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成就一生的幸福——經營家庭要學幸福心理學(2 / 3)

熊穎和丈夫婚後的生活一直很幸福,遇到兩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丈夫總能夠先她做出妥協,於是很快兩人就和好如初了。一個秋日的黃昏,熊穎和丈夫慪過氣後,披著一頭剛洗過的濕淋淋的頭發在陽台上吹風。一會兒,老公拿著吹風機走過來,向她說:“你真是名副其實的‘千金小姐’,一句重話都聽不得!好了,進屋裏來,我給你把頭發吹幹,你這樣很容易感冒的。”

丈夫雖然如此說,但語氣中絲毫沒有抱怨的意思,熊穎乖乖地讓他為自己吹幹了頭發,又主動為兩個人準備了豐盛的晚餐。

家不是一個可以講理的地方,要維持家庭溫馨和諧的氛圍,惟一的法寶就是愛,就是對自己愛的人做出妥協,遷就對方,為對方著想,這些遠比對愛的人講道理有用得多。

對於淩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是命運的主宰。

——哈佛學子,普利策獎得主 海倫?凱勒

哈佛心理訓練37: 如何保鮮你的婚姻

美國婚姻問題專家休·康佩爾曾列出一份清單,對如何使婚姻生活保持最佳狀態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議:

⑴日常維護:幫對方做一些哪怕很細小的事,例如丈夫刮胡子前,妻子把鏡子上的水蒸氣擦掉;一方起床之前幾分鍾,另一方先起來做早餐,給對方擠牙膏,而不是各擠各的。擁抱會使家庭充滿愛的氣氛。不要事事指責對方,不要對對方決定品頭論足。多說“辛苦了”,這句話會使對方疲勞頓消。

⑵每周維護:至少每周安排一次不少於兩小時的交談,相互溝通。一起出去吃飯,一起去看一場電影或看戲,一起步行到某處,邊走邊交談,或做兩人都喜歡做的其他事。

⑶每月維修。給他(她)一個意外,每月可以做一些與往昔不同的事,或用不同以往的方式去做某件事,可以使對方產生新鮮感,使愛意重新迸發。若總是他(她)洗碗,某天你可以爭著去洗碗。總是她(他)做晚飯,某一天你可以一試身手,做一頓晚飯。

⑷季度中修:暫時分開,暫時不在一起,會使對方更加想念。如周末和好朋友一起,而讓愛人去看兄弟。做一次“交易”,整個星期天下午,丈夫總是看足球,妻子不妨“恩準”,但條件是丈夫必須幫她做一會兒美容按摩。

⑸年度大修:年終做一次實事求是的檢查和評價,把一年來的想法、做法、計劃、結果等好好地思考一番,對來年做一個新規劃;把過去的情書拿出來重溫一遍,使愛火重燃,加深感情,再寫一封新的情書,坦誠地、大膽地表露愛意,互相評價,並提出今後的浪漫計劃,最後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即使你們住在一起,也要將情書寄出去。

4. 溝通是增進夫妻關係的法寶

夫妻溝通,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然而,在傳統思想的影響下長大的中國人往往忽視夫妻溝通。認為夫妻關係是建立在“妻以夫為綱”的基礎上,丈夫是一家之主,說什麼就是什麼,其他人隻有聽從的份。這樣的家庭結構往往缺少一個家應有的溫馨。根據有關調查研究的結果得出,婚姻生變的原因,錯綜複雜,其中,最大的殺手莫過於夫妻之間欠溝通。由於夫妻之間疏於溝通,便會產生感情的裂痕,進而撕毀婚約,家庭解體。

如果在夫妻雙方出現意見不合之時,就有可能導致爭吵。

見丈夫下班回家,妻子熱情的迎了過去,

妻:“親愛的,你回來了,一天的工作還順心嗎?”

夫:“還好。”丈夫回答。

妻:“那你幫我去買點菜味精回來吧?”

夫:“我上了一天班,現在有些累。”

妻:“你看上去心情不太好,是不舒服嗎?”

夫:“沒什麼,你就別問了。”丈夫不耐煩地說。

妻:“過一會兒有幾個客人要來咱家,但是我發現鹽沒有了。鍋裏還燉著菜,我走不開,你去幫我買一些回來吧!”

夫:“你當我是機器人呀?我天天上班累得死去活來,晚上還得加班,回到家還要幫你這幫你那,你想累死我嗎?”丈夫覺得自己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

妻:“我早就問你有什麼事,你不說,現在你發什麼脾氣?!難道請客是我一個人的事嗎?來的可是你們家的親戚……”

如果丈夫的態度好一點,主動同妻子溝通,過程和結局就會完全不一樣。

妻:“親愛的,你回來了,一天的工作還順心嗎?”

