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頓還強調:員工是“合夥人”。沃爾瑪公司擁有全美最大的股東大會,每次開會,沃爾瑪都要求有盡可能多的部門經理和員工參加,讓他們看到公司的全貌,了解公司的理念、製度、成績和問題,做到心中有數。每次股東大會結束後,沃爾頓都會邀請所有出席大會的員工約2500人到自己家裏來舉辦野餐會。在野餐會上,沃爾頓與眾多不同層次的員工聊天,大家暢所欲言,交流對工作的看法,提出對公司的建議,討論公司的現狀和未來。每次股東大會結束後,被邀請的員工和沒有參加的員工都會看到會議的錄像,而且公司的刊物《沃爾瑪世界》也會對股東大會的情況進行詳細的報道,讓每個員工都能了解到大會的每一個細節,做到對公司確實全麵的了解。沃爾頓說:“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使我們團結得更緊密,使大家親如一家,並為共同的目標而奮鬥!”

正是這種視員工為合夥人的平等精神,造就了沃爾瑪員工對公司的強烈認同和主人翁精神。在同行業中,沃爾瑪的工資不是最高的,但他的員工卻以在沃爾瑪工作為快樂,因為他們是沃爾瑪的合夥人。

沃爾瑪的員工以合夥人的身份和主人翁的姿態與上級直接溝通,交流意見,管理者和員工以平等和信任為基礎,共同為企業的成功而努力。

智慧悟語

平等交流是企業有效溝通的保證,領導者應該在消除等級障礙的前提下,以與員工平等的姿態在企業內部進行交流,其核心理念是:平等和信任。

41. 牢騷效應:給員工“發泄的滿足感”

黃金定律

牢騷效應來源於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係組織的一次有價值的實驗。在芝加哥郊外,有一家製造電話交換機的工廠。在這個工廠中,各種生活和娛樂設施都很齊全,社會保險、養老金等等其他方麵做得也相當不錯,但是讓廠長感到困惑的是,工人們的生產積極性卻並不高,產品銷量也是成績平平。為找出原因,他向哈佛大學心理學係發出了求助申請。哈佛大學心理學係在梅約教授的帶領下,派出一個專家組對這件事展開了一係列調查研究,其中有一個“談話實驗”,即用兩年多的時間,專家們找工人個別談話兩萬餘次,並規定在談話過程中,要耐心傾聽工人們對廠方的各種意見和不滿,不準反駁和訓斥,並做詳細記錄。“談話”讓霍桑工廠的產量一升再升。原來,“談話實驗”讓工人覺得自己被重視,得到一種“發泄的滿足”,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幹勁倍增。社會心理學家將這種奇妙的現象稱為牢騷效應。

疏導是治理擁塞的根本。人有各種各樣的願望,但真正能達成的卻為數不多。對那些未能達成的意願和未能滿足的情緒,千萬不要壓製,而是要讓它們發泄出來,這對人的身心發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在日本,很多企業都非常注重為員工提供發泄自己情緒的渠道。鬆下公司就是如此。

在鬆下,所有分廠裏都設有吸煙室,裏麵擺放著一個極像鬆下幸之助本人的人體模型,工人可以在這裏用竹竿隨意抽打“他”,以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等員工打夠了,停手了,喇叭裏會自動響起鬆下幸之助的聲音,這是他本人寫給員工的詩:“這不是幻覺,我們生在一個國家,心心相通,手挽著手,我們可以一起去求得和平,讓日本繁榮幸福。幹事情可以有分歧,但記住,日本人隻有一個目標:即民族強盛、和睦。從今起,這絕不再是幻覺!”當然,這還不夠,鬆下說:“廠主自己還得努力工作,要使每個職工感覺到:我們的廠主工作真辛苦,我們理應幫助他!”正是通過這種方式,使鬆下的員工自始至終都能保持高度的工作熱情。

鬆下幸之助有句口頭禪:“請讓員工把不滿發泄出來。”他的這一做法,使管理工作多了快樂,少了煩惱;人際關係多了和諧,少了矛盾;上下級之間多了溝通,少了隔閡;企業與員工之間多了理解,少了對抗。

