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總是不斷重演。韓國某大型公司的一個清潔工,本來是一個最被人忽視的角色,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卻在一天晚上公司保險箱被竊時,與小偷進行了殊死搏鬥。
事後,有人問他的動機時,答案卻出人意料。他說,當公司的總經理從他身旁經過時,總會不時地讚美他“你掃的地真幹淨”。這麼一句簡簡單單的話,就使這個員工受到感動,並在公司危及時做到以命相許。這也正合了中國的那句老話“士為知己者死”。美國著名女企業家瑪麗·凱曾說過:“世界上有兩件東西比金錢更為人們所需——認可與讚美。”金錢在調動下屬們的積極性方麵不是萬能的,而讚美卻恰好可以彌補它的不足。因為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較強的自尊心和榮譽感。你對他們真誠的表揚與讚同,就是對他價值的最好承認和重視。而能真誠讚美下屬的領導,就能使員工們的心靈需求得到滿足,並能激發他們潛在的才能,從而努力工作,還有什麼回報比這個更好的呢?
在營救駐伊朗的美國大使館人質的作戰計劃失敗後,當時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即在電視裏鄭重聲明:“一切責任在我。”僅僅因為上麵那句話,卡特總統的支持率驟然上升了10%以上。做下屬的最擔心的就是做錯事,特別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錯,而在這個時候,老板來了句“一切責任在我”,那麼這個下屬又會是何種心境?
下屬對一個領導的評價,往往取決於該領導是否有責任感。勇於承擔責任不僅使下屬有安全感,而且也會使下屬進行反思,發現自己的缺陷,從而在大家麵前主動道歉,並承擔責任。領導這樣做,表麵上看是把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使自己成為受譴責的對象,但實際上這樣換來的是下屬對你的感激和信任以及以後工作的賣力和死心塌地。
管理者對員工發自內心的讚美和愛會換來員工更努力的為企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領導者與員工一種潛在的心靈上的溝通。相對於薪金水平來說,員工往往更看中與老板的這種心靈上的默契,所以,作為管理者,要給員工最真摯的讚美,要給員工發自內心的關懷。
智慧悟語
管理者要注重與員工的溝通,而溝通的方式有很多種,最高境界的是與員工心靈上的溝通,如果管理者能在心靈上與員工達成一定的默契,那麼一定會取得成功。
44. 喬治定理:有效地進行意見交流
黃金定律
喬治定律是由美國管理學家小克勞德·喬治提出的,他認為溝通是企業成功之本,有效地進行適當的意見交流,對一個組織的氛圍和生產能力會產生有益的和積極的影響。我國的古話“上能通,下情可致;下不隱,上令必達”也與該定律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強調有效意見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意義。喬治定律運用到管理學中,就是提醒管理者要經常與員工進行交流,多采納員工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對於企業管理來說,管理的主體是人,管理就是如何做人的工作,所以說,人的因素是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所有的管理問題歸根到底,都是溝通的問題。通過溝通可以增強員工的信心,可以把團隊的目標深入到每位成員的思想中,集合每個人的力量,將之引向整個團隊最終追求的目標。
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升級,有效的內部溝通已經成為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國際權威機構的調查分析,企業績效的提高70%來源於企業內部的溝通和意見反饋,能夠引起思想共鳴的“溝通”是實現企業上下一條心的主要方法。通用電氣公司前總裁韋爾奇曾說:“現代企業必須使公司更團結、更容易與人溝通,並鼓勵員工同心協力為越來越挑剔的顧客服務,這樣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
