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輯:幸福講義3
生活需要陽光心態
他是個公認的樂天派,特別愛笑。他的笑容就像鑲在臉上永不退色的一幅油畫,別人笑時他也笑;別人不笑他還笑;見了領導是溫暖的笑;見到下屬是寬厚的笑;受了表揚是謙恭地笑;挨了批評是虛心地笑。
由於得體的笑,他贏得了極佳的人緣,深得同事們的擁戴,大家羨慕地說:“這份快樂不知道是幾輩子才修來的福分啊!”
忽然有一天,竟然傳來他死亡的消息,而且是自殺。
所有的人都大吃一驚。
下葬那天,大家感念著他的美德,從四麵八方趕過來為他送葬。送葬的人是前所未有的多,大家都想弄明白一個問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這樣一個愛笑的人,一個時刻充滿快樂的人走了絕路?
有人試探著問他的妻子:“這麼一個快樂的人,怎麼就不快樂了呢?”
他妻子歎息著說:“正因為他笑得太多,才沒有了快樂!”
“因為笑得太多,才沒有了快樂”。這的確是一個匪夷所思的回答,而這個回答盡管有點“冷”,卻又是那麼的真實和無奈。其實,這不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豁達的笑,而是一種帶有功利性的變了形的笑。
她是一個銷售經理,也是一個很特別的銷售經理。她的心情總是非常的好,因為她對事物的看法總是正麵的、陽光的。
一天,一個朋友追問她,一個人不可能總是看到事物光明的一麵,這很難辦到。你是怎麼辦到的?
她說,每天早上,我一醒來就對自己說,你今天有兩種選擇,你可以選擇心情愉快,也可以選擇不愉快。每天,我都選擇了心情愉快。然後我命令自己要快快樂樂地活著。於是,我真的做到了。無論是麵對領導,還下屬,也無論是被批評,還是是被表揚了,我都能保持微笑。哪怕是有壞事發生,我可以選擇成為一名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從中學些東西。我選擇從中學習。我選擇了,我做到了。每次有人跑到我麵前訴苦或抱怨,我可以選擇接受他們的抱怨,也可以選擇指出事情的正麵。我選擇後者。
可是,這並不能容易做到啊。朋友說。
就是那麼容易。她說,人生就是選擇,每一種處境麵臨一個選擇。你選擇如何麵對各種處境,你選擇別人的態度如何影響你的情緒,你選擇心情舒暢還是糟糕透頂。歸根結底,是你自己選擇如何麵對人生。我就是一個真正健康、陽光而快樂的人,一個笑裏不摻雜一點點虛假成分的笑的人。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麵對許多的人和事,有愉快的,也有不愉快的,這時,隻要我們對生活抱有一種達觀的態度,就不會稍有不如意,就自怨自艾,也不會為了迎合某些人而強裝歡顏。
樂觀麵對生活,生活也會回報你歡樂。
心底一汪清水
1981年,蔣勳在美國參加聶華苓的作家營,遇到了丁玲,兩人成了忘年交,成了無話不談的朋友。
那天,丁玲與蔣勳、聶華苓聊天。聶華苓問起她文革的事。於是丁玲就給他講了她在“反右”運動中受紅衛兵折磨的事。
丁玲說,她初到到北大荒的時候,紅衛兵為了折磨她,故意給她一些存活率很低的雞,說,如果養不活就要被處罰。丁玲笑著告訴聶華苓:“我可以把它們養得非常好,存活率都到80%以上。”
聽著聽著,蔣勳和聶華苓禁不住掉眼淚了。蔣勳說,讓一個作家去養雞,還要因為養雞被折磨,被侮辱,可是她說“我養得很好”!
