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管理厚黑學,抱團打天下4(1 / 3)

第八章 管理厚黑學,抱團打天下4

趁火打劫,坐收漁利

置身局外,冷眼旁觀,把真相看得很清楚,毫無成見,故所下判斷最為正確。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句成語幾乎盡人皆知。該成語出自《戰國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之。後來人們就用來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天下熙攘,皆為利來利往。人都有貪欲,當對方被利益迷住雙眼時,往往會失去正確判斷的理智。商戰厚黑學指出,在激烈的競爭中,當雙方為利益僵持不下、互不相讓時,你可以采取作壁上觀,靜觀其發展的態度,等到雙方拚得筋疲力盡、兩敗俱傷之時,你迅速出擊,收拾殘局,可獲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效果,假人之手打敗對手,輕鬆取得競爭的勝利。

在風雲跌宕、列國爭霸的曆史年代裏,英雄豪傑、智者謀士常常運用“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一策略,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曹操在白狼城大敗冒頓兵團,袁熙、袁尚兩兄弟率數千人逃向遼東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當時曹操的部下都摩拳擦掌要去追趕,企圖一舉殲滅平定袁氏集團。

但是曹操當時的行動出乎眾人之料,不但沒有派兵去追趕兵敗而亡的袁氏兄弟,反而退兵易州,按兵不動。大家都猜不透曹操的心思。大將夏侯惇問曹操道:“遼東太守公孫康久不臣服我們,現在二袁又去投靠,這樣豈不是如虎添翼?如果現在不去征討他們,等到他們徹底結成一夥來對抗我們,必為後患,因此還不如現在趁他們立足未穩之際就去征討。”曹操聽了哈哈大笑,然後說道:“大家為國出力血戰沙場,很是辛苦,這次就不用勞煩你們出征了,幾天之後,公孫康一定會自動將二袁的腦袋送來。”眾將依據公孫康以前對曹操的強硬態度都不相信公孫康會這麼做,但是曹操的話又都不敢不聽,隻得按兵不動,出乎意料的是,過了不久,公孫康果然派人將袁熙、袁尚的首級送到曹營。眾將很是吃驚,都稱讚曹操料事如神。曹操仰天大笑:“果然不出郭嘉所預料的啊。”

曹操這才給眾將解釋自己退守益州按兵不動的原因。原來謀士郭嘉在征烏桓回軍途中病倒,不欠因病去世,其臨終時給曹操留下一封信授計道:“公孫康一直擔心袁氏吞並,今袁熙、袁尚前去投奔,公孫康心中必然懷疑。如果我們派兵攻打,由於他們各自都不是我們的對手,因此他們勢必並力迎擊,急切中難以得手,反而可能會讓我們損失慘重,如果我們暫緩出兵,公孫康與袁氏兄弟就會互相火並。”事情果然如郭嘉所料,公孫康聽說袁熙、袁尚將要來投奔,當即與手下的人議定:若曹操前來征討,便留下他們合力抗曹,否則,就將他們誘入城中殺掉,把他們的人頭獻給曹操。

曹操不費一兵一卒除掉二袁,收複遼東,隔岸觀火使曹操坐收漁人之利。

曹操不愧為傑出的軍事家,他善於利用各個集團之間的矛盾為自己服務。他利用公孫康擔心袁氏集團吞並遼東之心和二袁想借機吞並遼東這二者之間的矛盾,隔岸觀火,沒有急切地去攻打他們,而是按兵不動以逸待勞,靜候他們之間矛盾的惡化,讓他們之間互相殘殺,從而不費一兵一卒除掉二袁、收複遼東,坐收漁翁之利,這樣的計謀確實是高人一籌。

厚黑學指出,在商戰中靈活巧妙地運用“假人之手,從中漁利”的技巧,將會較順利地實現交易目標。在競爭中,要學會以靜製動,利用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必然發生轉化的規律來激化矛盾,戰勝對手,為自己服務。