為真正做到這一點,韋爾奇領導的通用電氣公司從最高決策層到各級主管,均實行敞開式辦公即“門戶開放”政策,隨時歡迎職工進入他們的辦公室反映各種情況。最具特征的一點就是:公司從上到下,不論是總經理還是一般員工沒有尊卑之分。提倡互相尊重,相互依賴,上下級之間的關係非常親切、融洽,給員工的感覺就像是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正是在這種感情溝通式的管理下,通用電氣公司的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其他公司。
一個企業要實現高速運轉,要讓企業充滿生機和活力,有賴於下情能為上知,上意迅速下達,有賴於部門之間互通信息,同甘共苦,協同作戰。要做到這一點,有效的溝通渠道是必須的。權威調查資料表明,在一個成功企業中,中級領導大約有60%的時間在與人溝通,高級領導則可達80%,溝通的有效性對領導力和企業發展的影響可見一斑。國內外事業有成的企業無不視溝通為管理的真諦,正如英特爾公司的前任CEO安迪·格魯夫所言:“領導公司成功的方法是溝通、溝通、再溝通”。
1998年4月,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推出了“溝通宣傳周”活動,內容之一就是向員工介紹公司的12種溝通方式。比如員工可以以書麵形式提出對公司各方麵的改善建議,全麵參與公司管理;可以對真實的問題進行評論、建議或投訴;定期召開座談會,當場答複員工提出的問題,並在7日內對有關問題的處理結果予以反饋;在《大家》、《移動之聲》等雜誌上及時地報道公司的大事動態和員工生活的豐富內容。另外,公司每年都召開高級管理人員與員工的溝通對話會,向廣大員工代表介紹公司經營狀況、重大政策等,並由總裁、人力資源總監等回答員工代表的各種問題。
通過這一係列的舉措,摩托羅拉讓員工感到了企業對自己的尊重和信任,從而產生了極大的責任感、認同感和歸屬感,促使員工以強烈的責任心和奉獻精神為企業工作。
溝通還能化解矛盾、澄清疑慮、消除誤會。在聯想的企業文化手冊中明確寫道:放開自我,讓別人了解你的需求,讓別人了解你的困難,讓別人知道你需要幫助;主動了解他人的需求,讓他人感到能得到你的理解和幫助。做到五多三少:多考慮別人的感受,少一點兒不分場合地訓人;多把別人往好處想,少盯住別人的缺點不放;多給別人一些讚揚,少在別人背後說風涼話;多問問別人有什麼困難,多一些燦爛的微笑。正是通過這些溝通法則,聯想充分喚起了員工間家庭般的和諧與溫暖的感覺,營造了一個和諧溫馨,信息暢通的工作氛圍,達到了一種真正的上下同心。古語雲:上下同心,其利斷金。聯想取得的成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
一個溝通順暢的企業必然是一個工作氣氛融洽,工作效率極高的企業,在這樣的企業裏工作,哪怕再苦再累,也是心甘情願的,因為心情是愉快的!溝通創造和諧,溝通贏得人心,它能夠凝聚出一股士氣和鬥誌。這種士氣和鬥誌,就是支撐企業大廈的中堅和脊梁。有了這樣的中堅和脊梁,又何愁企業不發展呢?
智慧悟語
溝通是企業成功之本,有效地進行適當的意見交流,對一個組織的氛圍和生產能力均會產生有益的和積極的影響。
45. 特裏法則:敢於正視自己的錯誤
黃金定律
特裏法則是由美國田納西銀行前總經理L·特裏提出的,他認為承認錯誤是一個人最大的力量源泉。正視錯誤,你會得到許多錯誤以外的東西。《左傳·宣公二年》中“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說的也正是這個道理,錯誤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正視錯誤、改正錯誤的態度。
