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輯 路在山的那一側2(3 / 3)

統一的腳步迅速簡潔而又節奏強烈。一切都在冥冥之中按部就班地展開。對東方六國來說,秦國注定是他們無法躲過的災難。一覺醒來,城易主,國易君,旌旗下滿目瘡痍的我土,從此被一堵高牆圈起,成為秦帝國的三十六郡之一。

秦王政十七年,韓亡;秦王政十九年,趙亡;秦王政二十二年,魏亡;秦王政二十四年,楚亡;秦王政二十五年,燕亡;秦王政二十六年,齊亡,天下從此統一。那一年,秦王政三十九歲。年近不惑的秦王政從親政到滅齊,僅僅用了十七年的時間。一滴殘墨,終於潑成江山。

難怪秦始皇在統一中國後,曾經興奮異常地振臂高呼:自上古未嚐有,五帝所不及!戰歌在此時開始頓歇,異化為一曲頌歌。一段終了,響起秦始皇得意洋洋的獨白。

但秦始皇自己卻沒有打過一次仗,更沒有親自指揮過一場戰役。手無縛雞之力的他麵對刺客荊軻手中的短刃,甚至緊張到拔不出佩在身後的寶劍。但他有呂不韋、李斯、尉繚、頓弱、內史騰、王翦、蒙武、王賁……他有二十萬大軍六十萬大軍一百萬大軍……他有前人給他留下的寶座和商鞅給他留下的秩序……他具備打贏一切戰役的一切條件。秦始皇成就了曆史,曆史也成就了秦始皇。

秦始皇統一天下,唱著挽救百姓的調子;偏偏這時,眾生卻發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淒慘之音。君王與百姓,總是這樣格格不入。

如果說君王的秦歌是膚淺和短暫的歡笑,那麼百姓的秦歌,便是深刻和久遠的哀號。而當君民同歌,那麼,便有了反抗。

當然有反抗。反抗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當荊軻拖一條傷腿將手中的匕首象標槍一樣擲向秦王政,當高漸離瞪著空洞的眼眶將灌鉛的築琴狠狠砸向秦王政的腦袋,我想此時的他,也會感到一種深深的恐懼,他的歌聲至此,也會驚嚇到變了調子;而當一個叫孟薑女的村姑把自己的無限悲傷當成武器,不知此時的秦始皇想過沒有,哪怕一條綿延萬裏固若金湯的高牆,其實也抵擋不住女人的一滴眼淚。

人同倫、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天下後的秦始皇以一位總工程師的姿態,繼續著對秦的統一和改造。以前是土地和疆域,現在是稱呼與器具;築長城、建阿房、修陵寢,秦始皇一邊為活著的自己建造一個金碧輝煌的巨型宮殿,一邊又為死後的自己規劃一個舉世無雙的享樂世界。然後,耗盡全國財力圍起一堵高牆,試圖達到秦的永恒;而到焚書坑儒,中年的秦始皇已經接近瘋狂,各國國史與諸子百家的書籍統統被焚燒,博士諸生們統統被活埋和暗殺,秦的上空已經聽不到百姓的讚歌,隻剩下文人和草民的慟哭。此時的秦王朝其實隻剩一人,那便是秦始皇,大臣儒生草民們不過是他所飼養的牲畜,任其隨意地驅趕和殺戳;至於泰山封禪和尋找不死之藥,不過是秦始皇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裏,近乎於獨角戲般的人間鬧劇吧?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剛剛從戰爭陰霾中走出來的百姓,還未及露一下笑臉,又一次掉進人間地獄般的悲慘境遇。戰歌已去,頌歌已歇,此時的秦,隻聞哀歌與悲樂。這哀歌與悲樂是屬於百姓的,也是屬於秦始皇的,更是屬於秦王朝和中國曆史的。而當秦始皇終在第四次巡遊途中病死沙丘平台,接替皇位的秦二世卻沒有就此罷休,比起他的父親,胡亥對於百姓的壓榨,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於是有了陳勝吳廣,有了項羽劉邦,那是漢的序曲,也是秦的喪歌。短短的秦帝國終於在農民起義的風暴中,匆匆奏完最後的一個音符,吟完最後一個字節。秦歌嘎然而止,秦帝國風消雲散。