丁玲還講到她在牢裏的遭遇,她的愛人陳明就關在隔壁。他們用敲牆的辦法告訴對方自己的存在。開始是他敲一下,我敲一下,很簡單的應答,後來慢慢有快有慢,有長有短,能傳遞很複雜的意思。人交流的願望,和彼此在一起的願望,牆是擋不住的。
有人說,人活一生不容易,當然壞人活得更不容易。我們應該學會給自己找樂子,讓自己始終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
畫家韓美林家養有幾隻小貓小狗,他給這些漂亮、聰明、洋氣的小貓小狗起一個個又土又俗的名字:一隻波斯貓叫張秀英,兩隻小狗叫劉富貴和二鍋頭,還有一隻西施叫金大瘤子。客人聽了沒有一個不樂嗬的。人就得這麼活。
“文革”中,韓美林也是眾多被“折磨”過的文藝家之一。那時,韓美林被押在看守所裏,用半截筷子在破了又補、補了又破的褲子上作畫。“杠子隊”一次次踩他的手,甚至用刀挑斷他的手筋,可那時候他依然非常熱愛生活。看守所裏什麼都沒有,頭頂上隻有幾隻蜘蛛,他每天看著它們織網,看著它們逮小蟲子,看著它們長大,挺有趣。韓美林進去的時候,大牆上隻露出三片柳葉,出來時,小樹已長成一棵大樹;進去時,樹上拴著一頭小牛,他出來時,小牛生的小牛正在叫。出獄後,他覺得什麼都可愛,連賣冰棍的都讓他感到可親。小動物喜人,小狐狸不狡猾,小老虎不咬人,虎頭虎腦不虎心。
韓美林說,出獄後如果見什麼煩什麼,那我恐怕就一事無成了。
於是就有人問韓美林,你也是凡體肉身,可在麵臨那多的苦難時,你怎麼就不知道煩惱呢?韓美林說,因為我心裏始終裝著一個活命哲學:沒心沒肺,能活百歲;問心無愧,活著不累;心底一汪清水,沒有過夜的愁;不生過夜的氣,也就沒有過夜的病。
丁玲之所以在艱苦的歲月中,依然能夠活得自信,活得瀟灑、暢快,或者說她之所以能成為一位世界級的作家,之所以能得到眾人的愛戴,這與她心裏的那一汪清水不無關係。同樣,韓美林是位畫家,他畫的小動物個個靈靈醒醒,鮮蹦活跳,招人喜歡。作品的生命力,源於作家對生活的熱愛,對小生靈的悲憫。正是這種愛,才成就了他的事業,成就了他豐富多彩的人生。
想起張大千說過的一句話:遷,就是相處的態度,平和,是教誨的方式。這就是生存的智慧,亂世中藏身的法則。
很顯然,正是丁玲、韓美林們擁有了這樣的生存智慧,他們心底才有了那一汪清水,他們才會沒有過夜的愁,他們才會在各自的領域取得驕人的成就。
朝內的傷口是一種美
七夕那天,一向不知浪漫的他,特意去花店買了一大束玫瑰,他想給妻子一個浪漫,可是,下班後,在回家的路上,他卻被一輛滿載石子的大卡撞倒了。
天,在一瞬間塌了下來:他的身體、他的身體下的那塊水泥地,如他手裏緊攥著的玫瑰,一片殷紅。
直到救護車趕來,直到妻兒來到身邊,他的眼都是一直的睜著的。他不想就那樣匆匆地離開他們,因為他知道,還有那麼多的事在等著他去做。
然而,一個月後,她把他接回家了,不是病愈,是醫生讓她準備後事。最後的那幾天,親戚、朋友、鄰居都自覺地來看他,而每有人來看他,她都與每一個人拉家常,甚至有時還會“滿麵春風”。
她怎麼會這樣呢?許多人不解,但又不好說出口。
出殯那天,他的父母、他的兄弟姐妹,一個個,呼天搶地,傷心不已,唯有她,獨自坐在客廳的一角,麵無表情,目光呆滯。
母親實在看不下去了,問她,他走了,再也不回來了,你怎麼就沒有一滴眼淚呢?難道你一點都不在乎他,一點都不傷心?她抬起頭,悠悠地看著母親:“媽,我的淚已經流幹了,我隻是想讓他知道,我沒有那麼脆弱,我要他放心,雖然我們的小雨還小,但我一定會把我們的小雨撫養成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