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積極就是力量——改變命運要學積極心理學(3 / 3)

走路的時候要抬頭挺胸收腹,目不斜視,走出自己的氣勢,既不是大步流星,也不是慢慢吞吞,要不快不慢,穩穩當當。兩手垂直,輕輕前後搖擺,要自然。

⑵整潔得體的服裝

很多人之所以會缺乏自信,就是對自己的感到不滿,有些是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感到不滿,而更多的人會對自己的外表感到不滿。諸如體型不夠標準,過高、過矮、過胖、過瘦都會影響到自信心的形成。但是,這些都可以通過整潔得體的衣服來改變。

服裝是形象的一個很重要的構成部分,它能夠向外界傳遞自身信息。據社會心理學家估計,人們的第一印象的93%是由服裝、外表修飾和非語言的信息組成,毫無疑問,服飾是社會人用來傳送語言無法傳遞的信息的一個有力工具。所以,得體服裝能夠幫助人建立自信,使穿衣者在各種場合下保持鎮定自若的心態,沉著自如、優雅得體。

⑶成功者的身體語言

身體語言也是形象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一個人表現出來的身體語言同樣也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判斷,其中的一些手勢等等可以用來加深別人對自己的印象。所以,身體語言被廣泛地應用於管理、溝通、自我展示中,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在競選演講時,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身體語言,而有些有利於增加威信的姿勢,則被廣泛的應用,在西方國家領導人的公眾講演時,有一個手勢經常會看到,就是用雙臂下砍的手勢,這是一個被認為能夠達到強化語言力度的動作,如今已經成為了政治家們的專利,被不斷的運用。不僅如此,身體語言還有另外一些積極的功能,比如表達親和力,表達社會地位等,讓別人更加清楚的了解的你,從而為樹立積極心態消除障礙。

告訴一個人他很勇敢,就是幫助他變得勇敢。

——哈佛學子,美國第2任總統 約翰?亞當斯

哈佛心理訓練05: 給人留下美好印象的“4S法”

⑴Smart(幹練)。留意自己的發式和服裝等最基本的禮儀,給對方留下“爽快幹練”的印象。要知道,一個穿著邋遢的人,隻會給人留下“拖遝懶散”的印象。

⑵Smile(微笑)。微笑是拉近彼此之間距離的最好工具。微笑著和周圍的人的打招呼,你會發現,其實快樂就在你身邊。

⑶Speed(速度)。應給人留下青春活力,雷厲風行的印象。如果有人叫你的名字你沒有迅速做出回答,或是和對方交換名片或做自我介紹時慢吞吞的,肯定會令對方不高興。

⑷Sincerity(誠實)。“誠信待人”是與人交往是最重要的原則。要想贏得別人的信任,就要用沉著冷靜、誠懇的言語,花言巧語無異於自掘墳墓,人們將不會與一個自己根本不信任的人合作。

6. 換位思考:換個角度看問題

無意中在中央三套看到一個叫《聯合對抗》的節目,裏麵剛好有一個叫李永遠的選手發出的關於“心態很重要”的感慨,他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還講了這樣一件事。

2008年8月8號晚,這位選手在鳥巢附近的奧運村登上一輛公交車,當他上車的時候,發現司機和乘客的臉上都有些不耐煩的神色,一問才知道他們的車在鳥巢附近已經堵了兩個多小時,而有些人原本打算八點鍾回家看開幕式的,時間卻在路上被白白的耽誤了。遇到這種情況,世界上脾氣最好的人恐怕也會按捺不住地火氣上升。但是,就在大家都被堵車弄得心煩氣躁的時候,鳥巢上突然升起了形狀為五環的焰火,在那一刹那,車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五環焰火吸引了過去,甚至還有人忘情地發出“真漂亮啊”的讚美,完全忘記了剛才還在為公交車寸步不動而生氣,心態也隨之平和下來。還有些乘客認為應該感謝這次堵車:如果沒有堵車,他們肯定不會如此幸運的“邂逅”鳥巢上空美麗的焰火。

