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民族飲食概述(3 / 3)

在中國菜點傳入日本的同時,中國的飲食節令風俗也在日本時興起來,例如正月元旦的薯蘇酒、正月七日的七種菜、五月五日的菖蒲酒、九月九日的菊花酒等,在日本都十分流行。日本學者森克已在《日宋文化交流諸問題》中指出:“大陸(指中國)和我國(指日本)之間,從原始時代起,就在進行文化交流。先進的大陸文化不斷地流入我國。與此同時,日本把這些大陸文化在不知不覺中汲取,日本化。”木宮泰彥也認為:“日本中古之製度,人皆以為多係日本首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製也。”

中國和非洲也有近千年的交往,近年來在索馬裏等東非國家出土了唐、宋、明三個朝代的瓷器和錢幣。另外,今日非洲的烤全駝和唐代宮廷菜肴渾羊歿忽在形狀和烹製方法上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據《食珍錄》記載:此菜“最為珍食。置鵝於羊中,內實粳、肉、五味,全熟之”。而烤全駝的做法也是將雞蛋塞入魚肚中,然後把魚放進雞內,再把雞放在烤羊的肚裏,最後把烤羊放入一頭駱駝的肚子裏烤製而成。我國的烹飪研究專家認為,這可能是中國和非洲曆史交往在飲食文化上的一個見證。

隨著絲綢之路的開通,中國同中亞、西亞以及歐洲的經濟交往日趨密切,通過這條道路,中國飲食文化源源不斷地介紹到西方,據《宋會要》記載:公元1070年,大食國(今伊朗)“遣使來朝,賜器服,飲食”。這種互相往來的例子,在史書中是很多的。至今在希臘——地中海文化圈內,中式飲食還占有一席之地。

中國傳統文化在長達數千年裏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它所樹立的一座座豐碑,至今仍然令人景仰。然而,十五六世紀以來,隨著世界形勢的變化,中國文化的這種領先地位逐漸喪失,唯有中國飲食文化卻在不斷走向世界,而這應該歸功於華僑在海外的推廣。

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中指出:“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明各國所不及。中國所發明之食物,固大盛於歐美。而中國烹調法之精良,又非歐美所可並駕……昔日中西未通市以前,西人隻知烹調一道,法國為世界之冠。及一嚐中國之味,莫不以中國為冠矣。”自清代末期以後,中國一直遭受西方列強的欺侮,盡管那時中國飲食文化已領先於世界各國,但西方各國並不承認,認為法國才是世界的烹飪王國。自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問世後,中國烹調技術在世界上的地位,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使世人認識到中國才是當之無愧的烹飪王國。

毛澤東同誌也曾充滿民族自信心地說:“我相信,一個中藥,一個中國菜,這將是中國對世界的兩大貢獻。”凡是吃過中式菜肴的外國人士,總是對此讚不絕口,從而激起對中國文化的崇敬。許多外國人認為,在食物的烹調技術方麵,中國的成就是任何一個國家都比不上的。菲律賓《東方日報》1977年11月21日,曾以《中國菜征服了巴黎》為題寫道:“在巴黎,用中國菜招徠顧客的餐廳,最保守的估計有1000多家,每家都生意興隆,有一定的主顧,每逢星期假日,還有大擺長龍的鏡頭。讓法國人排隊等飯吃,隻有中國菜才有這種魅力……中國菜能夠在巴黎大行其道,使一向注重美食的法國人光顧,絕不是一陣熱潮,而是一般法國人在吃了帶血絲的法國牛排與沾滿了芥末的蝸牛之後,再吃這色香俱全的中國菜,發覺在‘吃’的文化上,確實不如具有五千年曆史文化的中國。”

現在世界各國基本上都有中國餐館,據《經濟參考》1990年12月8日報道:“隨著華人的足跡走遍世界,中華飲食文化的熱風也吹遍了全球每一個角落。據統計,居住在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約有3000萬,約有16萬家中餐館。其中英國4000多家,法國3000多家,澳大利亞6000多家,德國和比利時各1000多家,意大利500多家,瑞典500多家,美國多達1.6萬多家,占全世界中餐館的10%。”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國飲食文化的外傳也促進了中國文化的輸出,外國人士對中國文化的一些感性認識,許多都是從中國飲食開始的。

美國有一家雜誌曾以“哪個國家的菜最好吃”的問題,作過一次民意調查,結果大多數的人都認為中國菜最好吃。所以,美國有這樣一句幽默的話:“美國入的錢控製在猶太人手裏,而猶太人的胃口則掌握在華人手裏。”這充分說明中國飲食文化是深受世界各國人民歡迎的。

中國飲食文化之所以能夠稱譽全球,有其深刻的曆史原因。早在先秦時,我們的祖先就形成了在性問題上保守的傳統,而將人生的宣泄導向於飲食。與此相反,西方在性問題上十分放縱,而在飲食上卻比較機械保守。由於這個原因,不僅導致了中國飲食文化的高度發展,而且賦予飲食以豐富的社會意義。同時,又由於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無限創造精神的民族,中國的烹調技藝源遠流長,熔鑄了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中國飲食不但講求科學性,還注重藝術性;不但給人以味美的享受,還可以豐富人們的文化知識。所以中國飲食文化已成為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是中國民族文化的一份厚重遺產。

中華民族在以往數千年的曆史中貢獻過影響全人類的飲食文化,這種文化又從未有過中斷,並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可以相信,在重視民族文化的今天,中國飲食文化乃至整個中國文化更加繁榮和輝煌的時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