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健康活到100歲——遠離疾病要學健康心理學(1 / 3)

第六章 健康活到100歲——遠離疾病要學健康心理學

◆哈佛故事◆

卡特曾是哈佛大學的一名學生,畢業後,他在一家軟件公司任高級工程師。因為過大的工作壓力,卡特經常有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就快要死了,他還為自己選購了一塊墓地,甚至還會葬禮做好了一切準備。

雖然他認為自己活不了多久,但是在朋友的勸說下,他還是決定去看醫生。他告訴醫生,自己經常會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甚至喉嚨梗塞。醫生很輕鬆的告訴他:“年輕人,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你隻是工作壓力太大了,需要休息。”

卡特聽了醫生的話,請了一周的假在家修養。然而,他認為醫生的話隻不過是為了安慰他,卡特對自己的健康依舊很不放心,一周下來,他的病情不僅沒有得到任何改善,反而呼吸呼吸和心跳都加快了。

卡特覺得自己實在沒有辦法工作和生活下去了,他甚至感到整個人都快要崩潰掉。他的一位朋友對他說:“也許你可以到哈佛找幸福課教授本?沙哈爾聊聊,他是個很有趣的人,或許可以幫助到你。”卡特聽從了朋友的建議,他來到哈佛大學,找到了本?沙哈爾教授,並且說明了來意。

在聽了卡特的話後,本?沙哈爾教授對卡特說:“你沒有什麼大病,再加上工作壓力和過度憂慮造成的。”這真是個好消息,卡特感覺自己放鬆了很多。

“那我應該怎麼辦呢?”卡特問道。

本?沙哈爾教授說:“當你感覺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的時候,可以向一個紙袋裏呼氣,或暫且屏住氣息。同時不要過度憂慮,這樣堅持一星期你的病就會好起來的。”

卡特回家後就遵照本?沙哈爾教授的囑咐行事,並且堅信自己並沒有生病,不再憂慮,不久,他的呼吸和心跳都恢複正常了。

1. 心態樂觀益健康

這一天,哈佛幸福課教授本?沙哈爾正在哈佛的食堂吃飯,有個學生走到麵前,問道:“你就是那個教人如何快樂的老師吧!你要小心,我的室友選了你的課,如果哪天我發現你並不快樂,我就要告訴他,別再上你的課。”

本?沙哈爾看了看這個學生,笑著說:“沒關係,我現在就告訴你,我也有不快樂的時刻,因為我們是人。”

快樂與痛苦,是生活中永恒的旋律。誰都會有痛苦的時候,但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在痛苦降臨的時候仍然能快樂。

讓自己保持樂觀的心態,是身體健康的必要保證。本?沙哈爾經常在課堂上對他的學生說:“具體來說,在看待自己的生命時,可以把負麵情緒當做支出,把正麵情緒當做收入。當正麵情緒多於負麵情緒時,我們在幸福這一‘至高財富’上就盈利了。長期的抑鬱,可以被看成一種‘情感破產’。整個社會,也有可能麵臨這個問題,如果個體的問題不斷增長,焦慮和壓力的問題越來越多,社會就正在走向幸福的‘大蕭條’。”

2008北京奧運會上,北京五棵鬆籃球館迎來了198名特殊的奧運觀眾。當他們身穿統一的紅色T恤,精神飽滿的為場上健兒呐喊助威時,沒有人能夠會想到為了這次重大的參與,他們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已經和死神抗爭了五年之久。

這個由198名癌症患者組成的團隊,從2003年開始,他們就有了一個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健康活五年,相約北京看奧運”,五年來,在這個信念的支撐下,他們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對待癌症,配合醫生的治療,樂觀的心態讓他們戰勝了病魔無數次的侵襲,最終坐在了奧運會的看台上。他們用一種特殊而樂觀的方式在詮釋著一種別樣的奧運精神——生命的奧運。

如果連死亡都可以戰勝,還有什麼是樂觀的心態做不到的呢?確實,樂觀心態對促進人體健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有關研究結果證明:積極樂觀的心態是維持保持身體健康的良藥,並且還有助於延長壽命。

