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長壽者,大都性格開朗,從容處世。從容可使人心態平靜寬容,凡事順其自然,不背思想包袱,擺脫心理壓力,避免情感失調。從容還可使人思考問題周密,處事審慎謀劃,善於自我應變。
何謂從容,顧名思義,即心態舒緩、謙和、泰然、恬淡。通俗地說,就是做事不急不躁,不慌不忙,井然有序;對待任何環境都能不慢不怒,不驚不懼,不暴不棄;遇到挫折不沮喪,取得成功不猖狂。從容,表現的不僅是一個人的氣度、修養、性格等,更是一種符合惹的生理、心理需要的有節律的、和諧、健康、文明的精神狀態和生活方式。心態從容的人往往能夠健康長壽,所以從容也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
最早提出從容養生這一觀點的是明代養生學家呂坤。他在《呻吟語》中告誡人們,“天地萬物之理,皆始於從容,而卒於急促。”並說:“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
提到從容的典範,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莊子就不得不提了。莊子的妻子死了,惠子前往吊唁,莊子卻正在敲盆唱歌。惠子說:“跟死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生兒育女直至衰老而死,你不哭也就罷了,何必又敲著盆唱起歌來,這太過分了吧!”莊子答說:“她初死之時,我怎麼能不傷心悲痛呢!可是,仔細想一想,人是怎樣來到這世上,為什麼最終還是要離開這個世界呢?原來人是由‘氣’——即自然界的非生命物質變化而來,氣聚成形,氣散而死,就像春夏秋冬四季運行一樣。現在人的形體已死,又將變成非生命的物質‘氣’,重新回到自然界去。”連自己妻子的死都可以從容看待,莊子的從容可以說已經到了非一般人能夠達到的境界,最後,因這份從容,莊子活了八十多歲。
因從容而長壽的並非莊子一個人,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然而,即使在遭貶的路上,他依舊能夠興致勃勃的做烤肉吃;著名人口學家馬寅初,曾寫過一聯用以自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卷雲舒。”即使一生曆盡艱辛,但因處世樂觀,遇事從容,去世時已有101歲高齡。大學問家梁漱溟的座右銘是:“情貴淡,氣貴和。”他一生淡泊,心態從容,幾經大起大落的磨難,卻依舊活到95歲的高齡。張學良將軍被幽禁半個多世紀後才獲自由,但他心胸豁達,從容淡泊,年逾百歲才仙逝。
為什麼從容的心態有益於健康長壽呢?從醫學的角度解釋,從容之人能相對地保持心態平衡,較好地協調內在環境和外在環境的關係,使人體的神經係統、內分泌係統處於一種有規律的舒緩的狀態。相對於個性明顯者,從容之人的心腦血管和其他器官受刺激的次數也顯著減少,氣血順和則百病難生,所以從容之人多長壽。
並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有著“老年萬事等閑看,陰晴圓缺順自然”的從容心態,所以,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著想,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麵要求自己。
第一,樂觀開朗笑口常開。保持樂觀心態,拋開憂鬱,煩惱和一切不順心之事,以積極、樂觀、曠達的人生態度處世,無疑是從容養生的第一要素。
第二,忌於過度。凡事過猶不及,悲喜過分都會有傷身體,進補過分會產生補品綜合症,運動過分會反而不宜健康。所以,切忌勉強自己,從容處置。
第三,遵守自己的生物鍾。日常生活形成了一定的規律性,宛如一個生物鍾,每天如果每天按照生物鍾的指示起床、就餐、鍛煉、看書報、睡眠等,會逐漸形成一種習慣。如果突然發生改變,身體就不能適應,容易生病。