“發泄出來”提供了一種給所有人更好的溝通機會的形式,起到了調節氣氛的作用。所以,牢騷效應本質上是一種溝通效應,隻是這種溝通更多是在員工有挫折感時發生而已。

美國威斯康星州格林貝市的兒童保育中心總經理帕特·布普納,每隔一個月就要請自己手下的22名員工出去吃一次比薩餅。就餐時先用一個小時讓員工們彼此隨意發發牢騷,也可以就管理問題直接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們所發泄的牢騷,可能是“你上次從我那借的東西還沒還”,或者是“你一遇到點兒事就慌亂”等等。隨後,再用一個小時發表積極的見解,並就新出現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舉行這種“正式的宣泄集會”的費用很低,不過效果卻很好,這種方法能將一種消極的發泄變為積極的提供建議,顯示了這位美國經理的高人一籌。當然,無論是發泄還是提建議,其本質都是溝通。隻要渠道通暢,就都能取得好的效果。

企業需要員工之間產生彼此的認同、合作與信任。一起工作的人,可以不在同一間辦公室中,但必須同心協力,才會形成有效運轉的機構。而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猜忌、懷疑與衝突,不僅會阻礙個人能力的充分發揮,更損害了團體績效的產生。要避免這些,就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溝通渠道,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了解他們的需要與情感,並加以有效地疏導和牽引。這樣,才可能真正達到企業利潤的最大化。

作為管理者,要掌握並能夠靈活運用牢騷效應,在企業中給員工提供“合法的”發泄渠道和發泄機會,這樣既能讓員工將自己心中的不滿發泄出來,從而感到心情舒暢,其工作幹勁也會隨之猛漲,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熱情;又能使管理者聽到來自一線工作者的聲音,了解企業的問題所在,及時解決問題,完善製度。

智慧悟語

讓員工將自己心中的不滿發泄出來,這對員工的身心發展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非常有利。

42. 踢貓效應:不要把下屬當成 “出氣筒”

黃金定律

在心理學上,“踢貓效應”來自這樣的一個故事:某公司董事長為了重整公司事務,許諾自己將早到晚歸。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報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時間,為了不遲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駕駛,結果被警察開了罰單,最後還是誤了時間。這位老董憤怒至極,回到辦公室時,為了轉移別人的注意,他將銷售經理叫到辦公室訓斥一番。銷售經理挨訓之後,氣急敗壞地走出老董辦公室,將秘書叫到自己的辦公室並對他挑剔一番。秘書無緣無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氣,就故意找接線員的茬。接線員無可奈何垂頭喪氣地回到家,對著自己的兒子大發雷霆。兒子莫名其妙地被父親痛斥之後,也很惱火,便將自己家裏的貓狠狠地踢了一腳。踢貓效應應用到管理學上,要求管理者不要對下屬隨意發泄自己的不滿,避免泄憤的連鎖反應。

人並不是孤立存在的,社會中的每個人都需要麵對其他人,領導者在領導一個單位的時候更是如此。如果無緣無故的被人丟了一個包袱過來,當然要想辦法甩掉它,而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把它丟給自己的下屬,而下屬隻能再甩給更弱者,這股無名之火轉來轉去,最終轉到“貓”的身上。這樣在企業內部就會形成一條清晰的憤怒傳遞鏈條。

在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生存與發展環境下,到處是誘惑和壓力。而作為領導者,壓力更是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如何保持良好的風度,做到“入局而不為局勢所迷”,是非常重要的。風度是什麼?其實質是:對己,在壓力下能保持從容的心態,麵對突發事件較好地控製情緒;對人,能做到與人為善——真誠,寬容,大度,不斤斤計較,不遷怒於人。那些麵對強大對手仍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將帥,那些自己承受著巨大的生存壓力仍能為大眾呐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正直之士,雖然身世各異,但那種豁達的風度,同樣令人尊敬。勝人者力,勝己者強。在壓力下能夠保持風度,意味著對自己心理弱點的征服,意味著人格魅力的提升,這首先就是一種成功。

領導者遇到挫折或不順心的事就拿下屬當出氣筒,這樣的領導者即使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難有真正的成功。一個人如果不能與人為善,不能寬以待人,經常向周邊釋放消極因子,成為心理疾病的一個傳染源,導致所處環境的惡化,怎麼能談得上真正意義的事業成功呢?