夫:“啊,今天可真忙,晚上還得加班……”

妻:“是嗎?你真能幹,我為你感到自豪。”

夫:“你呢?在家還好嗎?”

妻:“我今天下午也忙了半天,一會爸爸媽媽和你的幾個表兄弟要來我們家,他們就快到了,但是我發現鹽用完了,鍋裏還燉著菜,我走不開,你去幫我買一些回來吧!”

夫:“好的,我這就去。”

妻:“太好了。待會兒客人走了,你就去忙你的工作,剩下的我來收拾。”

同樣的情形,卻有著不一樣的結果,產生這種差異的原因就在於,第一次丈夫拒絕同妻子溝通,最後將他的壞情緒也傳染給了妻子,並且引發了和妻子的爭執。在第二次,丈夫很好的說出了自己的狀態,讓妻子了解到他已經忙碌了一整天,即使如此,妻子在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還是請求他幫忙去買鹽,丈夫同意了,於是妻子主動提出“待會兒客人走了,你就去忙你的工作,剩下的我來收拾。”這就是不溝通與溝通的差別。

溝通是增進夫妻關係的法寶,但是,在溝通的時候,溝通並不是在任何時候都有用,還應該注意一些溝通的技巧。

溝通應該是隨時隨地的。溝通不能此一時彼一時,不能是臨時抱佛腳。溝通應該是真誠的,不是“動於情,止於禮”,而是分享對方內心感受,真心的為對方著想,這樣的溝通才能夠讓對方接受,並且主動的配合自己的溝通。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以下幾種行為會影響到夫妻正常溝通,應該盡量避免。

第一,指責。指責即意味著把所有過錯都怪罪到另一方頭上,不肯接受對方給出的理由。這種行為會導致另一方對解釋產生抗拒心理,認為解釋也沒有用,幹脆保持沉默,不利於溝通的進行。

第二,過於理智。理智的人對任何事都很客觀,絲毫不注意對方的感受。熱衷於沒有感情的長篇大論的說教,看起來充滿了智慧與權威,卻給人刻板、沉悶的印象。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阻止對方傾訴,不利於負麵情緒的緩解。

第三,打岔。打斷不愉快者的話,將話題引到毫不相關的事情上,看似會給對方帶來快樂,其實是扼殺了對方和自己溝通的機會,將問題留給了對方一個人承擔。

勇於正視現實是有膽量的表現。

——哈佛學子,著名思想家 愛默生

哈佛心理訓練38: 夫妻溝通時的“四不要”與“兩要”

一、四不要

在夫妻關係中,要避免用下麵這4種溝通方式來對待自己的生活伴侶,尤其是在關係不好的時期。

⑴經常評價對方的行為,在評價中讓對方感覺隻有你是對的,她或者他是錯的。這其中有時候還有責備的意思。

⑵用自己的價值觀來分析發生在對方,或者兩個人之間的事情,分析中不經意地就流露出自己是對的,對方是不正確的,容易讓對方感受到沒有被關心和理解。

⑶對於發生的一些事情,喜歡解釋,結果就造成越描越黑,讓另一個人感受到你沒有誠意和虛偽。

⑷對於交談的結果進行總結,這樣導致的一個結果是:所有的好與不好都被你說完了,對方隻能是沉默,以後也會越來越少真誠交流。

二、兩要

在夫妻關係中,盡量要用下麵兩種方式來溝能。

⑴要經常用描述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思想和情感,這樣可以做到對事情不對人,對方沒有感覺到被邊緣化。

⑵要經常表達內心的情緒和情感,這樣就可以讓對方知道你現在的真實內心。在減少誤解的同時,還能引起對方的情感交流動機。

5. 愛上你的缺點

一個偶然的機會,趙蕊得到了一張去陶吧製作陶器的消費卡。據說在陶吧裏麵製陶能夠找回童年時玩泥巴的感受。一個周日的早晨,趙蕊一再請求丈夫同她一起去陶吧,可是丈夫已經有了別的打算,趙蕊使盡渾身解數,終於把丈夫騙了出來。