世界商戰中,趁火打劫的談判南手當首推美國華爾街大佬摩根。1873年,美國經濟危機期間,幾乎每小時都有宣布破產的消息。費城的著名投資銀行傑伊庫克公司也永遠地關上了大門。庫克因在南北戰爭中幫助政府出售國庫券而名聲大振,是投資銀行家中最傑出的人物。他的破產在當時商業界不啻是一個晴天霹靂,引起了巨大的震動。後來事實證明,即便當時他能渡過危機,但因其力量早已衰微,也難以應付日後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挑戰。摩根在國內外出售證券的能力舉世無雙。達布尼一摩根公司和在倫敦的摩根公司及巴林兄弟公司、費城的安東尼?德雷克塞爾、紐約的利瓦伊莫頓以及紐約其他幾位大銀行家與摩根的聯合,所形成的勢力與能力使他得以在1871年從庫克手中奪過價值2億美元的國庫券,並把其中的大部分出售給外國投資者;1873年的上半年,摩根及其合夥人又以同樣理由贏得33億國庫券的一半,並且處理得可謂得心應手。而庫克在出售他那部分國庫券時卻困難重重,這也是庫克破產的因素之一。在這場危機中,德雷克塞爾一摩根公司成為美國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控製了美國政府的債券市場,同時繼續向歐洲拋出優惠證券。

1884年的金融危機又進一步觀固了摩根的地位。從這時起一直到1913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國投資銀行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自1884年11月以來,美國財政部的黃金開始大量外流,市場上掀起了搶購黃金的風潮。當時有個謠言很快傳遍了華爾街,說美國政府不得不放棄以黃金支付貨幣的做法。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擔保這不是事實,但是用拋售美國證券換回黃金的做法仍在進行,致使國庫告急,落到了幾乎無力償清債務的地步。

為了救濟金庫空虛帶來的經濟恐慌,就必須立即籌集到一筆巨額資金。政府財政當局的估計至少要1億美元。摩根已知在這股搶購黃金的風潮中,政府已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於是他同貝爾蒙商定,由他們兩家銀行組成一個辛迪加,承辦黃金公債,這樣,他們即可解救財政部危機,又可獲得高額利潤。但因他們的苛刻條件美國國會並沒有通過這個建議,總統也難以接受。當時的財政部長卡利史爾計劃發行5000萬美元的公債,其餘半數委托美國國內銀行存款。由於正值恐慌之際,任何市銀行都自顧不暇,這位財政部長的呼籲便被理所當然地束之高閣了,於是,他又使出苦肉計,以超出麵額的117點公開募集5000萬美元公債,這一招打破了投資金融界的慣例,也欺騙了投資很行,並重創和惹惱了摩根。由於摩根的操縱,當這位財政部長匆匆忙忙趕赴紐約召集銀行家尋求幫助時卻遭到了白眼,這是因為他沒有接受摩根提出的要麼認購全部公債,要麼完全拒絕認購沒有任何商量餘地的談判條件。出於無奈,摩根再次被總統召入白宮,互相攤牌。

當摩根深知國庫存金隻剩下900萬美元時,更是固執己見,並進而胸有成竹地說:“除了我和羅斯查爾組成辛迪加,使倫敦的黃金重新流入國內外,似乎沒有第二種辦法來解救陷於破產狀況的國庫了。現在,我手頭就有一張1200萬美元的支票沒有兌現,若是今天將這張支票兌現了,一切就都完了,要不要我在這裏拍電報,現在立刻彙到倫敦去呢?”在這種威脅下,克利夫蘭總統不得不以去洗手間為名,每隔5分鍾就去與正在另一室等候的財政部長卡利史爾商量對策。摩根很清楚,若不使出硬的一手來,白宮不會輕易就範。因此,在同總統麵談時,“單刀直入”,步步緊逼。結果總統在走投無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應摩根提出的條件,白宮在華爾街麵前甘拜下風。當夜摩根即取出大量美元交給財政部,幫助財政部渡過了難關。摩根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債價格與市場差價中就淨賺了1200萬美元,並且還安排了一項國際協議,在公債發行結束前,不用美元兌換英鎊,也不購買美國的黃金,這大大衝擊了《夏爾反托拉斯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