第四,凡事淡然處之。勝不驕,敗不餒,心境通明,泰然處之,平平淡淡仍從容。
疾馳的快馬,往往隻跑兩個驛亭;從容的驢子,才能日夜兼程。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箴言
哈佛心理訓練57: 消除現代人的隱形殺手——心理疲勞
過度的擔憂很容易產生心理疲勞,它會使人們對生活,工作的熱情減少甚至消失,各種威脅健康的疾病也隨之產生。
近半個世紀以來,高血壓、冠心病及腫瘤等已成為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較為複雜,但一般都與心理壓力大導致心理疲勞有關。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太累”、“大疲勞”已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流行詞了。心理疲勞正在成為現代社會中人類的“隱形殺手”。
醫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疲勞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壓力、反複的心理刺激及複雜的惡劣情緒而逐漸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長年累月,心理上會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心理危機;精神上會造成精神萎靡、精神恍格,甚至精神失常,引發多種身心疾患,如緊張不安、動作失調、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工作效率下降等,以及引起諸如偏頭痛、高血壓、缺血性心髒病、消化性潰瘍、哮喘、月經失調、性欲減退等疾病。
心理疲勞是不知不覺潛伏在人們身邊的,它不會一朝一夕就致人於死地,而是到了一定的時間,達到一定的“疲勞量”,才會引發疾病,所以往往容易被人們忽視。
那麼,怎樣才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勞呢?可以試試下麵幾種方法:
⑴笑口常開。開懷大笑是消除疲勞的最好方法,也是一種愉快的發泄方法。
⑵保持沉默。高談闊論會使血壓升高,而沉默則有助於降壓,在沒必要說話時最好保持沉默,聽別人說話同樣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⑶享受生活。放慢生活節奏,把無所事事的時間也安排在日程表中。
⑷沉著冷靜。對於各種複雜問題,保持沉著冷靜有助於舒緩緊張壓力。
⑸寬容豁達。做錯了事,要想到誰都有可能犯錯誤,從此不再耿耿於懷,繼續正常地工作。
⑹遇到困難時,要想到。既然昨天及以前的日子都過得去,那麼今天及往後的日子也一定會安然度過,牢記“車到山前必有路”。
7. 西拿實驗:忘病病離身
中世紀,著名伊朗醫學家伊本?西拿曾用動物做過一個實驗。他把兩隻羊分別係在兩個地方,給它們同樣的食物。其中一隻公羊經常看見狼在身邊窺視,整天提心吊膽,精神高度緊張,結果不久就死掉了;而另一隻羊則沒有惡狼的威脅,一直活得很好。
這個實驗證明了不良情緒對健康的損害。
在公司做會計的李小姐自小體質就不太好,所以每一次都不能躲過流感的侵襲。公司用的是中央空調,所以窗戶沒法打開,為了有效的預防感冒,李小姐每隔半小時就要跑到室外去“換氣”。聽說板藍根可以防“流感”,她又特意在辦公室放了一大包衝劑當茶喝。盡管如此,她仍然很擔心自己的身體。有一次,李小姐坐公交車時一位乘客在她旁邊咳嗽,自此以後的一個星期裏,李小姐隻要偶爾出現頭痛、出汗、畏寒等症狀就覺得自己可能被人傳染了“流感”。有一天她實在忍不住跑去看醫生,醫生聽完李小姐的陳述後笑著說:“你得的隻是普通感冒,但你這樣的精神狀態其實更容易得病。”