好不容易在林林總總的招牌裏找到一個手上沾滿泥巴的小夥子,在他的帶領下,趙蕊和丈夫走進了淘吧。隻有十幾平方米的屋子裏,到處都是陶土和泥漿,內有幾架旋轉的小石磨的機器,吧內有幾個男女正對著機器上麵旋轉著的泥坯。還有一個架子是專門用來陳列做好的成品,看到那些笨拙可愛的陶器,趙蕊急著要大展身手,她對身邊的丈夫說:“我們也來製作一隻陶罐吧,做好後就在上麵寫上我們的名字。永久的保存下來。”麵對趙蕊一臉陶醉的樣子,丈夫卻無動於衷地說:“做個陶罐有什麼用,連東西都放不了。”趙蕊假裝一臉鄙夷地說:“你還真俗啊,我們一起做的陶罐象征著我們的愛情!這個都不懂!”丈夫卻沒有趙蕊那麼浪漫,順口說道:“是啊,那這麼脆弱的東西來象征愛情,如果把它打碎是不是就象征我們的愛情也碎了……”

丈夫的話雖然有些無所顧忌,但是,卻提醒了趙蕊:愛情本就是一種如陶器般脆弱易碎的物品,如果不能精心嗬護,總有一天會被自己親手摔碎。

親手將自己的愛情“陶罐”打碎,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日益增加的離婚案件就足以說明這個事實,也許有人會不解,我已經很小心翼翼了,為什麼還會遺失了自己的愛情,失去了溫暖的家呢?導致婚姻不和諧甚至走向末路的原因有很多,但是,要說到罪魁禍首,缺乏包容心首當其衝。

有一對夫妻吵架,和千千萬萬的家庭吵架一樣,由一個人起頭,然後各自數落起了對方的缺點。

男:沒見過像你這麼蠻不講理的女人。

女:彼此彼此,我也沒見過像你這樣粗魯蠻橫的男人。

男:你看看人家某某媽,又能幹又體貼,總是把家裏收拾得幹幹淨淨,哪像你除了在家睡覺,其餘時間都在麻將室。

女:你還好意思說我,也不看看某某爸爸,一份工作的工資就是你的兩倍,還利用休息時間在外邊做兼職。

……

在這種指責和對比下,夫妻雙方都不能包容對方的缺點,於是正應了那句俗話:老婆是人家的好。其實,兩個人能夠走到一起,除了少數是因為父母家庭的原因,多數人都是自願的,但是為什麼開始的時候能夠接納對方,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就開始厭倦了呢?這就是所謂的“距離產生美感”造成的。在現實生活中,夫妻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了,沒有了先前的神秘感,各自的缺點在對方眼裏暴露無遺,於是,在有些人的眼裏,自己的另一半就隻剩下缺點,並且時間越久,越會無法忍受對方的缺點。有一個美國專家對結婚超過3年的夫妻做了一個調查,得出了這樣一組數據:25%的夫妻說他們還是幸福快樂的,25%的夫妻則是在婚姻專家或心理醫生的輔導下勉強維持,另外50%的夫妻則純粹是在無可奈何的忍受著自己的婚姻生活。這個統計表明,無論多麼美滿的婚姻都有發生變質的可能,三五年之後,剛結婚時的新鮮感消失殆盡,俊男不再,美女也已變糟糠……這些似乎都是“家花不如野花香的理由,”也是造成很多夫妻親手摔碎愛情“陶罐”的最大原因。

愛情不像成功成名等,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真愛可遇而不可求,一旦到來之後,又如陶罐般脆弱易碎,並且破碎後就再也沒有辦法還原。所以,隻有懂得包容,懂得好好嗬護這隻“陶罐”的人,才能將真愛進行到底。

要想真正做到包容並不容易,特別是性格急躁的人,脾氣來了就什麼都顧不上,別說包容,能夠躲過他的一場狂風暴雨就已經算不錯的了。所以,要做到包容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世界上的事怕就怕認真二字,隻要方法對了,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就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在每一個人的性格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小小的黑點。

——哈佛學子 作家 詹姆斯

哈佛心理訓練39: 在夫妻生活中保持包容的心態

如何才能在夫妻生活中保持包容的心態,可以按照下麵幾種方式進行:

⑴接納對方的缺點。還是那句話,每個人都會有缺點,既然能夠忍受自己的缺點,為什麼不能接納愛人的缺點呢?將心比心,把愛人當成自己一樣來看待,就會發現接納對方的缺點並不是難事。

⑵接納對方的興趣愛好。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興趣愛好,興趣相投便好,若是不相投,就應該包容對方的這種興趣,不強行幹涉。

