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危機就是轉機——戰勝危難要學困境心理學(3 / 3)

④我怎樣去創造這些條件呢?

⑤實現目標的障礙難以克服嗎?

⑥我要不要克服?

⑦我一定要克服嗎?

⑧我該怎麼去克服?

6. 讓挫折成為財富

哈佛大學幸福課教授本?沙哈爾常常告誡學生:每個人必須經曆蹣跚學步才能走出如今優美的步伐,同樣每個人必須經曆無數次挫折才能成功。

當遭遇到挫折時,誰都會產生負麵情緒,但是長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非但於事無補,而且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如果我們改變態度,將每次的挫折都當作是考驗和磨練自己心情的機會,把它當做超越自己的一次機遇,那麼,我們就不會那麼消沉,甚至會感謝生活使自己進一步看清了人生的真相。挫折會讓人成熟,這同樣是人生的寶貴財富。

1988年,一個年輕人大學畢業了,他在父親創辦的、蒸蒸日上的企業裏工作。父親一心想把兒子培養成自己的接班人。但是事與願違,父親帶了兒子10年,兒子卻十分平庸。1998年,在留下了幾百萬元家產後,父親帶著企盼的眼神西去。2年以後,兒子含淚向法院申請了破產。

從此,他開始了打工生涯,在經過這次挫折之後,他學會了思考。後來,他接手了一家搖搖欲墜的企業,使企業起死回生。這個企業現在叫香港豪帝集團,比他父親的那個企業更有名,那個年輕人叫周衛,是豪帝集團的總裁。

要想成功,就要經得起挫折。一個不能認識和接受挫折的人,也無法看清楚成功的本質。從挫折的教訓中學到東西,往往比從成功中學到的還要深刻。正如日本著名的實業家原安三朗說的那樣:“年輕時賺一百萬的經驗,並不能稱為將來賺十億元的經驗,但損失一百萬的經驗,倒可以培養賺十億元的經驗。逆境是鍛煉人才最好的機會。”

許多成功者走過的道路,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啟示:艱苦的環境、坎坷的經曆不僅沒能把他們擊垮,反而給他們的勝利果實增添了營養。中國古代的思想家孟子曾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正是由於苦難和不幸激發了人們的潛能,使他們學到了許多平時無法領悟的東西,使他們走出了平庸,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上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人瑪麗·凱經過一番思考,把一輩子積蓄下來的5000美元作為全部資本,創辦了瑪麗·凱化妝品公司。在創建公司後的第一次展銷會上,瑪麗隆重推出了一係列功效奇特的護膚品,按照原來的想法,這次活動會引起轟動,一舉成功。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整個展銷會下來,她的公司隻賣出去1.5美元的護膚品。

意想不到的殘酷失敗,使瑪麗·凱控製不住失聲痛哭。經過認真分析,瑪麗擦幹眼淚,從第一次失敗中站了起來,在重視生產管理的同時,加強了銷售隊伍的建設。經過20年的苦心經營,瑪麗·凱化妝品公司由初創時的雇員9人發展到現在的5千多人;由一個家庭公司發展成一個國際性的公司,年銷售額超過3億美元。瑪麗·凱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成功,總是在曆經多次挫折後才姍姍來遲。正確麵對挫折,的確是走向成功的重要素質和能力。挫折是一種學習經曆,你可讓它變成墓碑,也可以讓它變成墊腳石。事實上,隻有越挫越勇、屢敗屢戰的人才是真的英雄,才能真正享受成功的喜悅。

學習失敗,否則失敗於學習。

——哈佛幸福課教授 本?沙哈爾

哈佛心理訓練65: 如何排解焦慮

人在經曆挫折後,很容易陷入焦慮中。我們可以參照下麵的方法,來排遣焦慮情緒:

⑴充分放鬆自己的神經。例如可以在平常的時間裏,自己先構想一幅平和安靜的畫麵,一旦有了這樣一幅畫麵,就開始靜靜地勾勒每一個細節,直到腦海裏出現一幅鮮活的畫麵。當自己變得越來越放鬆,就選定一個動作,來表示這份安全而且舒適的感覺,例如用右手手指輕輕地放在左手大拇指上。每天這樣反複練上十遍。幾個月下來,隻要一做這個動作,自己就會隨心所欲地感受到那份輕鬆和舒服。

⑵想象一下最糟糕的情形。如果曾經因為某件事情經受挫折,就想象一下最糟糕的情形,將能想到的都用筆一一記錄下來。接下來,問問自己,即使這些最糟糕的情形出現,又會怎麼樣了?會被人看不起嗎?會失去晉升的機會嗎?……其實,隻要你想想最糟糕的情形,就會發現,自己的擔心根本就沒有根據。

⑶幹脆豁出去。如果因為討厭自己的缺點、惡習,一直壓抑著自己,會使自己變得焦燥不安。這個時候不如充分釋放自己的欲望,讓自己隨著心裏的想法去做。因為內心的欲望不再刻意壓抑,此時會使心裏覺得自由和得到解脫,反而原來抑製不住的惡習,反而不再想去做了。例如,有一個賭鬼,一直想戒賭,但是,越想戒賭,就越沉溺其中。有一天,他恨自己老是無法戒除賭博,就做出這樣的決定:“以後再也不戒賭了!”隨即到銀行將所有存款全部取出。就在一疊疊鈔票堆在麵前的時候,突然間,他就不想再賭了。

7. “下坡容易”定律:任何時候都要有危機意識

物理學上有個實驗:

斜坡上端的小球,往下滑不費力,且越滑越快;而往上推,則要克服重力。“上坡”就是消耗一定能量,上升到一定高度,同時也蓄積了一定的勢能。勢能也可轉變為動能,一旦釋放就成為物理學中的“下坡”。

人生的“上坡”和“下坡”也是這樣。當一個人在不懈努力向上攀登的時候,當我們在艱難環境中力求上進的時候,就是正在“上坡”。但是,如果我們費了半天勸攀登上去的坡,一不小心,可能一下子就滑下來,就是“下坡容易,上坡難。”

和德的創始人畢福君,20世紀80年代初在部隊服役時開始承包養蝦場,後來做蝦產品加工和出口,再做飼料魚粉進口生意。十年後,畢福君有了1000萬的原始積累。

接下來,畢福君繼續做蝦和魚粉生意,幾年下來,天時地利人和,到1993年,他就有了3個億的資產。

接著是擴張魚粉生意,以低價打開市場,又是幾年下來,竟做成了“飼料大亨”,銷量每年都以將近一倍的速度翻升。到1998年,和德已經成為世界上公司進出口魚粉貿易量最大的企業,在國內飼料的銷售中所占的份額也達到了85%的壟斷地位。

此時,他的資產達到30個億。

和德在最鼎盛的時期曾經一個月就到賬3.6億元的現金彙票,全年的現金流量達到幾十個億,用他們自己的話來說,最發愁的事情是每天這麼多的錢存在哪裏。

錢多了就不再是錢,必須投資。當時投資的熱點是高科技,高科技是時代的最大機遇。

從1996年開始,畢福君開始接觸網絡,言必稱網絡,開口就是比爾?蓋茨。不久機會來了,畢福君想盡種種辦法接觸到國嘉實業,1997年11月和德集團斥資1個多億,以第一大股東的身份入主國嘉實業。借殼上市,夢想成真,一個傳統的飼料進出口企業,搖身一變,成了高科技信息產業,全麵向互聯網技術開發和電子商務進軍。

遺憾的是,高科技的概念雖然時髦,但任何生意的實質都是要賺錢的,畢福君並沒有從高科技身上找到賺錢的路子。

錢雖然沒賺到,開支卻巨增,既然做了高科技,就要像個高科技,沒有形象是不行了。公司搬到了北京最昂貴的地段王府井,新東安大廈一租就是5000平米。高薪招聘,廣告轟炸,凡是當時流行的燒錢方法,他都試了,結果都是賠錢買吆喝。