同一次堵車,人們對它最初是抱怨,最後卻成了感謝,促使他們由消極心態向積極心態轉變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其原因就在於人們看這次堵車事件的角度發生了改變。他們開始隻注重了堵車給他們帶來的種種麻煩和不便,於是心裏就產正了對堵車的抱怨。但是,當因為堵車而看到五環焰火時,他們看問題的角度馬上發生了轉換,反倒認為這次堵車讓他們無意中親眼目睹了別人想盡辦法去看的焰火,這可是以前的多少次堵車也換不來的“優待”啊,這麼一想,心理上自然覺得平衡了,甚至還覺得自己賺了,所以當然要感謝這次堵車事件。

從上麵的事例我們不難看出,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麵性,按照常規看再不利的事情也有好的一麵,隻要你懂得換個角度去看。在一對新人的婚禮上,一位客人不小心打碎了一隻酒杯,新人和客人們聽到響聲後都驚呆了,認為這是個不詳的預兆,一時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時聰明的司儀卻邊鼓掌邊笑著說:“碎得好!碎得好!碎碎(歲歲)平安嘛”,於是,新人和客人都釋然,杯子事件絲毫沒有影響婚禮的順利進行。同一件事情,換個角度看,產生的心態會不一樣,如果從壞的一麵看肯定會產生消極的心態,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從好的一麵看,心態自然就會變得積極和樂觀了。所以,在我們對某些人和事感到無法接受,感到鬱悶和沮喪的時候,不妨試著換個角度去重新審視,這時候我們也許會發現以前沒有看到或被忽視的一麵,而這一麵往往對整個問題的解決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卡耐基曾向一家飯店租用大舞廳用來講課。有一天,他突然接到通知,說他必須付出比以前高出三倍的租金才能繼續使用舞廳。

當時,卡耐基並沒有拿出相關的法律依據去找舞廳經理據理力爭,而是換了一個角度,找到經理後對他說:“我接到通知,有點驚訝,不過這不怪你。因為你是經理,你的責任是盡可能贏利。”緊接著,他為經理算了一筆賬,如果將禮堂用以舉辦舞會或者晚會,當然會獲大利,“但你攆走了我,也等於攆走了成千上萬有文化的中層管理人員,而他們光顧貴處,是你花錢也買不來的活廣告。那麼哪樣更有利呢?”這樣一來,卡耐基巧妙的將問題由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轉換到了從對方的利益出發,從而成功說服了那位經理。

換個角度,就會換種心態,這並不是簡單的阿Q式的自欺欺人,而在因為在積極心態下解決問題遠比在消極狀態下有利。心理學認為,首先,換個角度,你可以使自己獲得一種心理上的平衡,而在這種心理平衡的狀態下,我們看問題和處理問題都會比較理智。上麵的第一個例子就能充分說明這個道理;其次,換個角度看問題,可以讓自己無視一些細小的煩惱。我國清代的著名畫家鄭板橋不是說過和他同樣有名的四個字“難得糊塗”嗎?換個角度,偶爾糊塗一下,忽視一些不重要的瑣碎,注意力就會全部集中在問題的核心上;再次,換個角度,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往往可以更好的說服別人,達到自己的目的。

綜合上麵的幾點,我們不難發現,當我們遇到別人看來是“倒黴”或不順利的事情時,不妨換個角度,用“禍兮福所倚”的心態去對待倒黴事,說不定就會有不一樣的發現,從而將消極心態轉變為積極心態。

把你的競爭對手視為對手而非敵人,將會更有益。

——哈佛商學院教授 羅莎貝斯?莫斯?坎特

哈佛心理訓練06: 如何換個角度看問題

⑴轉移注意力。盡可能躲開導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腦裏往往形成一個較強的興奮灶,如果轉移注意力,回避了相關的外部刺激,可以使這個興奮灶讓位,讓自己對其他的刺激產生興奮灶。興奮中心轉移了,就可以從心理困境中解脫出來。

⑵轉換。將惡性刺激轉換為良性刺激,即酸葡萄與甜檸檬效應。這兩種效應在心理學上又稱為合理化。就是通過給自己找一個合理的借口,以減輕痛苦,緩解緊張,使內心獲得平衡與安寧。弗洛伊德指出,常見的合理化有兩種:一是希望達到的目的沒有達到,心理便開始否定該目的的價值或意義,俗稱酸葡萄效應;二是未達到預定的期望或目標,便提高目前現狀的價值或意義,俗稱甜檸檬效應。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隻能得到檸檬,就說檸檬是甜的,於是便不會覺得鬱悶。心理調適可借用某種“合理化”的理由來解釋事實,變惡性刺激為良性刺激。