美國肯塔基大學的一位營養學教授大衛·斯諾登,曾做過一個著名的試驗來證明樂觀有益於身體健康。從1986開始,大衛年就對聖母修女學院的678位修女進行跟蹤研究,每年對她們進行定期體檢,並且說服她們同意死後將自己的大腦捐獻出來供醫學研究。研究人員發現,年輕時性格開朗樂觀的修女,進入老年後不容易患老年性癡呆症。越樂觀的人,她們往往越會忽略壓力。相反,性格悲觀,經常焦慮、動怒的人歲數大後更容易患中風和心髒病。

斯諾登教授說:“我們是通過研究她們早年心理活動得出這一結論的。……日記中‘快樂’、‘高興’、‘愛’、‘滿足’、‘有希望’等這些詞出現的次數比較多,比較樂觀的人的壽命比其他人要長10年左右。”

不僅如此,美國明尼蘇達梅奧醫院的研究人員對八百多人進行了為期30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心態樂觀的人生存率遠遠高於平均年齡,而心態悲觀的人實際壽命與預期壽命相比,提前死亡的可能性高達19%。

樂觀有益於健康,觀點不斷地得到事實的印證。不久之前,《今日醫學新聞》網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樂觀的男性心髒更健康,為我們傳統的健康觀念提供了最新的科學依據。

美國羅切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發表了一項為期15年的追蹤研究。該研究選取了2816名沒有心髒病史的成年人作為實驗對象。研究人員首先讓受試者預估自己在未來5年得心髒病的幾率。15年後,研究人員再次對他們的實際發病狀況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與認為自己不會得心髒病的人相比,那些認為自己很可能得心髒病的男性死於心髒病的幾率高出將近3倍。

對此結果,研究者的解釋是,樂觀的預測也能夠有效緩解人們對與疾病的恐懼和壓力,而悲觀的人不僅不懂得排解壓力,還可能因為害怕疾病而出現暴飲暴食、借酒消愁或者諱疾忌醫等不良的應對行為。而懂得與醫生配合的人,總是會受到幸運女神的眷顧,因為,樂觀心態能夠創造奇跡。

亨特是一家的飯店經理,他的心情仿佛總是出奇的好。當有人問他近況如何時,他回答:“沒有比我更快樂的人了。”

有一天,亨特忘記了關後門,被三個持槍的歹徒攔住了,並且歹徒朝他開了槍。

幸運的是,躺在地上的亨特很快就被人發現了,緊接著他被送進了急診室。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和幾個星期的精心治療,亨特健康的走出了那家醫院。

6個月後,一位得知他情況的朋友見到了他,並且問他近況如何,他說:“我覺得沒有比我更快樂的人了。想不想看看我的傷疤?”朋友看了傷疤,然後問他是怎麼活下來的。亨特答道:“當我躺在地上時,我對自己說有兩個選擇:一是死,一是活。然後我選擇了後者。醫護人員的態度都很好,他們安慰我說沒事。但在他們把我推進急診室後,我從他們的眼神讀到了我的情況不容樂觀。於是我立即采取了另外的行動。”

“你采取了什麼行動?”朋友問。

亨特說:“有個護土大聲問我有沒有對什麼東西過敏。我馬上答‘有的’。這時,所有的醫生、護士都停下來等我說下去。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大聲吼道:‘子彈!’在一片大笑聲中,我又說道:‘請把我當成一個活人來醫治,而不是死人。’”最後,亨特後下來了。

樂觀的亨特幸運的活了下來,而這種幸運似乎隻屬於樂觀者,那麼,為什麼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促進身體健康呢?這是因為,樂觀的人能夠用積極的方式緩解自己的壓力,不讓自己受到悲觀、憤怒等情緒的幹擾,並且他們在尋醫或接受治療方麵也比悲觀的人積極,能夠很好的配合醫生,很少有自怨自哀的傾向或在劫難逃的想法。

對於每一個渴望健康的人來說,樂觀都是必備的積極心態之一,對於天生悲觀的人,可以像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係的馬丁·塞利格曼說的那樣,“情緒容易悲觀的人可以參加簡短的訓練計劃,永久改變他們對不幸事件的思慮,從而降低患病乃至死亡的風險。”

