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感謝親人,信心不是天生的(1 / 3)

7.感謝親人,信心不是天生的

自信對我們的發展著巨大的作用。有自信心的人,處世樂觀進取,做事主動積極,勇於嚐試,樂於接受挑戰;如果缺乏自信,那麼他就會在任何事麵前表現出柔弱、害羞、恐懼的心理,不敢麵對新的事物,不敢主動與人交往,從而失去了很多學習和鍛煉的機會,影響自身的發展。然而,信心不是天生的。一個對自己、對生活、對學習充滿信心的孩子,離不開家庭的熏陶和學校的培養。

走出草原

有個叫陽俊夫的人生活在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陽俊夫和他父親在草原上迷了路,陽俊夫又累又怕,到最後快走不動了。父親就從兜裏掏出5枚硬幣,把一枚硬幣埋在草地裏,把其餘4枚放在陽俊夫的手上,說:“人生有5枚金幣,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現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裏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裏,你要一點點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來,這樣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們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將來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著,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讓你的金幣沒有用就扔掉。”

在父親的鼓勵下,那天陽俊夫走出了草原。長大後,陽俊夫離開了家鄉,成了一名優秀的船長。

我來告訴你

每一個人的生命隻有一次,都是很珍貴的,因此,我們沒有理由浪費自己的生命,更沒有理由糟蹋自己的生命。要珍惜生命的每一個階段,珍惜童年的爛漫,珍惜少年的癡心,珍惜青年的火熱,珍惜中年的成熟,珍惜老人的寧靜。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要盡力充實應有的內容,讓生命變得更加光彩、更加有意義。

你能當州長

羅傑是紐約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長,他出生在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在這裏出生的孩子,長大後很少有人獲得較體麵的工作。然而,羅傑是個例外,他不僅考上了大學,而且成了州長。在就職的記者招待會上,羅傑對自己的奮鬥史隻字不提,他隻說了一個非常陌生的名字——皮爾·保羅。後來人們才知道,皮爾·保羅是他小學的一位校長。

1961年,皮爾·保羅被聘為諾必塔小學的董事兼校長。當時正值美國嬉皮士流行的時代,他走進大沙頭諾必塔小學的時候,發現這裏的窮孩子比“迷惘的一代”還要無所事事。他們曠課、鬥毆,甚至砸爛教室的黑板。當羅傑從窗台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皮爾·保羅說:“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是紐約州的州長。”當時,羅傑大吃一驚,因為長這麼大,隻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這一次,皮爾·保羅先生竟說他可以成為紐約州州長,著實出乎他的意料。從此以後,他記下了這句話,並且相信了它。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像一麵旗幟。他的衣服不再沾滿泥土,他說話時也不再夾雜汙言穢語,他開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主席。在以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一年,他真的成了州長。

在就職演說中,羅傑曾經這樣說過:“在這個世界上,信念這種東西任何人都可以免費獲得,所有成功者最初都是從一個小小的信念開始的。正是小時候皮爾·保羅對我說的那句話,讓我擁有了一個堅強的信念,它一直激勵著我,使我有了今天的成就。”

我來告訴你

人的天性有一種傾向,自己的心態是什麼樣子,這個人就真的會成為什麼樣子。正如居裏夫人所說的那樣:“我們應該有自信心,必須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而且要不惜代價把這種能力發揮出來。”隻要具有堅定的信念,並堅持下去,理想就可能化為實現。

不讓學生失望

讀初中時,司老師教誌潔的語文。那年秋天,學校領導要對青年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檢查。檢查的項目主要是上課情況,司老師準備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她為了讓課堂效果更好,自製了直觀教具:一幅1米多高的月下荷塘美景,那是用樹葉、碎玻璃、紙殼等廢舊物堆砌出的美景。在這幅美景的邊角處也留下了誌潔和琪琪的指紋。