吃五穀生百病,人不是神,總有自己的缺點,誰都難免會犯一些錯誤。當我們犯錯誤的時候,腦子裏往往會出現想隱瞞自己錯誤的想法,害怕承認之後會很沒麵子。其實,承認錯誤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反之,在某種意義上,它還是一種具有“英雄色彩”的行為。因為錯誤承認得越及時,就越容易得到改正和補救。而且,由自己主動認錯也比在別人提出批評後再認錯更能得到他人的諒解。更何況一次錯誤並不會毀掉你今後的前程,真正會阻礙自己的,是不願承擔責任,不願改正錯誤的態度。
新墨西哥州阿布庫克市的布魯士·哈威就是一個敢於承認自己錯誤的人。有一次他錯誤地核準付給一位請病假的員工全薪。在他發現這項錯誤之後,就告訴這位員工並且解釋說必須糾正這項錯誤,他要在下個月的薪水支票中減去多付的薪水金額。這位員工說這樣做會給他帶來嚴重的財務問題,因此請求分期扣回多領的薪水。但這樣哈威必須先獲得他上級的核準。“我知道這樣做,”哈威說,“一定會使老板大為不滿。在我考慮如何以更好的方式來處理這種狀況的時候,我了解到這一切的混亂都是我的錯誤,我必須在老板麵前承認。”
於是,哈威找到老板,說了詳情並承認了錯誤。老板聽後大發脾氣,先是指責人事部門和會計部門的疏忽,後又責怪辦公室的另外兩個同事,這期間,哈威則反複解釋說這是他個人的錯誤,不幹別人的事。最後老板看著他說:“好吧,這是你的錯誤。現在把這個問題解決吧。”這項錯誤改正過來了,沒有給任何人帶來麻煩。自那以後,老板就更加看重哈威了。
勇於承認錯誤,為哈威帶來了老板的信任。其實,一個人有勇氣承認自己的錯誤,也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這不隻可以清除罪惡感和自我衛護的氣氛,而且有助於解決這項錯誤所製造的問題。
勇於承認錯誤和失敗也是企業生存的法則。市場不是兩軍對壘的戰場,企業不是軍隊。勇於承認失敗,企業可以避免更大的市場損失,可以重新調整自己的市場策略,也就可以重新獲得市場機會。
2001年11月17日,TCL總裁李東升在“企業家理論與企業成長國際研討會”上反思TCL六年成長中的“兩大失誤、五大不足”。兩大失誤是指多元化準備不足,戰線拉得過長,真正形成有競爭力的行業不多;沒有抓住國內通訊產業的發展機遇。五大明顯不足分別是綜合規模實力不足、研發能力不足、國際經營管理經驗的不足、營銷能力不足、企業體製不足。
但是,事隔不到兩年,我們就看到,在中國通訊市場上,TCL已經成為中國移動通訊製造商中位居前列的本土企業。這靠的是什麼?就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並對症下藥。
我們再看看世界上那些百年企業的發展曆史,它們都經曆過失敗,重要的是他們都能夠從失敗中重新站起來。2001年,沃爾瑪首次位列世界500強榜首,但據德國《商報》2002年3月報道,這個世界最大的連鎖商進入德國市場四年來卻連遭敗績,不僅損失超過1億美元,而且它在財務上遮遮掩掩的做法,無法蒙混過德國法律這一道關,它將不得不對外公開2000年和2001兩年度的財務情況。沃爾瑪在德國擁有17萬職工,設有95家分店,但是,沃爾瑪並沒有因為在德國的受挫而灰心喪氣,而是采取整頓措施,在德國市場上放手一搏,最後終於取得了成功。
肯德基是個成功的企業。殊不知肯德基在進軍香港時也經曆過慘重的失敗。1973年肯德基將目光瞄準了香港,同年6月,第一家肯德基店在香港開業,到了1974年數量已達到11家。聲勢浩大的廣告宣傳,加上獨特的烹調方法和配方,使得顧客們都很樂於一試,可以說肯德基在香港前途光明。但是,到了1974年9月,肯德基公司突然宣布多家快餐店停業,僅剩四家還硬撐著門麵,1975年2月,首批進入香港的肯德基差不多全軍覆沒,紛紛停業關門。
並不是失敗了就不會再成功。正是因為勇於承認失敗和錯誤,這些企業才能曆經百年而不倒。達爾文曾經說過:“任何改正都是進步。”歌德也說過:“最大的幸福在於我們的缺點得到糾正和我們的錯誤得到補救。”敢於承認錯誤,汲取教訓,我們就能以嶄新的麵貌去迎接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挑戰!
智慧悟語
勇於承認錯誤和失敗是企業生存的法則。承認失敗,企業可以避免更大的市場損失,可以重新調整自己的市場策略,也就可以重新取得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