⑶給對方一個私人空間。這聽起來似乎有些不可思議,有人甚至認為這是對婚姻不負責的行為,其實,在社會節奏加快的情況下,這是處理夫妻關係的一種既簡單又合理的模式。

6. 得到的就是最好的

在哈佛大學,泰勒?本?沙哈爾教授的幸福課很受學生們的歡迎。

“最初,引起我對積極心理學感興趣的是我的經曆。我開始意識到,內在的東西比外在的東西,對幸福感更重要。通過研究這門學科,我受益匪淺。我想把我所學的東西和別人一起分享,於是,我決定做一名教師。”本?沙哈爾說,他正是源於這個理由,才在哈佛從本科一直讀到博士,畢業以後也沒有去大公司任職領取高薪,而是留在了母校任教。

在本?沙哈爾的課堂上,我們經常可以聽到他對幸福感做出這樣的一種闡釋: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惟一標準,是所有目標的最終目標。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關於“幸福感”的研究,結果發現,人的幸福感主要取決於3個因素:遺傳基因、與幸福有關的環境因素以及能夠幫助我們獲得幸福的行動。而保持積及的心態,可以幫助人們更快樂、更充實、更幸福。

從前有個書生,和未婚妻約定了結婚的時日後,就一心苦讀,希望能夠考取功名。然而,還未等到書生功成名就,就被告知未婚妻已經另嫁他人。書生受此打擊,一時承受不了,便有了輕生的念頭,於是他來到一處山崖上。

一位雲遊四方的僧人剛好路過,一見書生的表情,心裏就明白了七八分。於是他走過去問道:“施主正為何事煩惱?”書生想僧人雖是方外之人,看樣子卻也通情達理,就將未婚妻嫁人的事和盤托出。

僧人聽罷哈哈大笑道:“施主糊塗!”同時從懷裏摸出一麵鏡子叫書生看……

書生探過頭去,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地躺在海灘上。一人路過此地,看一眼,搖搖頭,走了。又一人路過,將衣服脫下,給女屍蓋上,也走了。再路過一人,過去,挖個坑,小心翼翼地把屍體掩埋了。

看完後,書生不解,僧人解釋道,那具海灘上的女屍,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個路過的人,曾給過他一件衣服,她今生與你相戀,為的是還你一衣之情。但是她真正應該報答的,應該和他共度一生一世的,是第三個人,因為前世埋她的人是他。書生大悟,終於收回了輕生的念頭。

佛教認為:夫妻本是前緣,無緣不合。沒有前世甚至前幾世積累起來的緣分,今生就不會走到一起,更不會成為夫妻。歌詞裏也這樣唱道: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可見兩個人能夠成為夫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那是千年的修為方才得來的結果,如此看,我們是否該學會珍惜與自己相濡以沫的愛人呢?

其實,珍惜自己的愛人,不僅是因為緣分難得,更因為,懂得珍惜的人,生活會更幸福,要知道,那個已經陪在自己身邊的人,就是全世界最好的,誰也無法代替。要不然,為什麼在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失去了才後悔,失去了才知道自己愛人的可貴,失去才懂得珍惜……

在電視劇《馬文的戰爭中》中,最開始是宋丹丹飾演的楊欣嫌棄自己的丈夫,吵著鬧著要和林永健飾演的馬文離婚,然後,匆匆忙忙的就再婚了。新婚後的日子雖然過得逞心如意,但是,經過一番糾纏和生活的磨礪之後,楊欣和丈夫之間出現了種種分歧,於是她開始懷念前夫的種種好處,並且最終提出了和第二任丈夫離婚,此時,雖然她對前夫依舊心存懷念,但是已經回不去了……

所以,與其後悔,不如從擁有的那一刻就開始彼此珍惜。

珍惜自己的愛人,就是珍惜自己的幸福生活,同理,如果感受不到幸福,首先應該在自己的身上找原因,因為,那往往是自己不懂得珍惜造成的。

上帝拿出兩個蘋果,讓一個幸運的男子挑選。然而兩個蘋果都紅潤飽滿,男子不知該選哪一個,於是問上帝:“你有的是蘋果,是否可以將兩隻都送給我?”上帝笑著搖頭道:“你隻能從中選擇一個,放棄另外一個。”男子權衡再三,終於下定決心,選了其中的一個。然而,在男子拿著蘋果轉身離去的那一刻,他又突然的轉身對上帝道:“我想換你手上的那隻。”然而,上帝已經離開。於是,這個男子擁有了一隻美麗的蘋果,但是,在他的一生中卻從未感受到任何幸福,因為在他的心中,惦記著的始終是那隻沒有得到的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