一個人要學會樂觀,應該從下麵兩個方麵調整自己的心態。

首先要灑脫。所謂灑脫,就是心胸開闊,心境平和,豁達大度,從容淡定,凡事不要斤斤計較,不要自我煩惱。對一些不可避免的不順心事,也要想得開、放得下。丁玲在“文革”後曾說過:人總是要有點阿Q精神,因為一個人不但心胸要開闊,不計較個人得失,更要遇事豁達大度、向前看。要能忍,善意化解一些意外曲折,保持淡泊樂觀的精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其次要健忘。記性不好的人會忘掉讓自己不愉快的事,所以當然樂觀了。健忘首先是忘記自己的年齡。中國有句古語叫“忘老老不至”,年齡增長是人生的必然規律,一個人不要總惦記著自己已多少多少年歲了,老是感歎自己老了,認為“人到退休,一休百休”。其實,人隻有忘老才能不老,忘記自己的年齡。不服老,“心不老”才能延緩衰老,延年益壽。其次是忘記疾病:“疑病病自生,忘病病離身”。一個人就是有了病也不要憂心忡忡,疑神疑鬼,為病所壓倒。要正確對待病情,除打針吃藥配合醫生治療外,還要持樂觀心態。再次是忘記積怨。人生一世,總有不愉快的事發生,如果把過去不順心的事、與人磕磕碰碰的事統統積壓在心裏,就會被這些事情壓死。有句話叫“積怨可以沉舟”,精神上的壓力可以摧毀一個人。忘掉那些“老賬”,這樣就會一身輕鬆。

一個有良好、溫和、優雅性格的人,就是在貧乏的環境中也會怡然自得。

———哈佛學子、美國前總統 羅斯福

哈佛心理訓練52: 7種方法助你保持樂觀心態

心理學家提出:以下7種方法可以幫助人們保持樂觀心態,采取寬容態度。

⑴豁達法

人有很多煩惱,心胸太狹窄是主要原因之一。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煩惱,一個人應該心胸寬闊,豁達大度,遇到事情不要斤斤計較。平時要開朗、合群、坦誠,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不必要的煩惱。

⑵鬆弛法

其具體做法是:被人激怒以後或感到煩惱時,應該進行深呼吸,甚至還可以進行放鬆訓練,采用以意導氣的方法,這樣就可以逐漸進人佳境,使全身放鬆,摒除內心的私心雜念。

⑶製怒法

要有效地製止怒氣是不容易的。就一般情況而言,克製怒氣暴發主要依靠高度的理智。比如在心中默默背誦傳統名言“忍得一日之氣,解得百日之憂”、“將相和,萬事休”、“君子動口不動手”,等等。萬一克製不住怒氣,就應該到親人或朋友麵前傾訴。傾訴憤憤不平的怒氣之後,自己就會慢慢地平靜下來。

⑷自悟法

為了保持心態健康,應該經常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動和文體活動,廣交朋友,促膝談心,交流情感。也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來培養生活樂趣。每個人都應該做到勞逸結合,在工作和學習之餘,常到公園遊玩或到郊外散步,欣賞一下鄉野風光,體驗一下大自然的美景。

⑸心閑法

有一句話這樣說,叫“心底無私天自高”,一個人隻要有閑心、閑意、閑情,就可以消除身心疲勞,克服心理障礙,保持健康的心態。

⑺健忘法

一個人要健康,就要善於忘形、忘勞、忘懷、忘情、忘年。

忘記煩惱,可以輕鬆地麵臨再次的考驗;忘記憂愁,可以盡情地享受生活所賦予的種種樂趣;忘記痛苦,可以擺脫糾纏,體味人生中的五彩繽紛。忘記他人對你的傷害,忘記朋友對你的背叛,忘記你曾被欺騙的憤怒、被羞辱的恥辱,你就會變得豁達寬容,你會活得更加精彩。

當你把以上幾點學會以後,你就學會了寬容,接著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體健康了,生活快樂了,世界更美了。

2. 心情輕鬆醫百病

在哈佛,有這樣一個奇特的風景:每個學期期末考試開始的前一天,在半夜12點整,會有一些本科生聚集在哈佛小院中尖叫著裸奔兩圈,以此來迎接第二天的期末考試。這些學生當眾裸奔有以下兩個理由:

如果當眾裸奔都不怕了,期末考試還用怕嗎?

如果身體都不受束縛了,思想還會被束縛嗎?