越是怕病越生病,因為怕,所以憂慮,而過度憂慮常常會損害人體的健康。美國和加拿大的心理學家最新研究發現,一個人如果總是對某件事耿耿於懷,或者對未來憂心忡忡,或者對別人的話思前想後,陷入過度憂慮狀態,將不利於身心健康。加拿大卡爾加裏大學的心理學家波拉德·基在研究中發現,與心情放鬆的人相比,經常通過沉思對壓力作出反應的人夜間血壓下降的幅度較小。她指出,夜間血壓下降幅度小於正常幅度的人死於中風和心髒病的風險較大。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的院長唐小平說,天氣變化、過度疲勞、精神緊張以及長期處於封閉環境等都可以成為疾病產生的原因,而良好的心態、輕鬆的心情對增強免疫力是極有幫助的。他還舉了一個例子:“比如胃病病人,在精神愉快時,胃黏膜血管充盈、分泌適量,而當病人在憂鬱自責、孤獨時,胃黏膜蒼白、血管收縮、分泌減少。”可見,社會因素和心理因素會對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相反,即使真的生病了,保持無畏的心態將有助於病情的緩解。
先生最近的身體狀況很是糟糕。他先是得了猩紅熱,當他康複以後,卻發現又得了腎髒病。他去找過好多個醫生,“甚至去找密醫”,但誰也沒辦法治好他。
過了一段時間,希伯來發現自己又得了另外一種並發症,他的血壓高了起來。他去看一個醫生,醫生說他的血壓已經到了210的最高點。醫生宣布他已經沒有救了——情況太嚴重,最好馬上準備料理後事。
希伯來家籠罩在一種陰鬱的氣氛中。妻子和親朋好友都非常難過,希伯來本人更是深深地埋在頹喪的情緒裏,整整一個星期,希伯來都陷在自憐自艾的情緒中不能自拔。
有一天,希伯來突然想到,自己這個樣了簡直像個大傻瓜。他對自己說:“你在一年之內恐怕還不會死,那麼趁你還活著的時候,何不快快樂樂呢?”他決定改變自己的精神狀態。
首先,希伯來做的是弄清楚自己所有的保險金是否都已經付過了,然後向上帝懺悔他以前所犯過的各種錯誤。做完這些之後,他試著挺起胸膛,臉上露著微笑,讓自己表現出好像一切都很正常的樣子。
開始的時候,這的確相當費力,但是他強迫自己很開心,很高興,這不但有助於希伯來的家人,也對他自己大有幫助。
接著希伯來發現自己開始覺得好多了——幾乎好得跟他裝出的一樣好。這種改進持續不斷,如今,原先以為已經躺在墳墓裏幾個月的希伯來不僅很快樂,很健康,活得好好的,而且他的血壓也降下來了。
經過了這段日子,希伯來相信:如果他一直想到會死、會垮掉的話,那位醫生的預言就會實現了。可是當他改變他的心情,他的一切就都改變了。
如果還沒有生病,就不要為將會得病而憂慮,如果正在生病,就學會忽略疾病的存在,以無畏的心態去對待它。美國人陶樂塞·迪克斯說:“我曾遭遇過極嚴重的貧乏和疾病。人們問我如何度過那些難關,我總是這樣回答:我既已度過昨天,就能熬過今天。我不允許自己去猜想明天將發生什麼事。”確實,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哈佛校訓
哈佛心理訓練58: 用意念消除對疾病的恐懼
1.集中精力於自己的呼吸大約一分鍾。
2.確立你的目標,比如:“希望這項練習能夠豐富我的人生、幫助我麵對疾病。”
3.用一兩分鍾時間,找出兩三個詞語來形容在你的想象中死亡是什麼樣子,比如“醫院”、“孤獨”或是“恐懼”。盡可能的詳細、具體一些,並描述出你想象的死亡發生時都有什麼、是什麼時候、是誰、在哪裏。
4.結束想象後,停下來深呼吸幾次。
5.現在,用一兩分鍾來對自己描述你所希望的死亡是什麼樣子的,同樣要注意細節方麵,用兩三句話或者幾個關鍵詞來描述。
6.回顧你的描述和想象,認真思考一下。你要怎樣生活才能以你所希望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那意味著什麼?那種生活方式應該從哪開始、如何結束?
8. 笑一笑,十年少
