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北的回族很講究喝茶,較有名的是甘肅寧夏回族自治州的“三炮台”茶,青海一般叫蓋碗茶,茶具是三件一套的細磁,茶碗、茶碗蓋、底托碟三件得名。茶碗中放雲南沱茶、冰糖、桂圓、杏幹等,注入沸水稍燜一會兒便可飲用。不斷續水,味淡再換新茶碗。當地的保安、東鄉、撒拉等族亦有此茶道。
甘肅東鄉族,女方家答應男方家提親後,男方要送給女方衣料和幾包好茶,算是訂了親,俗稱“訂茶”,表示以後不能反悔。甘肅寧夏地區的回族,女家隻要接受了男家媒人送去的茶磚或茶葉,即表示允婚。
浙江南部的佘族,娶親日裏,新娘到婆家後,要接受一位父母都健在的姑娘獻上的一碗甜蛋茶,新娘要低頭飲甜茶,但不能吃蛋。甘肅裕固族新婚第二天,新娘要下廚房“生新火”,“燒新茶”,燒好茶,由新郎請全家到堂屋,向新娘一一介紹,新娘則向全家老少一一獻茶。雲南拉祜族在男女雙方確定婚期後,男方要送聘禮給女家,其中茶必不可少。
二、酒
(一)釀酒起源
中國是釀酒曆史最悠久的國家,最初是以獨具風味的芳香黃酒聞名於世。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又在黃酒的基礎上釀造出了白酒。酒的起源和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文明進程有著密切的關聯,中國名酒的發展更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社會風俗、文學藝術等眾多文化門類發展的綜合反映。因此,酒不但是中國先民對人類飲食的重大貢獻,也是中國古代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末期,那時,果品采集和糧食有了積餘,這些含糖的物質堆積在一起,在一定的溫度和濕度下,以及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發酵成酒。經過長期反複實踐,人類學會了人工釀酒。
考古資料證明,早在距今四千多年的龍山文化時期,釀酒就已有相當規模了。在這一肘期的文化遺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酒具。隻有當人們開始用糧食釀造酒,且釀酒方法穩定以後,再由於釀酒、盛酒和飲酒的需要,才開始從事各種酒具的製作。專用酒具的產生,要比酒的出現晚得多。所以,中國釀酒的起源,最遲當在龍山文化時期。
我國古代的史籍中屢屢提到人工釀酒產生於文明時代開始之前的遠古傳說時期。如戰國時期成書的《世本·作篇》說:“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少康作秫酒。”“少康”即“杜康”。稍後出現的《戰國策·魏策》也說:“昔者帝女令儀狄作酒而美,進之禹。禹飲而甘之,曰:‘後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遂疏儀狄而絕旨酒。”這個傳說告訴我們,最早發明釀酒術的是大禹時一個叫儀狄的人,他把酒獻給了大禹。大禹飲後覺得甘甜,並遂漸有了癮。後來,大禹意識到經常喝酒會誤事,就有意疏遠儀狄,再也不飲酒了,但他的後代,夏朝的末代君王桀,卻特別好酒。
古籍中還有一個傳說,認為杜康是始作酒者。據說杜康是夏朝第五代國王相的兒子。杜康從小就幫著外公放羊。一天,杜康上山放羊時突遇大雨,他急著要把羊趕回去,匆忙中把盛在竹筒裏的秫米飯忘在了一棵樹上,。等到雨過天晴,他再次來到這個山上放羊時,發現以前遺落在這裏的秫米飯已經變得氣味芬芳誘人了,他嚐了一下竹筒裏的飯汁,覺得甜美可口。這一意外的發現,使杜康認識到了米飯發酵的作用。後來,他便有意識也釀製出了能醉人的甜酒。
關於儀狄和杜康造酒的傳說是否真實,現已無從考證,但這一說法,在先秦時就已十分流行了,後世文獻中也一直沿用這種說法。如宋人朱肱在《酒經》中說:“酒之作尚矣,儀狄作酒醪,杜康阼秫酒,以善釀得名,蓋抑始於此。”