一同風消雲散的,還有他們的墓陵與屍骨。隻剩下那些陪葬的陶俑,還在忠心耿耿地守著那些已去的曆史,並試圖告訴未來的人們,在遙遠的過去,秦王朝曾經有過的輝煌。

公元前206年,漢立。又一次從戰爭陰雲中走出來的百姓,再一次看到海市蜃樓般縹緲的希望。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漫漫封建王朝,這幾乎等同於,一個永恒的真理。

於是,秦歌再一次重複……

父親的包子

大概有那麼兩年的時間,父親在中午擁有屬於他的兩個包子,那是他的午飯。記憶中好像那是八十年代初期的事,我和哥哥都小,一人拖一把大鼻涕,每天的任務之一是能不能搞到一點屬於一日三餐之外的美食。

父親在離家三十多裏的大山裏做石匠,早晨騎一輛破自行車走,晚上騎這輛破自行車回。兩個包子是他的午餐,是母親每天天不亮點著油燈為父親包的。其實說那是兩個包子,完全是降級了包子的標準,那裏麵沒有一絲的肉沫,隻是兩滴豬油外加白菜幫子沫而已。

父親身體不好,那是父親的午飯。父親的工作是每天把五十多斤重的大錘揮動幾千多下,兩個包子,隻是維持他繼續揮動大錘的資本。

記得那時家裏其實已經能吃上白麵了,隻是很不連貫。而那時年幼的我和哥哥,對於頓頓的窩窩頭和地瓜幹總是充滿了一種刻骨的仇恨。於是,父親的包子,成了我和哥哥的唯一目標。

現在回想起來,我仍然對自己年幼的無恥而感到羞愧。

為了搞到這個包子,我和哥哥每天總是會跑到村口去迎接父親。見到父親的身影時,我們就會高聲叫著衝上前去。這時父親就會微笑著從他的挎包裏掏出本是他的午飯的兩個包子,我和哥哥一人一個。

包子雖然並不是特別可口,但仍然能夠滿足於我和哥哥的最原始最單純的欲望。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兩年,期間我和哥哥誰也不敢對母親說,父親也從未把這事告訴母親。所以母親仍然天不亮就點著油燈包著兩個包子,而那已成了我和哥哥的零食。

後來家裏可以頓頓吃上白麵了,我和哥哥開始逐漸對那兩個包子失去了興趣,這兩個包子才重新又屬於我的父親。而那時我和哥哥,已經上了小學。

而關於這兩個包子的往事,多年來我一直覺得對不住父親。因為那不是父親的零食,那是他的午飯。兩年來,父親為了我和哥哥,竟然沒有吃過午飯。這樣的反思經常揪著我的心,我覺得我可能一生都報答不了父親的這個包子。

前幾年回家,飯後與父親談及此事,父親卻給我講述了他的另一種心酸。

他說,其實他在工地上也會吃飯的,隻是買個硬窩窩頭而已。隻是那麼一天,他為了多幹點活兒,錯過了吃飯的時間,已經買不到窩窩頭。後來他餓極了,就吃掉了本就應屬於他的兩個包子。後來在村口,我和哥哥照例去迎接他,當我們高喊著“爹回來了爹回來了”,父親搓著自己的雙手,他感到很內疚。因為他無法滿足他的兒子。

他說:“我為什麼要吃掉那兩個包子呢?其實我可以堅持到回家的。我記得那時你們很失望,當時,我差點落淚。”

父親說,為這事,他內疚了二十多年。

其實這件事我早忘了,或者當時我確實是很失望,但我確實忘了。我隻記得我年幼的無恥,或者我並不真得需要那個包子。然而我的父親,他因為不能滿足一次他的兒子,卻內疚了二十多年。