那天上課前,誌潔、琪琪還有新新,去辦公室幫司老師拿用具。琪琪和新新抬圖板,誌潔幫老師拿錄音機。每邁一步台階,我們都小心翼翼。然而,在樓梯轉彎處,琪琪還是腳底一滑摔倒了,順勢把圖板推了出去,圖板順著樓梯台階顛簸而下,重重地摔在緩步台上。誌潔和新新顧不上坐在地上還呲牙咧嘴的琪琪,直奔圖板而去。月亮散落了,荷葉也碎了,大家的思維也隨之被“摔”得七零八散。

麵對一片狼藉,司老師沉默了片刻,隨即莞爾一笑,露出慣有的燦爛,輕輕摟過學生們的肩膀:“沒關係,我準備了兩套方案,正愁不知用哪套好呢。正好,現在有答案了。” “是真的,老師?”三位學生怯怯地問。老師用力地點了點頭:“難道你們信不過我?”語氣輕鬆得不容她們質疑。“你們先回教室,告訴同學們,老師一切都準備好了。”老師把手中的書本塞給琪琪,“噢,我忘記了一點東西沒帶。”話音剛落,她就快步向辦公室方向奔去。老師柔和的目光後掠過了一絲焦慮,年少的她們誰也沒能讀出來。

課堂上那幅月下賞荷圖依然展現在學生眼前,不過變成了司老師現場板演。線條有些生澀,清雅淡麗的荷花有幾分拘謹羞澀。在座的沒有人知道那是司老師匆忙返回辦公室臨時抱的佛腳。但司老師從容的教態、詩般的語言,自然地把孩子們帶入了畫般的課堂情境。原本忐忑的心也隨之豁然開朗,課前那一段小插曲如氣泡飄出心扉,思緒雨後禾苗般肆意舒展起來,一個個未曾有過的創想在心頭湧動著,一個個全新的詞彙脫口而出……後來班主任老師告訴學生們,校長在全校教師大會上表揚了司老師。

誌潔和琪琪師範畢業那年,初中同學聚會,並請來了司老師。提及往事,誌潔和琪琪不約而同地問司老師:“當初真的有第二套準備方案嗎?”司老師輕輕搖了搖頭,“沒有。”“我們一點兒也沒看出你緊張呀?”麵對大家的不解,司老師的話語令學生們感到震撼,“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都不可以讓我的學生們失望。以後你們也會為人師,你們一定要記住:教師就是一盞照耀學生前進的燈,隻有教師自信,你的學生才會從你身上看到自信所折射出的光彩從而自信。如果你們不是即將從事教育工作,我會永遠保守這個秘密的……”

司老師的話還沒說完,誌潔和琪琪的眼睛就都潮濕了……

伯偌斯的答複

一位熱愛音樂的青年,在音樂創作的道路上摸索了許多年,進步卻很小。他經常懷疑自己是否有音樂天賦,對未來前途感到十分迷茫。為此,他去拜訪伯偌斯,希望這位大作曲家指點迷津。

青年人演奏了一首自己創作的曲子後,誠懇地問:“伯偌斯先生,您認為我適合從事音樂創作嗎?”

古伯偌斯聽出來,青年人的演奏雖然很熟練,卻缺少某種靈感。一個學過多年音樂創作的人,僅僅達到這個水準,可不是缺少天賦嗎?因此,伯偌斯坦率地說:“年輕人,我毫不隱瞞地對你說,你根本沒有音樂才能。我之所以痛快地對你下結論,是為了你趁早放棄,另尋出路,免得浪費青春。”

青年人一聽,此言正好證實了自己的疑惑。他大失所望,帶著羞愧不安的心理向伯偌斯告辭,然後低著頭,走了出去。

伯偌斯話剛出口,便感到懊悔:這對青年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個多麼大的打擊呀!再說,他那番話未免太絕對了,一個人的天賦有欠缺,可以用勤奮彌補,即使達不到極高的境界,也會有出息的,為什麼要叫人家放棄呢?因此,他決定采取補救措施,挽回青年人的自信心。

伯偌斯打開窗戶,看見那個青年人正垂頭喪氣地走在街道上。他從窗口探出頭,叫住青年人說:“我不改變剛才對你的評論。但是,我有必要補充一句:大師們當年對我也是這麼說的。記住,你和我當年一模一樣,是的,一模一樣的。”