“裸奔”在英文中是“原始的尖叫”(Primal Screaming),以這種尖叫來發泄自己的情緒,盡情放鬆整個學期下來那已繃得極度緊張的大腦神經。

在美國的名牌大學讀書,壓力很大,據調查顯示,哈佛70%以上的學生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他們千方百計地尋求擺脫壓力、釋放壓力的方法,裸奔就是一種他們認為較有效果的方法。

哈佛教授也常常告誡學生,生活不是苦難的修行,麵對諸多的壓力,要懂得管理壓力,更要學會放下壓力,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態。

把壓力甩到身後,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態,有利於人體的身心健康。很多醫學家都認為,在輕鬆快樂的心態下吃東西容易消化;在緊張的心態下吃東西容易得胃病。一個輕鬆快樂的人沾枕頭就睡著,而一個心情經常緊張的人容易失眠。所以,輕鬆快樂的人當然會長壽了。自信人生兩百年,相信隻要輕輕鬆鬆活下去,每個人至少都會慶八十的。

這是一個刊登在《青島早報》上的真實事件。

在一次例行檢查中,已經65歲的陳大爺被查處患有肝癌,而且已經是晚期。但是,性格開朗的他並沒有像其他的絕症病人一樣悲觀失望,而是依舊輕鬆的過好每一天。在查處患有肝癌後,除了定期到醫院接受介入治療外,為了賺錢養家,他依舊繼續以前的工作——在街邊擺攤,給人修鞋。

陳大爺根本沒把“絕症”放在眼裏,結果,當他去城陽人民醫院接受醫院接受第三次介入治療時,醫生驚訝地發現,他的腫瘤既沒擴大也沒擴散。而像他這種情況,從發現那天算起,一般人最多隻能活三個月。

後來醫生了解到,陳大爺平時性格開朗,在得知患了癌症後的那幾天裏,他也有過悲觀的想法,但是轉念一想,自己還要賺錢養家,耽誤一天就意味著少一天的收入,與其擔憂,不如暫時放下不管,該做什麼做什麼。如今,他依舊以一種輕鬆快樂的心態給人們修鞋,不知情的人根本看不出來他是一位癌症患者。正因為他以樂觀輕鬆的心態對待癌症,反而抑製了病情的進一步發展。

發生在陳大爺身上的這個奇跡也可以從醫學的角度來解釋。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態能夠調整大腦皮層張弛過程、緩解疲勞與緊張,而人在緊張、憂慮、苦悶、抑鬱等不良的心理狀況下,機體免疫功能大大降低,抑製與殺滅癌細胞的能力就逐漸減退,癌細胞就獲得存在、繁殖、生長的條件。

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態可以維持身體健康,延年益壽,很多“壽星”都懂得要保持心情輕鬆。

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周有光如今已經是103歲高齡了,是一位名副其實的長壽老人,當有人問他的長壽秘訣時,他會毫不遲疑地向別人推薦自己撰寫的《陋室銘》。

山不在高,隻要有蔥鬱的樹林。水不在深,隻要有洄遊的魚群。這是陋室,隻要我惟物主義地快樂自尋。房間陰暗,更顯得窗子明亮。書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門檻破爛,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歡迎老友來臨。臥室就是廚房,飲食方便。書櫥兼作菜櫥,菜有書香。喜聽鄰居的收音機送來音樂,愛看素不相識的朋友寄來文章。使盡吃奶氣力,擠上電車,借此鍛煉筋骨。為打公用電話,出門半裏,順便散步觀光。仰望雲天,宇宙是我的屋頂。遨遊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其實,周有光的經曆頗多坎坷,他曾在文革期間屢遭批鬥,飽受迫害,幾次都瀕臨絕境。最困難的時候,已經年過花甲的他,工作、生活在房間陰暗、書桌不平、門檻破爛、地板跳舞、臥室兼廚房的陋室中,但是正是《陋室銘》中詼諧文字中流露出來的那種輕鬆和樂觀,支撐著他走了過來,並且成為了一位百歲老人。

然而,要保持輕鬆快樂的心態,說到容易做到難,我們所處的是一個發展迅猛,競爭激烈的時代,生活、工作節奏急促、緊張,人人都在爭速度、搶時間,每天精神都處於高度緊張的狀態……這些似乎都是我們無法輕鬆起來的理由,但是,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放鬆方式,比如,嚴格按照下麵的三個要訣來執行。