沒有成就的成就感

成功地為家裏交上電費,你會有成就感嗎?可是冬奧會冠軍楊揚說,那一刻,她“成就感極其強烈”。

是從中央電視台奧運頻道看到記者對楊揚的采訪。——楊揚退役以後,過起普通人的生活。可是常年在集訓隊訓練的她,竟然連交水費交電費這類簡單的事情都不會做。她不懂什麼自動交款機,不知該去哪個銀行。冰場上叱吒風雲的楊揚,生活中卻如同一個懵懂的孩子。於是,當用了整整一天時間終於交上了電費,她就有了我們所不可能體驗到的成就感。

即使是回憶,當跟主持人談到這件事時,楊揚的表情也依然帶著興奮,眼睛也在突然之間變得很亮。我想楊揚可能是一個很容易滿足的人——一點點成績,都會讓她很是滿足,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尋求更大的突破。

交電費是這樣。運動場上,也是這樣。

成就感是一種非常美妙的感覺,它代表著時間和精力所換來的對於結果的滿足。有了成就感,你才會認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價值,就有了繼續做下去的動力。別人的鼓勵固然重要,但很多時,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個人的鼓勵和暗示——成就感無疑就是最好的鼓勵和暗示。

更重要的是,成就感可以帶來快樂。

認識一位老人,沒什麼大的嗜好,惟獨喜養蘭花。屋子裏,院子裏,全都是各種各樣的蘭花。別的老人喜歡遛鳥遛狗,這位老人遛君子蘭。搬一兩盆蘭花到路邊,老人坐在旁邊的小板凳上,笑眯眯地看。遇到有路人感興趣,老人就會告訴路人,什麼樣的蘭草喜陰,什麼樣的蘭草喜澇,等等,滔滔不絕如數家珍。老人把他的蘭花視為寶貝,某一株蘭花長出一片新葉或打出一個花苞,都能讓老人高興整整一天。

老人笑著說,看自己的蘭花抽出新葉鼓出花苞,就很有成就感呢。

比如楊揚,比如老人,他們的成就感,在我們看來,實在不是算作什麼成就。

其實,成就感隻是一種滿足,一種快樂,一種心境,一種對於人生的態度——把成就感降低一些,生活中就多了成就感,當然也就多了激勵,多了快樂,多了一份做人的智慧。

哪是朱,何為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非刀槍不入的戰士,你必然會受到濡染。

因為懼怕“近墨者黑”,所以孟母選擇了三遷;困為堅持“近朱者赤”,所以保羅?艾倫成為微軟公司的副總經理。我們當然深知“近朱者赤”和“近墨者黑”的道理,我們當然幻想自己能夠離“墨”而近“朱”。問題是,我們如何來辨別“朱”與“墨”?它們有沒有一個統一固定的標準?到底哪是朱,到底何為墨?

其實,“朱”與“墨”,對不同的人,肯定有著不同的標準。假如孟子是一位刀客,那麼,與屠夫為鄰,或許可以學到失傳已久的刀法;假如保羅?艾倫是一位詩人,那麼,跟定比爾?蓋茨,無疑會是人生中最大的敗筆。“朱”與“墨”並不是紅與黑這樣簡單,它的標準絕非是統一的,更絕非是固定不變的。你不會有一個直觀的簽別它們的辦法,它們的腦門上更沒有貼上標簽特別是貼上適合你來接近並試圖接受濡染的標簽。

我們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地或者家世,但是我們卻可以選擇“近”的對象。問題是我們常常莫名其妙地選錯,我們會把“朱”錯當成 “墨”或者把“墨”錯當成 “朱”,這才是真正可怕之處。因為我們往往會做出一個錯誤的判斷,然後由這個判斷來決定你的交友圈子甚至人生的最終價值取向。所以,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既成不了孟子,也成不了保羅?艾倫。

正確地分辨出適合你接近的“朱”和你必須遠離的“墨”,不僅需要一雙慧眼,更需要一個慧心。所以,練就你的慧眼與慧心,才是“近”與“離”的前提;練就你的慧眼和慧心,才是奔向成功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