青年人一聞此言,頓時精神大振,重新樹起了信心。多年後,他經過刻苦努力,終於成為一個知名的作曲家。

我來告訴你

教育他人,不可打擊、中傷,這樣會傷害別人的自信心;而應用讚美的語言、鼓勵的語言,激起別人的勇氣和力量。要知道,他人的一句過激的話,也許就抹殺了我們的積極性,甚至影響一生。常見許多學生在一起打鬧,彼此說出一些貶低對方的話,雖然是開玩笑的話,也會無形中增強了對方的自卑感。

改變一生的一句話

卡耐基小時候是一個公認的非常淘氣的壞男孩。在他9歲的時候,他父親把繼母娶進家門。當時他們是居住在維吉尼州鄉下的貧苦人家,而繼母則來自較好的家庭。

他父親一邊向他繼母介紹卡耐基,一邊說:“親愛的,希望你注意這個全社區最壞的男孩,他可讓我頭疼死了,說不定會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頭扔向你,或者做出別的什麼壞事,總之讓你防不勝防。”

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繼母微笑著走到他麵前,托起他的頭看著他,用纖細的手憐愛地輕輕撫摸卡耐基的頭。她看著丈夫說:“你錯了,他不是全社區最壞的男孩,而是最聰明、但還沒有找到發泄熱忱的地方的男孩。”

繼母說得卡耐基心裏熱乎乎的,眼淚幾乎滾落下來。就是憑著她這一句話,他和繼母開始建立友誼。也就是這一句話,成為激勵他的一種動力,使他日後創造了成功的“28項黃金法則”,幫助了千千萬萬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為在他繼母來之前沒有一個人稱讚過他聰明。他的父親和鄰居認定他就是壞男孩,但是繼母隻說了一句話,便改變了他的命運。

卡耐基14歲時,繼母給他買了一部二手打字機,並且對他說,相信他會成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並開始向當地的一家報紙投稿。他了解繼母的熱忱,也很欣賞她的那股熱忱,他親眼看到她是如何用她的熱忱改善他們家庭的。

來自繼母的這股力量,激發了他的想象力,激勵了他的創造力,幫助他和無窮智慧發生了聯係,使他成為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

我來告訴你

在人們的印象中,繼母總是一副凶惡、刻薄的形象,她虐待丈夫前妻的孩子,不給吃穿、無故打罵、強迫孩子做繁重的家務活,不讓他接受正規的教育。而卡耐基的繼母卻不是這樣的。她的可貴之處,就在於她對孩子的肯定而不是排斥。她沒有讚同丈夫對他兒子的負麵評價,相信頑皮的孩子都是聰明的孩子,一句話就鼓勵一個孩子從失落中走出來,或讓他從新的角度認識自己,從此改變他的人生。在我們身邊,是不是也發生了這樣的事?這個故事也從另一方麵啟示我們:世上沒有無可救藥的孩子,我們都是可塑的,隻要迷途知返,照樣成就完美一生,

隻有你一個人敢舉手

一天,老師向他的學生們提了這樣的問題:“你們還記得上學期我們學了哪些生活小本領嗎?誰記得,請舉手。”說完,這位老師環顧了教室一周,沒有一個人舉手,全都是一臉茫然的神情。許久,老師才看到一隻小手膽怯地、慢慢地舉了起來。原來是一個平時最喜歡舉手卻總也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換作平時,老師也許會對他視而不見,但是現在老師卻不能這樣做,因為課堂氣氛幾近僵持了,再這樣下去,老師都不知道如何把這節課上完了。於是,這位老師把目光投向那個學生,臉上盡量保持著一抹笑容。“就你一個人敢舉手,真不錯!那就請你來說說看,我們學過哪些生活小本領。”結果,他支吾了半天才說出了兩個字:“洗手。”老師裝作很開心、很滿意的樣子,笑著對這名學生說:“經過將近一個月的寒假,你居然還能記住一樣,真是不錯,進步很大呦!要繼續努力呦!”接著,在老師不斷地鼓勵下,其他的學生也逐漸活躍起來,先後把上學期學過的五個生活小本領說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