殷商時期,我國釀酒水平已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由於這一時期農業生產有了發展,貴族們用穀物釀酒十分普遍,宮廷中已能用各種糧食釀製出不同品種的酒來。用稻、麥釀成的比較淡薄的酒稱為醴,用櫃(黑黍)釀成的酒稱為鬯(chang),鬯中摻有香草所煮的汁水,因此,鬯是一種氣味芬芳的香酒。這種酒是殷商王室中最高級的酒,多用於王室盛宴、祭神,或用於君王賞賜臣僚。在著名的商代毛公鼎和大盂鼎銘文中都有“賜鬯”的記號。
令人驚異的是,1987年河南信陽地區羅山縣天湖商代晚期墓地中出土了我國現存最早的古酒,它裝在弓件青銅卣內,密封良好。經河南省食品工業研究所對古酒抽樣色譜測試,證明每百毫升酒內含有8.239毫克甲酸乙酯,並有果香氣味,這種酒雖經過三千多年的水解、醇解、氨解等一係列化學變化,至今還能測出它的成分,說明這是一種濃鬱型香酒,與甲骨文所記載的相吻合(參見《三千年前古酒尚飄香》,《人民日報》1987年12月24日)。
酒是穀物經過發酵後形成的,根據釀造原理,在使用穀物釀酒時,由於穀物中的澱粉不能直接與酵母菌起作用,所以必須首先經過糖化的過程,即把澱粉分解為芽糖,而後發酵轉化為酒精。糖化和酒化是釀酒工藝中不可缺少的兩個主要過程,如何使這兩個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就成為人工釀酒的關鍵所在。
早在商代,朝廷中的釀酒師就已認識並掌握了釀酒原理,發明了使用曲蘖釀酒的方法。《尚書·說命》記載:“若作酒醴,爾惟曲蘖。”要釀造酒,必須用曲蘖。什麼是曲蘖呢?“曲”,《說文解字》釋為“酒母”。張舜徽先生在《說文解字約注》中對此又作了通俗的解釋,他說:“俗呼曲為酒藥,湖湘間稱暗中毀人以敗其事者曰作藥,即媒蘖之謂也。”可見,曲就是一種促使穀物發酵的酒藥,它是一種發黴長毛的穀物。“蘖”,《說文解字》釋為“芽米”,也就是出芽的穀類。芽米的用途很廣,先秦時期,它主要是充當釀酒的原料;秦漢以後則用於熬糖。曲蘖在商代遺址中就曾出現過,在河北蒿城台西村商代遺址中曾發現過一座比較完整的釀酒作坊,其中有一套釀酒用具,有盛酒和儲酒用的甕、罍、尊、壺以及置放釀酒原料的大口缸和灌注酒漿用的漏鬥等。另外,還發現了大量灰白色似水鏽狀沉澱物,經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鑒定,是人工培植的酵母,由於年代久遠,酵母死亡,但殘痕猶存。這裏的酵母即《說文解字》所說的酒母,這是我國釀酒實物資料的首次發現,證明了《尚書》記載是可信的。
秦漢時期,釀酒製曲的技術有了飛躍的發展,曲蘖同時並用的釀造方法,已經被並曲所取代,即隻用曲而不用蘖,直接以未經發芽糖化的穀物為原料。並曲含有大量的黴菌和酵母菌,兼有糖化和酒化兩種作用,這就把釀化和發酵結合起來,使酒的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這種釀酒方法,至今仍在一些酒類生產中沿用,被稱為“複式發酵法”。
中國古代社會中的釀酒師們,在長期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了前世所積累的釀酒經驗,注意到“作酒即有米曲之數,又有功沽之巧”。不但重視了酒曲製作技術,而且在釀造工藝和方法上都十分講究。《禮記·月令》篇中就記載了釀酒必須注意的六個要素,這就是“秫稻必齊,曲蘖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齊必得”。這就告訴我們,製作佳釀,糧食必須完全成熟,水質必須甘潔,下曲必須及時,操作工藝和工具必須清潔,火侯必須適宜,貯酒器必須潔淨。同時,曆代朝廷中都設有專門管理酒的生產和進奉禦酒的官員,如周朝設有“酒人”、“酒正”等官取,掌管釀酒的事宜和發布有關酒的政令。由於曆代朝廷的重視,以及釀酒技術的提高,酒的釀造從此走上了科學的途徑,並產生了大量的名酒。
(二)名酒點滴
我國酒的種類眾多,細分如下:
以原料分:有米酒、果酒、藥酒、奶酒、香花酒等。
以製作工藝分:有蒸餾酒、釀造酒、配製酒、啤酒、白蘭地酒、太空酒等。
以顏色分:有白酒、黃酒、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等。
以酒精度數分:有高度酒(40℃以上)、中度酒(20℃~40℃之間)、低度酒(20℃以下)。
