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感謝親人,信心不是天生的(3 / 3)

麵對風言風語的議論和嘲笑,何塞卻對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賞識,仍然堅信兒子雖然讀書不行,繪畫卻是極有天賦的。他對兒子說:“不會算術並不代表你一無是處,你依然是個繪畫天才,可以去繪畫。”小畢加索看著父親堅毅的麵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畢加索總是毫不費力就能繪出才華橫溢的圖畫,也漸漸忘記了自己功課方麵的“無能”。

作為“劣等生”,在學校關禁閉已成了畢加索的家常便飯。禁閉室裏隻有板凳和空空的牆壁,可是畢加索卻很高興。因為他可以帶上一疊紙,在那裏自由地繪畫。他每天都沉浸在想象的世界裏,雖然功課不好,但卻在繪畫的天地裏找到了快樂和安慰。

1890年11月,年僅6歲的畢加索畫出了《手握大棒的赫克勒斯》,畫麵上的大力神赫克斯勒英姿勃發,形象超凡,使人們驚歎不已。

我來告訴你

世上很難找到十全十美的事物。天才,有時是偏才。這樣的例子,古今中外並不少見。如果我們在某些方麵的成績不盡人意,不要緊,不要悲觀喪氣,找一找吧,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麵一定是有可取之處的。重要的是,我們要有自信,要努力,讓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發揮到極致,那麼你就也可能成為這方麵的人才了。

你是一個很努力的孩子

福井謙一是日本著名化學家,1981年,因為研究化學反應的過程,闡明了分子軌道對稱守恒原理,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福井謙一一家本來住在一個鄉下,但父親不願在貧困、閉塞的鄉村繼續住下去,便把家搬進了大阪府的岸裏,好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自然,福井謙一便進了這裏的知名學校學習。父親對兒子的期望也很高,希望他將來能夠出人頭地,徹底改變家庭的命運。

然而,福井謙一的最初考試成績並非理想。那是一個夏日,陽光火辣辣照射大地。人們都躲進屋子裏避暑,路上行人稀少。這時,有一個孩子卻遊蕩在大街,顧不得陽光的曝曬。他把手裏的試卷看了一遍又一遍,一聲又一聲地歎著氣。“這次又沒有考及格,我該怎麼向父親交代呢?他一定非常失望啊。”他一路自言自語地說著,麵部表情很痛苦。

不用說,他就是本文的主角福井謙一。

小謙一忍著饑腸向家裏走去,不知不覺就到了家門口。他知道,家總歸要回的,父親總歸要麵對的。如果不回家,父親不是更著急嗎?再說,肚子早餓了,午飯也得吃啊。就這樣,他硬著頭皮走進家門,一頭碰上了父親。

“爸爸,我這次化學考試又沒及格。”小謙一低下頭,小聲告訴父親。

“真的嗎?”父親聽得清清楚楚,“讓我看看。”

父親看了兒子的試卷,一絲失望從心頭掠過,因為這是兒子很多次不及格考試的最新記錄。

但是,看到兒子同樣難過的表情,父親沒有把失望和難過表現出來。他遲疑了片刻,微笑著對小謙一說:“啊,這是第幾次不及格了?不過不要緊,這次考試不能代表下一次考試;現在考得不理想,不能代表以後考得也不理想。我想,隻要你努力了,總有及格的時候。你說呢,謙一?”

“爸爸,我看我還是不上學了。我不是讀書的料,將來還會讓你失望的。”小謙一哭了。

“誰說的呢?”父親一愣,他撫摸著兒子的腦袋,鼓勵他道:“誰說你很笨呢?雖然你的功課暫時沒跟上,這並不表明你很笨。你是個很努力的孩子,這是你的優點。隻有在困難麵前不退縮,才能戰勝困難。如果連這一點困難都戰勝不了,以後不管幹什麼,都會被困難嚇倒的。相信爸爸的話,努力地學,你會超越自己的。”

小謙一被父親寬容和鼓勵的話打動了,心裏重新燃起了勇氣和希望。他對父親說:“爸爸,我不應該在困難麵前退縮,我收回我剛才的話,從今以後繼續努力。”

“孩子,這就對了。”父親臉上露出欣慰的微笑。

小謙一開始製訂一個學習計劃,除了課堂聽講,他把其餘時間也都盡量利用上。早上,他早起半個小時,溫習昨天的功課。上課時認真記筆記,不懂的地方就畫下來,及時向老師請教。晚上,他又把學習時間延長半個小時。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下次考試又開始了,雖然這次仍然不及格,但比上次卻大大進了一步。小謙一不敢耽擱,繼續抓緊學習。休息日,他放棄了玩耍的時間,一個人到圖書館裏看書,直到下班的時間到了,他還專心致誌地埋頭作題。工夫不負有心人,再一次考試時,他終於及格了。

我來告訴你

肯努力,也是一個人的“優點”。當我們的考試成績不太理想時,就要把自己勤奮的一麵展現出來。下大工夫、找到技巧、製訂計劃,一步一個腳印地努力,成功的喜悅就會重新回到我們心頭。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用自己的成績告訴人們:我也行,我也有值得驕傲的一麵。而在這個過程中,信心起著關鍵的作用。

最熱情的啦啦隊長

韋爾奇曾有句名言:“所有的管理都是圍繞‘自信’展開的。”憑著這種自信,在擔任通用電氣公司首席執行官的20年中,韋爾奇顯示了非凡的領導才能。

韋爾奇的自信,與他所受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韋爾奇的母親對兒子的關心主要體現在培養他的自信心。因為她懂得,有自信,然後才能有一切。

