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零和博弈的局麵決定了股市上隻有一部分人能贏。這是很顯然的,因為零和博弈中有人贏的前提就是有人輸,贏的人所贏的就是輸的人所輸的,所以永遠隻能有一部分人贏。就好比下棋,有人贏就有人輸,不可能都贏。

但從零和博弈隻能推論股市中將有一部分人輸一部分人贏,不能確定輸贏比例。如果假定輸贏是平均分布的,那麼理論上應該是一半人輸一半人贏。但根據經驗,股市中實際情況是隻有少數人能贏,這又是為什麼呢?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有二:第一,股市的競局態勢比零和博弈還要嚴酷。考慮到手續費因素,股市實際上是負和博弈,其平均線不是不賠不賺而是輸。成績處於平均線附近的人,從競局的角度看,他們是不輸不贏,但如果以錢的輸贏作為判斷標準,則他們是輸的。所以,即使從競局角度看輸贏是平均分布的,即處在平均成績之上的人和處在平均成績之下的人數相等,但從錢的輸贏來看,還是輸的人多贏的人少。

第二,股市中實際輸贏分布是不平均的。股市中的主力機構擁有信息優勢、資金優勢和人才優勢,他們一般都可以成為贏家。而主力機構資金龐大,他們每一家的獲利都要以很多散戶的虧損為代價。所以,從資金上看輸的資金總量和贏的資金總量或許是平均的,但從人上看,則虧損的投資人要比賺錢的投資人多。即使在競局開始時人們的資金是相等的,隨著競局的發展,資金也會逐漸向少數人集中,經過一段時間,仍然會演化成少數占有大量資金的人贏多數人的局麵。

在股市中,輸贏直接影響到股民的經濟利益,但股市輸贏將對人產生何種影響和操作沒有任何關係,考慮這些隻能使人在股市中患得患失,不能正確計算。正確的態度是身在股市又超越股市,關注金錢又超越金錢,以平常心從容而認真的研究行情進行操作,才能有最好的成績。所謂超越金錢意味著金錢僅僅是金錢,與生活水平、社會地位、人生成就等等一切全沒有關係。

在股市中可能得到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隻能說明對人來說金錢並不是最重要的,而不能說明在股市中金錢不是最重要的。股市中的最高目標隻是金錢,在股市中金錢就是最重要的,想追求超越金錢的東西,盡可以以別的方式去追求,千萬不要影響股市操作。股市裏邊隻認金錢,不喜歡它的人可以不入市,但千萬不要既入市又抱有別的幻想,這樣隻會成為犧牲者。

前麵兩種錯誤的最終結果都一樣,都是使人不能集中注意力於股市中最重要的東西——金錢本身的輸贏。股市中的勝負是以金錢論的,所以,股市裏的平常心就是專心賺錢,既不要把注意力從錢上移開,也不要過多地想錢能給人帶來的物質享受、經濟地位的提高或精神滿足,錢就是錢,錢是博弈中用以計算勝負的一個量,博弈中根據這個量的增減計算輸贏,就像學生根據考分比學習成績一樣。錢數就是一些數字,是與學生的考分一樣的數字,也是和考分一樣重要的數字,不要把它看得太重以至在操作時太過膽小,也不能太過輕視,不肯認真分析對待。

股市中的錢和棋盤上的棋子沒有區別,雖然棋子是假兵馬,錢是真貨幣,但從博弈的觀點來看,二者都隻是博弈中的一個符號,沒有區別。股民對錢既要關注又要超脫,超脫表現在把錢僅僅看作博弈中用以計算勝負的一種符號,關注表現在不受幹擾地認真對待這些符號。

中小型投資者作為市場主力的對手,應當識破市場主力的“欲縱故擒”之計,做到在頂部不為小利所誘惑,在底部不為風險而恐懼,不給主力以任何設局來“請君入甕”的機會,主力也就自然會感到黔驢技窮了。

冷靜並且有主見

在我國,股市由幾千萬股民構成,在這場競局中,自己賬戶之外的每一個人都是自己的對手,麵對著如此眾多的對手,實在難免覺得茫然無措。所以必須對股市競局的局麵進行化簡,把多方競局化簡為少數的幾方,我們先看一種最簡單的化簡思路。下麵是一個在網上找到的事例:

世界首富沃倫·巴菲特曾經舉過一個市場先生的例子。設想你在與一個叫市場先生的人進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場先生一定會提出一個他樂意購買你的股票或將他的股票賣給你的價格,市場先生的情緒很不穩定,因此,在有些日子市場先生很快活,隻看到眼前美好的日子,這時市場先生就會報出很高的價格,其他日子,市場先生卻相當懊喪隻看到眼前的困難,報出的價格很低。另外市場先生還有一個可愛的特點,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市場先生所說的話被人忽略了,他明天還會回來同時提出他的新報價。市場先生對我們有用的是他口袋中的報價,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場先生看起來不太正常你就可以忽視他或者利用他這個弱點。但是如果你完全被他控製後果就不堪設想。