以香味分:有醬香型、清香型、濃香型、米香型等。
我國是釀酒大國。據1979年全國第三屆評酒會結果,共評出十八種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糧液酒、劍南春酒、古井貢酒、洋河大曲酒、董酒、滬州老窖特曲、金獎白蘭地酒、山西竹葉青酒、紹興加飯酒、沉缸酒、煙台紅葡萄酒、煙台味美思酒、中國紅葡萄酒、青島白葡萄酒、民權白葡萄酒、青島啤酒。發展到今天,名酒大軍又添新成員,如中國郎酒、湖南鬼酒、湖北稻花香酒、沱牌曲酒等等。
杜康酒 關於酒的來源,有兩個傳說,一說始於夏初大禹時代的儀狄,有4000年曆史。一說始於周朝的杜康,也有3000年曆史了。
朱翼中的《酒曆》說:上古造酒,用桑葉包飯的發酵方法製作。那是指夏初年,儀狄用此方法造酒獻給大禹,邀功請賞。大禹是個水利“工程師”,和一般帝王不同。《國策》說:禹喝了酒,感到味道甘美,就說:“後代必有為了飲酒而亡國的。”於是下令,斷絕造酒。儀狄的謅媚並沒有得到封賞。他的發明也隻限於宮內暗中流傳。
據《說文解字·巾部》記載:“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秫,一稱黏小米,實為黏高梁。傳說杜康生於周朝,不做官,是個牧羊人。有一天,他把小米粥裝進竹筒裏,帶著去牧羊。竹筒放在一棵樹下,忘在那裏就走了。過了半個月,他趕著羊回來,又在那棵樹下找到了他的遺失物。打開一看,竹筒裏的小米粥已經發酵,變成酒了。村裏人喝了,都誇獎這東西好喝。無意中的發明,使他成為地方名人。於是,他不再牧羊,改行釀酒,辦起杜康酒店來了。
米 酒 不少西方人都以為米酒是日本人的創造,其實,它是中國人首先釀造的含酒精的飲料。而日本釀造清酒的技術是從中國引進的。早在公元前1500年,中國的甲骨文中就提到用酒祭禮之事,公元前8世紀,中國古代詩人也曾作詩描繪人喝醉酒的情景。至遲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中國就發明了發酵釀酒的技術,使釀出的酒中酒精濃度比普通啤酒至少高三倍。中國優越的造酒技術,在於最早使用酒曲來釀酒,並且還發現要提高酒中的酒精濃度,隻要在發酵過程中不斷加進熟的並經過浸泡的穀物即可。這是世界第一流的釀酒技術,它釀出了高濃度的飲料。這種技術隻是在數世紀前才流傳到日本以及世界各國。因此,可以講最早發明米酒的是中國。
桂花酒 桂花酒是采用桂林山上的桂花釀成的。你知道桂花酒由來的傳說嗎?
傳說很久以前,桂林山上有個年輕人,整天在山上種菜,有時也到漓江去捕魚。這個青年叫象棋,他從小喜歡桂花,於是,就在菜地裏種了一棵桂花樹,每天給它澆水、施肥。桂花樹在象棋的培植下長大了,象棋經常跟它說話,傾訴自己心中之苦。
有一天,正是八月十五,人們都擺上月餅等供品賞月,象棋又對桂花樹說起話來。忽然,象棋說一句,桂花樹說一句,—·會兒從桂花樹上下來一位美女。她湊近象棋說:“象棋,你別怕,我是桂花仙女,你一直陪我好幾年,我該報答你了。如果你不嫌棄,我就作你的妻。”象棋家中貧窮,不敢答應。桂花仙女又說:“你不要多慮,我不嫌你窮。”象棋看姑娘一片真心,就答應了,隨後兩人對月參拜天地,成了恩愛夫妻。
到了捕魚季節,他們一家去漓江捕魚,結果被漓江龜王知道了,非要搶走桂花女,這次因龜王兵少沒能搶走。又有一次,桂花仙女和象棋正在種菜,龜王帶著龜兵蝦將來到菜地,搶走了桂花仙女。桂花仙女念念不忘象棋和老鄉親,每年采摘好多桂花,撒在漓江之濱,讓鄉親們用桂花造出香甜可口的桂花酒。
茅台酒 名甲天下、譽滿全球的茅台酒,是以其產地茅台村命名的。茅台村現為茅台鎮,位於貴州省懷縣城西北近15公裏的赤水河畔。三四百年前,這裏還是一個小小的漁村,因為到處長滿莽莽蒼蒼的茅草,人們就叫它茅草村,簡稱茅村。公元1745年(乾隆十年),清政府組織開修河道,舟揖取道茅村。茅村成為販鹽人黔水陸交接的要衝,日趨繁盛,一度成為擁有六條大街的集鎮,茅草也隨之消失,隻有寒婆嶺下的——個土台上,尚長著茅草,於是人們又改稱茅村為茅台村。從清朝末年起,因茅台酒聲名日震,人口大增,遂改茅台村為茅台鎮,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