笑是人類追求快樂、獲得快樂的最經濟環保、最有效、最簡單的方法,因此善笑者少病、樂觀、長壽。國內曾經做過一項統計,到醫院看病的人,有71%都是心理因素造成。這個比例在美國是90%。世界衛生組織認為,健康是身體的、精神的健康和社會幸福的完善狀態,不難看出,笑是唯一能覆蓋身體、精神、社會這三個方麵的“全能”高手。《黃帝內經》指出:“喜則氣和誌達,榮衛通利”,由此可見,精神樂觀不僅可使人笑顏常駐、情緒樂觀,而且能夠讓人們的氣血順暢,生機旺盛,健康長壽。現代科學家研究表明:笑能活動肋骨,刺激內分泌,產生內腓肽,能幫助人們解除憂愁,增強信心,戰勝恐懼;還能疏通氣血,提高免疫力,防治許多疾病。
在18世紀,有一位紅衣主教患了可怕的膿腫病,在疾病的折磨下,這位主教瀕臨死亡的邊緣,教徒們既找不到好的醫生來救治,也想不出好的辦法,隻能忙著為他準備後事。
一天,主教養的猴子滑稽地戴上了主教的紅色方帽,穿上了主教的袍子,在大廳裏學著主教的樣子走路、祈禱。這一幕被重病中主教看見,他感到快樂極了,忍不住哈哈大笑,笑過後,主教感覺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減少了很多。後來,他又特意讓猴子一連表演了幾天,並且請外麵的小醜為自己表演。最後,主教的生命居然在自己快樂的笑聲中得到了挽救。
笑能夠治病的事例在日常生活中並不少見。
有一個老先生,得了病,頭痛、背痛、茶飯不想、精神也不好。他吃了很多醫生給他開的藥,但是都沒有什麼作用。
後來,他聽說來了一位著名的中醫能治很多病,於是就找到了那位中醫。醫生診斷後,給他開了藥方,讓老先生去按方抓藥。老先生來到藥鋪,把藥方遞給抓藥的師傅。師傅接過一看,哈哈大笑道:“說這藥方是治婦科病的,是不是醫生犯糊塗了?”老先生趕忙去找醫生,但是卻得知醫生已經出門,要一個多月才能回來。老先生無奈,隻好先拿著藥方回家。
回家路上,他想糊塗醫生開糊塗方,竟然說自己得了“月經失調”這種婦科病,於是禁不住哈哈大笑起來。後來,老先生將這件事作為笑談,碰見一個人就講一次,講一次就笑一次。
一個月後,老先生去找醫生,告訴醫生方子開錯了。醫生卻笑著問:“你以前說的那些症狀現在怎麼樣了?”經醫生一提醒,老先生才想起自己最近胃口很好,背沒有以前痛了,頭痛的頻率也在減少。接著那位老中醫告訴他開錯藥方的原因,原來老先生是肝氣鬱結,引起精神抑鬱及其他病症。醫生故意開錯藥方,讓老先生快樂的笑了一個月,結果老先生的病不治自愈了。
笑能治病,保持笑容有益於身體健康,這是被古今中外無數人證明了的真理。在我國古代就有“笑一笑十年少”的說法,以幽默開朗著稱的美國人則說:“笑有助於消化,笑能減輕壓力,笑是長壽的秘方。”西方還有“一個醜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的諺語,著名的童話作品《一千零一夜》中聰明的老國王所羅門也留給我們一顆智慧的明珠:“愉快的心情能治百病,沮喪和沉悶會使人疾病加身。”快樂的微笑是保持生命健康的靈丹妙藥,它的價值是千百萬,但卻不要花費一分錢,所以,人們是如此的熱衷於這種運動。
在印度孟買的大小公園裏,每天早晨都有許多男女老少站成一圈,一遍又一遍地哈哈大笑,進行著“歡笑晨練”。
在美國,一個叫阿爾卡丹的醫生開設了200多家“歡笑診所”,人們可以在診所裏學到各種各樣的笑:“哈哈”開懷大笑;“吃吃”抿嘴偷笑;抱著胳膊會心微笑……阿爾卡丹醫生正是利用笑這劑良藥來治療人們心情壓抑等心理疾病。
很多的事例都說明了笑能夠治病,有利於身體的健康。
生理學家巴甫洛夫曾說:“憂愁悲傷能損壞身體,從而為各種疾病打開方便之門,可是愉快和歡笑能使你肉體上和精神上的每一現象敏感活躍,能使你的體質增強。”並且還說:“藥物中最好的就是愉快和歡笑。”人一笑便引起麵部眼、口周圍的表情肌和胸腹部肌肉運動。“捧腹大笑”時連四肢的肌肉也一起運動,從而加快了血液循環,促進全身新陳代謝,提高抗病的能力。
沙倫·貝格利博士也在《笑的生理學》中解釋說:“一次大笑所產生的生理作用,在許多方麵相似於一次中等程度的體育鍛煉。腹部、胸部、肩部等的肌肉收縮,心率和血壓增高。在一次爆發性的大笑以後,脈搏的頻率會加倍,從每分鍾60次變為120次,心髒的收縮壓會從平常的120很快升高到十分激動時的200。”