韋爾奇從小就患有口吃症。說話口齒不清,因此經常鬧笑話。韋爾奇的母親想方設法將兒子這個缺陷轉變為一種激勵。她常對韋爾奇說:“這是因為你大聰明,沒有任何一個人的舌頭可以跟得上你這樣聰明的腦袋。”於是從小到大,韋爾奇從未對自己的口吃有過絲毫的憂慮。因為他從心底相信母親的話:他的大腦比別人的舌頭轉得快。在母親的鼓勵下,口吃的毛病並沒有阻礙韋爾奇學業與事業的發展。而且注意到他這個弱點的人大都對他產生了某種敬意,因為他竟能克服這個缺陷,在商界出類拔萃。美國全國廣播公司新聞部總裁邁克爾就對韋爾奇十敬佩,他甚至開玩笑說:“傑克真有力量,真有效率,我恨不得自己也口吃。”

韋爾奇的個子不高,卻從小酷愛體育運動。讀小學的時候,他想報名參加校籃球隊,當他把這想法告訴母親時,母親便鼓勵他說:“你想做什麼就盡管去做好了,你一定會成功的!”於是,韋爾奇參加了籃球隊。當時,他的個頭幾乎隻有其他隊員的四分之三。然而,由於充滿自信,韋爾奇對此始終都沒有絲毫的覺察,以至幾十年後,當他翻看自己青少年時代在運動隊與其他隊友的合影時,才驚奇地發現自己幾乎一直是整個球隊中最為弱的一個。

青少年時代在學校運動隊的經曆對韋爾奇的成長很重要。他認為自己的才能是在球場上培訓出來的。他說:“我們所經曆的一切都會成為我們信心建立的基石。”在整個學生時代,韋爾奇的母親都始終是他最熱情的啦啦隊長。所有親戚、朋友和鄰居幾乎都聽過一個韋爾奇母親告訴他們的關於她兒子的故事,而且在每一個故事的結尾,她都會說,她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

我來告訴你

一個口吃的孩子,成了全球第一CEO,一個矮個子青年,竟也加入了籃球隊。如果換了你,你會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嗎?你會有這個膽量和決心嗎?如果你有,說明你很有信心。但你也要相信,這個信心並不是你天生的,而是在父母和老師的鼓勵下增強的。如果沒有他們的鼓勵,一個本來就的缺憾的孩子,很難具備這樣堅強的意誌。

戰勝殘疾的鮑爾尼

鮑爾尼小時候因病成了殘疾,母親的心就像刀絞一樣,但她還是強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現在最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而不是媽媽的眼淚。母親來到鮑爾尼的病床前,拉著他的手說:“孩子,媽媽相信你是個有誌氣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雙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鮑爾尼,你能夠答應媽媽嗎?”

母親的話,像鐵錘一樣撞擊著鮑爾尼的心扉,他“哇”地一聲,撲到母親懷裏大哭起來。

從那以後,媽媽隻要一有空,就給鮑爾尼練習走路,做體操,常常累得滿頭大汗。有一次媽媽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親的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盡管發著高燒,她還是下床按計劃幫助鮑爾尼練習走路。黃豆般的汗水從媽媽臉上淌下來,她用幹毛巾擦擦,咬緊牙,硬是幫鮑爾尼完成了當天的鍛煉計劃。

體育鍛煉彌補了由於殘疾給鮑爾尼帶來的不便。母親的榜樣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鮑爾尼,他終於經受住了命運給他的嚴酷打擊。他刻苦學習,學習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後,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維也納大學醫學院。大學畢業後,鮑爾尼以全部精力,致力於耳科神經學的研究。最後,終於登上了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的領獎台。

我來告訴你

一個從小有些殘疾的孩子,最終走上了諾貝爾領獎台。試想,如果沒有母親的信心教育,是很難想象的。這件事也啟示我們:我們的每一步成長都飽含著父母和老師的心血。盡管主要依靠我們自己的毅力和奮鬥,但他們的教育猶如給了我們方向和光明,讓我們找到了前進的路,看到了希望。我們每一個人成長都離不開身邊的成長環境。

讚許就是激勵

退休後,一次我和老伴到張家界旅遊,山下的景點都遊過了,接著就是攀登黃石寨。黃石寨在一座高山上,上山的路鋪有石階,並不難走。山腳排列著幾十乘用藤椅綁成的轎子。轎夫們擁擠上來要我們乘轎。我們謝絕了,覺得那樣會減少旅遊的情趣。慢慢向上爬著,開始還悠悠閑閑,漸漸就感到吃力了。有幾處相當險峭,攀爬十分費勁。在可以清楚地望到山頂的一個長長的陡坡前,我渾身酸軟地坐在一塊岩石上,感到休息是這樣幸福。抬頭望望,真懷疑自己還有沒有力量爬上去。

這時,幾位操著豫西口音的婦女從下麵爬上來了,氣喘籲籲。她們在我身邊歇住,仰頭望著陡坡叫苦。其中有一位30多歲的胖胖的婦女大聲嚷著:“我的媽!還有這麼高呀!真要命。”她注意到了我,笑著打聽我的年齡。得到答複後,她怔了一下。回頭大聲對同伴說:“連這位老先生都敢上去,我們要打退堂鼓就真該跳崖了!走!”她轉過身大步走向陡坡,同伴們跟著她。

我微笑著看她,暗暗高興能以身作則給人一點激勵。我立即站了起來,和老伴一起也向陡坡走了過去。

我來告訴你

素不相識者的一句不經意地讚許,卻給人以激勵。這就是激勵的力量。激勵的作用,就是給人以信心、以毅力、以力量。想想看,我們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得到來自哪些方麵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