⑶換個角度看問題。有些來自客觀現實的外部刺激既無法回避,也不能轉化。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換個角度看問題,任何事物都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麵。同一客觀現實或情景,如果從一個角度來看,可能引起人消極的情緒,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就可以發現它的積極意義,換個角度,可以使消極情緒體驗轉化為積極情緒體驗,走出心理困境。

⑷換種理解方式。換一種認知解釋事物,更新觀念,重新解釋外部環境信息,也就是相當於換一個觀點思考、解釋問題。在個體出現心理矛盾和衝突的時候,可以通過這種方法,減少或消除心理認知與心理體驗的矛盾衝突。

⑸自我安慰。

很多人都認為“阿Q精神”是自欺欺人,但是,精神勝利法能夠緩解人精神上的苦悶。在遭遇突如其來的沉重精神打擊時,為防止承受不住而精神崩潰,我們不妨也“自欺欺人”,對自己說一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7. 不斷學習才有進步

在微軟帝國的構建中,哈佛學子、比爾?蓋茨的密友史蒂夫?鮑爾默稱得上是功不可沒。

鮑爾默1973年進入哈佛,他二年級時與比爾?蓋茨同住一棟宿舍樓,自從兩個人相識後,就如知己一般。如今的史蒂夫?鮑爾默已功成名就,但他的身上,仍然保留有哈佛學子不斷求索、好學上進的作風。在一次行業會議上,一向自信滿滿的鮑爾默說,“微軟在搜索領域落後於Google和雅虎”,他還說,“在搜索和廣告市場,Google是領頭羊,我們是第三。但是,我們是一個上進者。”

鮑爾默的這番話,不僅道出了微軟的競爭秘訣,而且說出了哈佛學子的成功特質——積極上進,終身求學。

很多人認為,從哈佛畢業的學生,各個都是飽學之士,他們的知識,已經足以讓他們應對某個行業的需求。但哈佛人不這樣認為。在哈佛人看來,學校裏學的東西是十分有限的,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相當多的知識和技能,完全要靠我們在實踐中邊學邊摸索。與學校相比,社會是更大的一本書,需要經常不斷地去翻閱。

在變化越來越快的現代社會,每個人現有的知識和技能很容易就過時了,所以,花在學習上的投資永遠是最明智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你能夠比別人多獲得一份新的知識或一個新的技能,那麼,你就多了一項在社會上立於不敗之地的資本。

德國設計中心主席,彼得·紮克說:“在人生的這場遊戲中,你要擁有生活和學習的熱情,吸收能夠使自己繼續成長的東西來充實你的頭腦。”如果一個人不能持續學習的話,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在美國,半數以上的勞工技能在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14年。在工程界,畢業10年後所學的知識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25%。因此,懂得隨時隨地補充能量,擁有一種學習心態才能夠積極自信。

中國的打工皇後吳士宏,她能夠取得今天的成績可以說和她的學習心態是分不開的,在去IBM之前吳士宏還隻是一個小護士,所有的英語基礎就是抱著個半導體學了一年半許國璋英語,然而這一年半的學習卻為她去IBM應聘奠定了基礎。

麵試之前,她站在長城飯店的玻璃轉門外,足足用了五分鍾的時間來觀察別人進入大門時從容鎮定的神情,然後學著他們的樣子走了進去。

兩輪的筆試和一次口試,早有準備的吳士宏順利通過。麵試進行得也很順利。最後,主考官卻問了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他問:“你會不會打字?”

“會!”吳士宏想都沒想就說。

“那麼你一分鍾能打多少?”這個問題讓吳士宏心裏有些發虛,但是她很快反問道:

“您的要求是多少?”