另外,笑對呼吸係統有良好的作用,笑聲響起時,胸脯起伏,肺葉擴張,呼吸肌肉也跟著活動,就像是內髒在進行體操運動。同時,哈哈大笑還能產生“出汗、淚湧和涕淋”之效果,起到促進汗液分泌,清除呼吸道和淚腺分泌物的作用。
笑是一種最簡易的運動,但是對人體內髒有極大益處。笑是一種最有效的消化劑,愉快的心情能增加消化液的分泌,歡聲笑語可促進消化道的活動,使人食欲大增。我們可以做個實驗,你摸著肚子開始笑,每天笑三次,肚子咕嚕三次,這樣你就鍛煉了腸胃,消化功能一定能夠得到改善。試想:平時你注意鍛煉上肢,鍛煉下肢,可什麼時候鍛煉過腸胃呀?沒機會,隻有笑才能鍛煉了腸胃。
笑還有效調節血壓,增強活力,並延年益壽,所以人在大笑之後常有痛快的感覺。
經常大笑對偏頭痛患者有良好療效。偏頭疼大多是因為神經長期過於緊張。減少偏頭痛發生幾率的方法就是精神放鬆和增加大腦的氧氣供應。大笑的時候大腦處於一片空白,使人從緊張狀態中放鬆。而且大笑還可以加速血液循環並使得循環中的氧氣增加,給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通則不痛,痛則不通”說的正是這道理。
經常大笑還能增強免疫力。一項對血液的研究顯示,在觀看幽默錄像的前後分別測試血液,結果發現看後的免疫係統特別活躍,血液中抗體含量和白細胞的數量都較原來明顯增多, 並且體內的抗體循環也加快,這些都能增強免疫能力,對抗病菌。而且,開心大笑還會增加唾液中的抗體,讓身體的第一道防線更穩固。
心理學家埃克曼說,人笑時能釋放一種激素,使人感到舒心、愉快、肌肉自然放鬆、麵部容光煥發、眼睛明亮、表情動人而倍添熱情和魅力。所以有“笑是美容劑”之說。大笑可使皮質醇減少,而皮質醇往往是麵部豆豆的罪魁禍首之一。大笑的時候,血液循環增加,也可以使得更多的養分被運送到末梢皮膚,運走皮膚下沉積的壞物質,從而改善皮膚的營養狀況。
記住,任何時候都不要吝嗇你的笑容,敞開心扉哈哈大笑,做一個健康而又快樂的人。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箴言
哈佛心理訓練59: 每天大笑15分鍾有益身體健康
大笑運動源於印度愛笑瑜珈,是一種集吐納、聲吼、釋放、肌體語言、內髒器官按摩、心態調節於一體的全身心運動。
現在,大笑運動正風靡世界,據悉,在全球已經有幾十個國家,超過5000家的大笑俱樂部,印度就有3000個,正在開展大笑運動,作為健身和治療手段。如:法國有大笑俱樂部、印度有笑診療所、法國有笑俱樂部、瑞士有笑麵館、日本有笑學校、德國有笑比賽、美國有笑醫院。中國北京、天津、深圳、廣州等地也都成立了大笑俱樂部。
專家建議,每天大笑15分鍾有益身體健康!以下方法可以幫助你每天大笑,笑出健康:
⑴找著自己的笑穴,努力去刺激它。
什麼東西更能激發你的大笑?是喜劇演員們的誇張表演,是讀到一個輕鬆幽默的笑話,看一部有趣的卡通片,還是跟你的小女兒一起玩撓癢癢?找著自己的“笑穴”後,在想大笑的時候就刺激它!
要提醒您注意的是,不要以取笑他人來賺得自己的大笑!
⑵讓自己的身邊圍繞著有趣的人。
如果你希望找到快樂,不妨多花時間跟能製造歡樂氣氛的人在一起。
⑶學會創造幽默。
大笑並不總是能自然發生,所以需要你去創造。跟家人開開玩笑,例如把一張寫有笑話的紙壓在孩子的枕頭底下,趁家人去衝涼時,往鏡子上貼一個笑話等等。你還可以跟公共汽車上、大街上的陌生人分享幽默。人並非生來就是滑稽演員,但是有大量的笑話書可以幫助你。
⑷學會對自己大笑。
要學會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尋找幽默,經常對自己大笑。就像奧格·馬帝諾在《世界上最偉大的推銷員》中所寫:“我微笑,領悟能力就會提高;我吃吃一笑,我的壓力就會減輕;我哈哈大笑,我的壽命就會延長,而這就是生命長壽的秘訣,如今為我所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