萊芬惠爾手上的指數表。

究竟萊芬惠爾施用了什麼樣的魔法,自己都沒提出要求,對方就乖乖地換指數表了呢?在此,就不得不提到心理學中的“釣魚效應”,因為萊芬惠爾正是利用了“釣魚效應。”

那麼,什麼是釣魚效應呢?釣魚效應實際上屬於行為心理學範疇,主要強調的是:人們把一個人的特定的內心強烈需求所產生的相應行為,稱之為“釣魚效應”。對於它的來源,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的解釋:漁夫在釣魚的時候,為了讓魚兒能夠上鉤,就在魚鉤上放上餌料。由於餌料是魚兒喜歡吃的,所以魚兒自然會自己上鉤,漁夫也便會釣到魚。

漁夫釣魚的解釋,隻是一個形象的說明。事實上,對於這種為了實現自己的目的,時不時地用上點“加層保護色”的方法,在人際關係中也經常被人們運用。例如,在奧斯卡電影節上,以及一些演出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在奧斯卡電影節上,我們經常會發現,那些大獎往往都是放到最後一個去揭曉;在演出中,那些大腕以及當紅的明星們往往都是放到後麵壓軸出場。

為什麼會這樣?那些舉辦方無疑是聰明的,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給整場演出加層“保護色”,讓大家在等待中,激起強烈的好奇心。要知道,他們都知道這些大腕們來了,也會演出,但就是不讓觀眾快速地看到,以便更好地激發大家的興趣,進而促使其看完整場演出。

為什麼隻要適當地加點“保護色”,就更容易引導人們按照你的想法,以及要求辦事情呢?這是因為,當人們給他們的目標加上“保護色”後,能夠引起對方的強烈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人們便會把注意力集中於此,這一對象便會得到清晰的反映。

此外,“加層保護色”的方法,還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強烈需要。而人們的行為呢,往往又和內心需要密切相關。對此,著名心理學家歐佛斯特教授就曾說過:“人類的行動產生於內心的需求。因此,打動人最好的方法,首先是引起對方內心的強烈需求。不論在商場、家庭、學校或者在政治上,想打動他人的人,要好好地記住這件事。”由此不難發現,釣魚效應與激發人們內心強烈需求之間有著直接的必然關係。

雖然運用給自己加層“保護色”的方法,更容易激發人們的好奇心,以及內心的強烈心理需求,但在運用此方法時,也要注意相關的事項。具體如下:

用此方法要注意行為的誘導性、隱蔽性、吸引性

加層“保護色”的方法,關鍵要做到通過遮遮掩掩的方式刺激對方的好奇心。這就要求我們在做遮掩動作的時候,要注意誘導性、隱蔽性以及吸引性。要知道,人們做的動作越具備這三種特性,越容易刺激對方的好奇心,也越容易讓其產生欲罷不能的衝動,進而更好地為我們服務。

這並不難理解。例如,某樣商品在商場裏擺放著,開始的時候可能我們隻是看一眼。但如果有人(商家找的托)將它一直在你眼前晃動並說這東西多麼多麼好,要買走的時候,你可能便會多留意一下這樣東西,甚至覺得自己也有了買的衝動。

但如果人們開始的時候知道對方是托,或者通過對方的行為識破了對方是托,那麼相信多數人一定不會被商家左右,而加層“保護色”的方法也便不能奏效。這就告訴我們,在運用此方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行為的誘導性、隱蔽性以及餌料的吸引性。

用此方法還要注意個體的針對性、迫切性

此外,在用此方法的時候,還應該注意個體的差異性。也就是說,我們同時還應做到有針對性。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時候的人對同一樣東西的立場不一樣,需求也便不一樣。

所以,人們試圖通過此方法為自己服務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隱蔽方法以及誘導的餌料。例如,當化學老師想讓學生對做實驗發生興趣的時候,就不能和語文老師想讓學生對寫作文發生興趣時采用的方法一樣。

·馭心術法則·

當人們給他們的目標加上“保護色”後,就能引起對方的強烈好奇心。有了好奇心,人們便會把注意力集中於此,這一對象便會得到清晰的反映。此外,此方法還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的強烈需要,進而利於你實現自己的目的。

異性效應:

利用好“異性相吸”的常情

某公司正處於原料奇缺的階段,該公司材料科的男同誌們整日奔波,四處尋找材料,卻接連碰壁。但是,當該部門的王小姐外出聯係的時候,沒過多久,此問題便得到妥善的解決。

當公司的資金周轉產生嚴重問題的時候,公司急需銀行貸款。這個問題讓總經理寢食難安,每日就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這時,又是王小姐風塵仆仆,盡心盡力地周旋於各大銀行之間。沒過多久,竟幫助公司獲得貸款上百萬元。

通過這幾次事件,王小姐深得公司領導的器重,不但工資一加再加,獎金也比其他男同事高出許多。公司的同事們試圖總結王小姐成功的秘訣,發現王小姐除了具備清醒的頭腦、敏捷的口才、豐富的知識和閱曆、靈活的待人接物方式之外,她那端莊的容貌、嫻雅溫婉的儀表也在辦事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為什麼王小姐的外在行為舉止也能成為其成功的秘訣之一呢?其實,問題很簡單,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異性效應”,王小姐不過是很好地掌握了這個效應。因此,每次遇到困難,隻要她出馬,總是馬到成功。那什麼是“異性效應”呢?

“異性效應”指的是因男女一起做事而對活動產生一種積極影響的微妙作用。這個概念和物理學中磁場會產生同極相斥、異極相吸的作用有著類似的效果。這種效應的對象並不是特指夫妻,當然也不是專指如開會、問路以及辦事等普通的男女接觸,而是指在工作、生活以及娛樂中,為了加深了解而有較多與異性接觸和交流的機會。這種交往的前提是男女雙方自覺自願為了自己的事業進步、人生的豐富以及感情的愉悅而進行的一項有益活動。

對於這種策略,那些聰明的人無疑都是很懂得利用其為自己服務的。例如,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在那些理發店裏,老板們經常會用男士做發型設計。為什麼會選擇男士呢?事實上,這些老板們正是運用了異性相吸的規律,因為到理發店做頭發的女士相對比男士多,女士做頭發的頻率也比男士多,所以他們深知專注於女士的頭發能獲得更大的利益。而讓男士做發型師,在發型設計以及與顧客溝通方麵,往往都有著先天的優勢。

那麼,為什麼異性之間,更容易相互吸引、相互合作,進而利於事情的進展呢?這是因為,同性之間往往容易產生嫉妒、攀比之心,而一旦彼此相互嫉妒、攀比,他們也便不能更好地為彼此服務。這也便是為什麼在一些大公司,老總或者經理往往都找異性做助理或者秘書的真正原因。相反,異性之間不僅不會產生嫉妒、攀比之心,還容易產生讓人愉悅的心理,進而讓彼此都能夠處在一個良好的、輕鬆的環境中做事。試想一下,在溫馨快樂、充滿歡聲笑語的環境中工作,有幾個人會厭倦呢?

再者,異性合作或者接觸的時候,由於男士多帶有豪爽、奔放、粗心等性格特點,而女士性格中則相反地會帶著溫柔、細心等性格,這二者可以很好地因為互補性而碰撞出高效的火花。還有就是人們經常會對自己身上沒有或者不擁有的東西,表現出格外的向往,進而異性之間也便能夠很好地相處和相互融洽,提高工作效率。這也便是為什麼在很多公司,如果公司裏麵女士居多的話,老板便會想方設法地招聘男員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