主考官說了一個數字,吳士宏環顧了四周,發現現場並沒有打字機,吳士宏馬上承諾說可以,幸好考官沒有當場讓她考試。

其實,吳士宏從來都沒有摸過打字機。麵試結束,她迅速找到一位親友,借了170元買了一台打字機,開始了沒日沒夜地敲打,一個星期後,她練得雙手疲乏,連吃飯都拿不住筷子,但她竟奇跡般地達到了考官說的那個專業水準。雖然後來公司一直都沒有真的考過她的打字,但是因為已經學好了,她不用為打字考試而提心吊膽,可以更專心的去做別人事情。

隻有不斷學習的人,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也隻有隨時隨地對生活抱著一種學習心態的人,才能超越年齡上的障礙,戰勝生理上的老化,使心態保持年輕,讓自己“永葆青春”。

在離德國科隆不遠的西比希城,約翰娜·瑪克司夫人因為“活到老學到老”而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早在1994年,當時70高齡的她,經過長達6年的刻苦攻讀完成了學業,就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科隆大學的教育學碩士文憑。9年之後的今天,瑪克司夫人又在79歲時完成了長達200頁的博士論文,論文的題目是:“如何度過晚年——學習使老人永遠充滿活力”,最後她被授予教育學博士學位。小城的市民們,無不對這位孜孜不倦的老人讚歎不已,由此她還當選為該城“最偉大女性”。在她八十多歲的時候,瑪克司夫人作為嘉賓,參加了德國著名電視主持人迪沃累克主持的一次脫口秀節目,風采絲毫不讓舞台上的年輕人。於是這名戴著大框架眼鏡、說話有條不紊又頗富幽默感的高齡老人給電視機前的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瓦爾特·司各脫爵士曾說:“每個人所受教育的精華部分,就是他自己教給自己的東西。”所以,學習所帶給我們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特別是在現在這個時代,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項目層出不窮,工作對人的要求隨著技術的進步也在不斷變化著,標準的提高,拉大了技術發展的要求與人們實際的工作能力之間的差距,於是產生了這樣一種現象:一方麵失業人口上升,另一方麵爭搶人才緊缺。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企業對員工不再隻是數量需求,更重要的是對其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隻有抱著不斷學習的心態的人,才能夠永遠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

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箴言

哈佛心理訓練07: 睡眠學習法

心理學家對睡眠進行研究後發現:人在處於半睡眠狀態,又稱假寐狀態時,大腦的某些點上的“小窗口”依然開著,能夠接受由聽覺器官發來的信息。如果這時有人不斷地反複向假寐中的人講話或播放一段錄音(這叫“暗示”),那麼假寐中的人就能在不知不覺中將講話或錄音內容記住。由於假寐時的大腦不受外界幹擾,因而對暗示作用非常敏感,最適宜用來記憶需死記硬背性質的內容,諸如外語單詞、古典文學、故事成語、曆史年號與事件、地理知識、樂譜歌曲、劇本腳本、音程音階、符號公式、發言稿等等內容,都能用這種方法來記住。

我們可以使用錄音機來幫助我們完成睡眠學習。具體方法是:先用錄音機將我們要記憶的內容(如外語單詞)錄製在磁帶上,睡覺前,輕鬆地躺在床上,閉上雙眼,戴上耳機聽錄音,音量不要太大,調節到竊竊私語的程度最好。聽錄音時,不需保持高度的注意,在半睡眠狀態下,無意識地接受錄音的暗示。錄音的暗示會觸發記憶,使你在不知不覺中限量地將記憶潛能挖掘出來,記住大量材料。

睡眠學習法能否成功的關鍵在於使大腦和身體放鬆進入緩慢活動狀態,所以,在睡前聽錄音時,必須先調整好身心,使自己入靜、放鬆,處於最佳心理狀態。以下方法可以幫助我們保持入靜、放鬆:

⑴睡覺前先聽一段輕音樂。柔美、舒緩、恬靜、幽雅的輕音樂,有利於平緩情緒,調節身心,使呼吸、心跳減緩,達到心平氣和的放鬆狀態。

⑵身體比較勞累時,可以試著做呼吸放鬆。方法是:平靜地躺在床上,閉上雙眼,緩緩地吸氣,再緩緩地呼出。呼氣時(或吸氣時)要默數呼(或吸)的次數,排除雜念,解除緊張與疲勞,盡快達到入靜、放鬆的狀態。

⑶養成定時睡覺、定時起床的好習慣。

⑷聽錄音時,每天應先聽前一天所學內容,如昨天學過的單詞,重複記憶有利於鞏固所學內容。

⑸要持之以恒。睡眠學習法是否有效,貴在堅持。開始學習時,你可能不習慣。也許,你對這種學習法能否有效持懷疑態度,當你堅持一段學習後,你會愉快地發現,這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而又神奇的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