雖然沃倫·巴菲特是以投資著稱於世的,但他實際上是一個深諳股市博弈之道的人,他很清晰的闡述了按博弈觀點考慮問題的思路。他的模型把股市競局簡化到了最簡單的程度——一場他和市場先生兩個人之間的博弈。局麵非常簡單,巴菲特先生要想贏就要想辦法讓市場先生輸。那麼巴菲特先生是怎樣令市場先生輸掉的呢?他先摸透了市場先生的脾氣,他知道市場先生的情緒不穩定,他會在情緒的左右下做出很多錯誤的事,這種錯誤是可以預期的,它必然會發生,因為這是由市場先生的性格所決定的。巴菲特先生在一邊冷靜地看著市場先生的表演,等著他犯錯誤,由於他知道市場先生一定會犯錯誤,所以他很有耐心地等待著,就像我們知道天氣變好後飛機就會起飛,於是我們可以一邊看書一邊喝著咖啡在機場耐心等待一樣。所以,巴菲特戰勝市場先生靠的是洞悉市場先生的性格弱點。所謂市場先生,就是除自己之外,所有股民的總和,巴菲特洞悉了市場先生的弱點,其實也就是洞悉了股民群體的弱點。

在巴菲特麵前,市場先生像個蹩腳的滑稽演員,徒勞地使出一個又一個噱頭,卻引不起觀眾的笑聲,帽子舉在空中不僅沒有收到錢,反倒被他連帽子一塊搶走了。但市場先生決非蹩腳的演員,他的這些表演並非無的放矢,其實這正是他戰勝對手的手段。市場先生戰勝對手的辦法是感染。巴菲特先生過於冷靜,市場先生的表演在他麵前無效,反倒在表演過程中把弱點暴露給了他。但對別的股民來說,市場先生的這一手是非常厲害的,多數人都會不自覺的受到它的感染而變得比市場先生更情緒化。這樣一來,主動權就跑到了市場先生手裏,輸家就不再是市場先生了。這就是市場先生的策略。

市場先生的策略是有一定冒險性的,因為要想感染別人自己必須首先被感染,要想讓別人瘋狂起來自己首先必須瘋狂起來,這是一切感染力的作用規律,所以市場先生的表現必然是情緒化的。那些受到感染而情緒化操作的人就被市場先生戰勝了。反之,如果不被他感染,則市場先生為了感染你而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一些愚蠢行為,正可以被你利用。打一個比喻:市場先生之於投資人正如魔之考驗修行人,被它所動則敗,任它千般變化不為所動則它能奈我何。

市場先生的弱點是很明顯的,每個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利用這一點來戰勝他。但另一方麵,市場先生正是市場中所有股民行為的平均值,市場先生性格的不穩定是因為市場中很多股民的行為更為情緒化,更為不穩定。市場先生會不厭其煩地使出各種手段,直至找到足夠多的犧牲者,所以大多數人都將成為市場先生的犧牲者,能戰勝市場先生的永遠隻有少數人。隻有那些極為冷靜,在市場先生的反複誘騙下不為所動的人才能利用市場先生的弱點戰勝他,那些不幸受到市場先生的感染而情緒更不穩定的人就會反過來被市場先生戰勝了。所以,戰勝市場先生的本錢是理智和冷靜,市場先生戰勝股民的本錢是人們內心深處的愚癡和非理性。市場先生的策略是設法誘導出這種非理性,誘導的辦法就是用自己的情緒感染別人的情緒,用自己的非理性行為誘導出別人更大的非理性行為,如不成功就反複誘導,直到有足夠多的人著道。

以上討論對指導操作是很有啟發意義的。首先,市場先生要想讓你發瘋自己必須先發瘋,由於市場先生想戰勝你,所以市場先生必然會先發瘋,否則他就無法戰勝你。所以市場先生的發瘋是可以預期的,耐心等待,必然可以等到。到時候隻要能保持冷靜,不跟著它發瘋,就必然可以戰勝他。

其次,和市場先生交易重要的不是看他所出的價格而是要注意他的情緒,看著市場先生的情緒進行買賣。當市場先生的情緒不好時就買入,當市場先生的情緒好時就賣給他。而不用管市場先生的報價到底是多少。考慮市場先生報價的意義也僅僅是為了通過價錢從另一個角度來觀察市場先生的情緒,當他報價過低時說明市場先生的情緒不好,當他報價過高時說明他處於樂觀狀態。如果能有一把客觀的尺度來判斷市場先生的報價是否過低或過高,則這種方法可以使用,否則如果沒有這種客觀尺度,那麼看市場先生的報價是沒有意義的,不能從中引申出對市場先生情緒的判斷。巴菲特的方法是掌握了一套判斷股票價值的方法,從而有了一個客觀的尺度來判斷市場先生的報價是否過高或過低。股票技術分析方法則是直接通過交易情況來判斷市場先生的情緒,如指南針推出的CYF等。不管用基本麵分析還是技術分析,正確的判斷市場先生情緒的前提都是自己必須保持冷靜。

按這種思路,巴菲特贏的是市場先生,贏的依據在於市場先生的情緒不穩定,而巴菲特掌握了判斷市場先生情緒的方法,贏得明明白白。

尋找勝算的概率

在股市中縱橫,許多老股民都有這樣的經驗,有賺的時候,就有賠的時候。所以說股市是一場概率性博弈。

第一,由於股市信息是不完美的,對股民來說,市場當前處於什麼狀態是一種概率,對未來的計算自然也帶有概率性。

第二,即使有一位股民,掌握了最豐富最快捷的信息渠道,並且有正確的分析方法和足夠強大的計算機幫助他完成對巨量信息的處理,使他能非常準確的把握市場的狀態,但他仍然不可能準確的預測未來的走勢。因為股市是多方競局,競局中有巨量的參與者,精確地計算各方的策略組合和自己的相應對策是不可能的,隻能從總體上對博弈局麵進行統計性的把握,根據市場的統計狀態進行決策,這又是引入概率性的一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