賺錢還得靠魚粉,而此時的魚粉已不是重要的事情,心不在焉,自然每況愈下,賺來的一點利潤遠遠不夠填補“高科技”的虧空。屢屢從“魚粉”抽血,最後終於是連魚粉生意本身也難以為繼。和德徹底的垮掉了。

從白手起家到1000萬,畢福君花了近十年;從1000萬到3個億花了三四年;從3個億到30個億,僅僅用了四五年。然而,從30個億到一名不文,其間隻有二三年!

《左傳》中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一個人沒有危機意識,很可能會遭遇“殺機”。要時刻提醒自己的是,昨天的輝煌並不意味著今天的成功,人最好的時候可能是最不好的開始。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認為:“生存的第一定律是:沒有什麼比昨天的成功更加危險”。因此,我們不能陶醉於以往的成功經驗,必須永遠保持“如履薄冰”的危機意識,不滿足現狀,持續不斷地挑戰自我,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我們擁有天才的雇員,並且時刻不忘更上一層樓,要不是這樣,我們早就淪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軟件公司了。這種潛在的對落後產生的恐懼頗有激勵人心的作用。對我而言,憂患意識不能被拋之腦後,應當讓它時不時地警醒自己。

——哈佛學子,美國微軟前總裁 比爾?蓋茨

哈佛心理訓練66: 處理工作中危機的有效原則

在麵對危機時,許多情況是無法明確的,在時間非常緊迫的情況下,若不顧原則進行處理,往往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以下是處理危機的有效原則:

①立場要客觀,要避免使用利己的語言。

②不要低估客戶和公眾的情緒。

③不要隻想到眼前利益。

④承認錯誤,請求諒解。

⑤把顧客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這些原則能夠幫助你在處理危機的時候條理清晰。

8. 急中生智:主動給自己製造危機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拿破侖騎著馬正在穿越一片樹林,忽然,他聽到一陣呼救聲。於是他揚鞭策馬,來到湖邊。看見一個士兵一邊在湖裏拚命掙紮,一邊卻向深水裏漂去。岸邊的幾個士兵慌做一團,因為水性都不好,眼看著這位士兵有溺水的可能,卻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拿破侖問旁邊的那幾個士兵:“他會遊泳嗎?”

“隻能撲騰幾下!”

拿破侖立刻從侍衛手中拿過一支槍,朝落水的士兵大喊:“趕緊給我遊回來,不然我就斃了你!”說完,朝那人的前方開了兩槍。

落水的士兵聽出是拿破侖的聲音,又聽說拿破侖要槍斃他,便使出渾身的力氣,猛地轉身,撲通撲通地遊了回來。

拿破侖對那位落水的士兵說“斃了你”,讓他陷入絕境,不得不使出全部力量和智能,自救成功。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急中生智”。

一般來說,在意料之外的緊急情況下,人都會產生極度緊張的情緒,心理學上把這叫做應激。當情緒處於高度應激狀態時,人的激活水平快速發生變化,表現為心率、血壓、肌肉緊張度發生顯著的變化,大腦皮層的某些區域高度興奮。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可能急中生智,表現出平時沒有的智力或能力,做出平時不能作出的勇敢行為,發揮出巨大的潛能,促使事情發生意想不到的轉變。

人有時最難突破的,就是自身的局限性。很多人雖然也有遠大的理想,很想邁開腳步大幹一場,可是又不舍得拋開自己現有的溫飽的保障,總在瞻前顧後。他們的這種“穩健”的作風,也正是他們平庸的根源。

曾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小孩子,看見一隻蝙蝠掉在地上,掙紮了好大一會兒也沒有飛起來,心裏就開始納悶兒了:奇怪呀,蝙蝠是非常靈巧的動物,怎麼落到地上之後就飛不起來了呢?