拿破侖就是一個關鍵時候能夠避免踢貓效應的優秀將領。拿破侖在一次與敵軍作戰時,遭遇頑強的抵抗,隊伍損失慘重,形勢非常危險。他也因一時不慎掉入泥潭中,弄得滿身泥巴,狼狽不堪。可此時的拿破侖渾然不顧,內心隻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無論如何也要打蠃這場戰鬥。隻聽他大吼一聲“衝啊!” 他手下的士兵看到他那副滑稽模樣,忍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但同時也被拿破侖的樂觀自信所鼓舞。一時間,戰士們群情激昂、奮勇當先,終於取得了戰鬥的最後勝利。試想,如果拿破侖因為自己的狼狽模樣憤怒不堪,拿士兵出氣,會有怎樣的結果呢?作為一個優秀將領,當時的拿破侖不可能不尷尬,但是他能做到以大局為重,避免踢貓效應的負麵影響,利用自己的滑稽形象鼓舞士氣,最終取得了成功,這不正是現在的企業管理者應該學習的一種精神嗎?

作為一個領導者,在任何危急的困境中,都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尤其作為一個商界的領導人物,你的自信,可以感染到無數接觸到你的人,有沒有樂觀自信的態度也直接影響到一場交易的成敗與否。在處理事情之前,切記要先處理心情。因為隻有擁有一個好的心態,才能防止我們情緒化,才能保證自己不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為。人是一種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的動物,那不防通過心理暗示告訴自己,在遇到事的時候一定要冷靜。而就在這轉念一想的同時,也許就會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角度,並會為對方尋找一個可能的理由,及時的和對方做一個換位思考,這時也就會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對不良情緒就適時的做了一個很好的疏導和化解,同時也就避免了很多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智慧悟語

領導者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拿下屬當出氣筒,這樣的領導者不會取得真正的成功。管理者要善於處理自己的不良情緒,避免踢貓效應的負麵影響,使企業的憤怒傳遞鏈條止於源頭。

43. 吉爾伯特定律:真心才能換來真擁護

黃金定律

吉爾伯特定律來自於美國管理學家瑟夫·吉爾伯特的一句名言“人們喜歡為他們喜歡的人做事。”現在成為企業管理的經典定律之一。“吉爾伯特定律”與我們目前提倡的“以人為本”是相通的,它把人的因素放在了首位,而且把人的情商、情誼放在了最首位,強調企業管理者要以員工的利益為重,但更為重要的是真心的愛自己的員工,經常與員工溝通,而且多做心靈上的溝通。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每個人都願意為自己中意的人做事,而且往往會任勞任怨,不計得失。作為一個企業老板或是管理者,要想提高公司的運營效率,就必須營造一個有著融洽氛圍的團隊,而要做到這些,管理者必須首先做到對下屬的寬容和愛。你的一些不經意的關懷,換來的可能是下屬長期的死心塌地。

有戰國第一名將之稱的吳起就是一個對士兵關懷無微不至的人。有一次,他統率魏軍攻打中山國,有一個士兵身上長了毒瘡,輾轉呻吟,痛苦不堪。吳起巡營時發現後,毫不猶豫地跪下身子,把這位士兵身上毒瘡中的膿血一口一口地吸吮出來,解除了他的痛苦。士兵的母親聽說了這件事,大哭。有人說:“你兒子僅僅是個普通士兵,卻得到將軍為你兒子吮血,應是光榮之事,為什麼還要哭呢?”士兵的母親說:“不是這樣呀,前幾年吳將軍為他的父親吮吸瘡口,結果他的父親直到戰死也決不回頭。今日吳將軍又為兒子吮血,我真不知我兒子要死在哪裏了!”正是因為有對下屬的一片赤心,吳起的軍隊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吳起自己也成為了曆史上的一顆耀眼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