第一要訣:拿得起,放得下。對於無法更改的事情,多想也無益,不如就此放下。否則,不僅於身有害,且於事無補。

第二要訣:不做不勝任的事。《史記》的《酷吏列傳》裏有“勝任愉快”一詞,這個詞非常有道理,如果你身兼數職,顧此失彼,結果每一件事都不能集中精力去做,反而每一件都做不好,心情也必然無法輕鬆了。

第三要訣:多留出一些富餘的時間。好多讓我們覺得緊張的事,都是因為時間短促造成的。如果在給每件事都多安排一點時間,則可以不慌不忙,保持從容不迫的心態了。

不要把新掉的眼淚浪費在昔日的憂傷上。

——哈佛學子,美國第6任總統 約翰?昆西?亞當斯

哈佛心理訓練53: 如何放鬆自己的身心?

⑴按照下麵的歌訣來做放鬆身心的健身操:

“高枕床上臥,體態要舒鬆,呼吸需自然,默想靜與鬆,先鬆頭勁臂,再鬆腹與胸,隨後鬆腰背,腿足最後鬆,複查三遍後,全身都放鬆,五髒與六腑,亦覺弛與鬆,呼喚勻細定,意守小腹中,此時心人靜,似睡非睡中,曆時片刻後,起來再活動,此法勤勤練,日久可見功。”以上放鬆功,每天練30分鍾為宜。

⑵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增加一下內容:

散步:每天晚飯過後,獨自一人或者和家人朋友一起散步。美國心理學家研究證明,短短幾分鍾的散步就有明顯的消除緊張的效果。

冥想:雙腿交叉坐在墊子上,左腳後跟盡量貼近身體,抬右腳放在左小腿上,你可以左右腳交換放。手放的方法可以隨便,不過常用的是雙手合十,或者打手印,或者很自然的放著也可以。然後放鬆,調節自己的呼吸節奏,想象眼前有一湖平靜的湖水。

聽音樂:每天堅持聽二十分鍾左右的音樂,音樂節奏要舒緩。

吸氧:找自然美景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鮮的氧氣效果比城裏的氧吧更好。

浸浴:在臨睡之前泡個熱水澡,你還可以嚐試一下中草藥浴等。

⑶放慢生活的速度:把生活中的速度放慢,吃飯的時候細細品味,開車的時候不要為堵車煩心,整個的節奏放慢下來,心情也就會舒緩一些,做事情也會有條理一些。

⑷寫日記:寫日記是一個很好的發泄渠道。當你有了什麼心事,又不便對他人提起,或者有什麼委屈和憤恨,都可以用筆記下來。現在似乎寫日記的人越來越少了,其實在寫的過程中,你會感到情緒漸漸穩定下來,當初的激動不見了。

3. 越簡單越健康

哈佛告訴學生,當生活越簡單時,生命反而越豐富。如果放任自己的內心被欲望占滿,便給人生的悲劇拉開了序幕。

《金剛經》中說:“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與《黃帝內經》說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說人應該有一顆簡單的心,越簡單的人越健康。

簡單是有益於健康的一種積極心態。

意大利有一個叫坎普迪米裏的小村莊,那裏的居民因普遍長壽而文明。當問及健康長壽的秘訣時,當地人認為,長壽並不需要刻意去追求,隻需“生活簡單”即可。

在該村的850名居民中,有10人超過100歲,50多人在90歲以上,還有很多超過80歲的老人,他們從外表上看依舊顯得格外健康和精力充沛。他們很少生病或上醫院,據說20年前,當地曾有一家醫院,但是卻10多年沒有一個病人上門,隻好被迫關閉。

有人在仔細研究了他們長壽的原因後,認為可能與當地清新的空氣尤其與飲水質量有關。因為坎普迪米裏數百年來都以礦泉水馳名,這些礦泉水可以用來預防血管硬化。也有人認為長壽與當地人的健康飲食有關,他們常吃的食品主要包括橄欖油及新鮮的自製麵包,自製紅蘿卜意大利粉,洋蔥及番茄,海鮮、橄欖油炒蝸牛、青豆、豌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