帶著這個疑惑,小孩子去找父親。父親把他帶到了一個山洞裏麵。隻見山洞的洞頂和洞壁倒懸著無數的蝙蝠,就是沒有一隻棲落在地麵上的。

見小孩子一副不解的樣子,父親就說:“這是蝙蝠在給自己一片危崖。”

“蝙蝠為什麼要給自己一片危崖呢?”小孩子還是不解,“它這樣做豈不是讓自己每時每刻都處在危險中了呢?”

父親笑著告訴他:“蝙蝠一旦脫離了攀附的洞壁,就會直接摔掉在地上。為了避免墜落而亡,蝙蝠隻有盡全力地撲打著翅膀,努力使自己向上、再向上。所以我們才看到了靈巧飛翔的蝙蝠……”

“可是,為什麼蝙蝠掉到地上之後,就再也飛不起來了呢?”

父親接著解釋道:“蝙蝠一旦掉在了地上,就再也沒有懸掛在洞壁時那種“生的危險,死的威脅”的感受了。沒有這種生死攸關的感受,蝙蝠也就不可能再盡全力地去飛了,而正是因為沒有盡全力地去飛,才使得它也永遠飛不起來了!”

很多時候,一個處於困境中的人往往比那些已經取得溫飽的人更有作為。主動地給自己製造危機,自斷退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給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發起衝鋒的機會。當一個人麵臨後無退路的境地,人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到屬於自己的位置。

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曾是四川省機械廳幹部學校講師。後來,他與幾位兄弟主動辭去公職,賣掉自己的自行車、手表等一切值錢的東西,湊足1000元人民幣,到川西農村創業,辦起良種場。

萬事開頭難,劉氏兄弟的第一筆生意差點就讓良種場夭折。當時,資陽縣一個專業戶向他們預訂了10萬隻良種雞。種種原因,對方後來隻要了2萬隻。剩下的8萬隻雞怎麼辦?打聽到成都有市場後,他們連夜動手編竹筐,此後每日淩晨4點就開始動身,先蹬3個小時自行車,趕到20公裏以外的集市,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賣。等幾千隻雞賣完,拖著疲憊的身子蹬車回家時,早已是月朗星疏了。這樣,十幾天下來,四兄弟個個掉了十幾斤肉,但所幸的是8萬隻雞總算全脫手了。

回顧這段經曆,劉永好說,為了創業我投下了一切賭注,如果幹不下去,我的公職、財產將一無所有,所以再苦再難,也要往前走。無論多艱辛,壓力多大的事兒,隻要沉下心來去做了,這一關就總能挺過來。

古人曾說:“置之死地而後生。”山窮水盡的背水一戰,常常是富人的必修課程,而那種時時都給自己留有退路的生存方式,看似安泰其實卻充滿潛在危機。因為有退路的人可以隨時回避艱險,所以很難保證他前進的決心有多大。“兩軍相遇勇者勝”,麵對競爭,抱著隨時撤退想法的人,在氣勢上已先輸了一陣,最終也難逃隨波逐流、混一口粗茶淡飯的格局。

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哈佛圖書館牆上的箴言

哈佛心理訓練67: 在眾人麵前說出自己的目標

無論什麼事,想要達成目標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眾人麵前宣布自己的目標。心理學家把這稱為“宣布效果”。因為一旦在他人麵前宣布了目標,失敗的話就會很丟臉,所以隻能以十足幹勁全力以赴。

如果想要提高成功率,就要向越多的人宣布,如此效果才會更好。

美國運動員貝比?魯斯被稱為職業棒球全壘打王。在一次比賽中,他手指著中心方向說:“我要對那個方向打出全壘打。”果然,隨後就向他手指的地方擊出了一支漂亮的全壘打。後來,貝比?魯斯對記者說,其實他在那一刻並沒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而是利用向眾有宣布來彌補自信之不足,實現了打擊全壘打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