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搭便車”現象
我們知道,“搭便車”的現象在現實中大量存在,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也不乏其例。很多企業的一般員工甚至中層管理者工資、福利也不算低,但依然缺乏工作能動性,不能創造優異的績效,很多事情還要親力而為。
對於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創造價值。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並不是最佳狀態。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公司都是如此。
智豬博弈告訴我們一個企業製度和流程的重要性,以及不好的規則對公司帶來的影響。這就要求規則的設計者應清楚、慎重地考慮規則製定的前瞻性、適應性和高效性。
智豬博弈存在的基礎,就是雙方都無法擺脫共存局麵,而且必須有一方要付出代價換取雙方的利益。而一旦有一方的力量足夠打破這種平衡,共存的局麵便不複存在,期望將重新被設定,智豬博弈的局麵也隨之被破解。
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遊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智豬博弈”的核心指標一般來說有兩個:食物數量、按鈕與食槽之間的距離。
那麼,如果改變這兩個關鍵條件,“搭便車”的現象會不會杜絕呢?
首先來看看減量方案。食物隻有原來的一半分量,也就是5個單位的食物。這種情況下,小豬大豬都不去按按鈕。小豬去按按鈕,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按按鈕,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按按鈕,就意味著為對方做嫁衣裳,所以誰也不會有按按鈕的動力。如果目的是想讓兩隻豬去按按鈕,這個製度的設計顯然是非常失敗的。
其次再來看看增量方案。食物是原來的兩倍分量,也就是20個單位的食物。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搶著去按按鈕。誰想吃,誰就會去按按鈕。因為對方不可能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應有盡有的天堂,當然它們的競爭意識也不會得到提高。對於製度設計者來說,這個製度的成本提高了一倍。在不需要付出多少代價就可以得到所需食物的情況下,兩隻豬自然都不會有多少動機去增加按按鈕的數量。這個製度的設計明顯激勵作用不足。
最後再來看看移位方案。考慮到問題的關鍵是移位,接下來我們探討一下因移位而產生的幾種改變方案:
⑴移位並減少食物投放量。食物隻有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食槽與按鈕之間的距離縮短。這種情況下,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按按鈕。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⑵移位並增加食物投放量。正常情況移位用不著增量,大豬小豬都會去踩踏板。如果適當增量,成員會快速成長,小豬會長大,大豬會出欄,效益就會增長。不過需要把握成本增加的度,適當的增量更符合組織與個人的需求。
⑶移位但不改變食物投放量。由於食槽與按鈕之間的距離縮短,去按按鈕的勞動量減少,大豬小豬都會爭著去按按鈕。如果把按按鈕的次數增加,吃到的食物會更多,對食物的不懈追求,將驅動合作機製的形成和生產效率的提高。對於遊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智豬博弈的規則對於企業的經營管理者而言,就是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案,對員工積極性調動的影響也是不同的,並不是足夠多的激勵就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比如企業實行職工全員持股的方案,但結果卻是人人有股但沒有起到相應的激勵作用。同樣的,企業在構建戰略性激勵體係過程中,也需要從目標出發,設計相應的合理方案。
首先,根據不同激勵方式的特點,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要求,準確定位激勵方案的目標和應起到的作用;其次,根據激勵方案的目標和應起到的作用,選擇相關激勵方式,並明確激勵的對象範圍和激勵力度。擴而大之,從整個社會來講,自身需求大的群體,比如現在媒體經常提及的弱勢群體,他們往往才是社會生產力推動的主力。
換句話說,要迅速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力水平,就需要有一個自身具有很大消費需求的群體,並且需要給他們一定程度的獎勵。第三種改變方案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方案中降低了取食的成本,在現實中,也可以等同於增加了對取食者的獎勵。
占據先機,後發製人
在戰爭、商業等博弈中人們進行策略選擇時,存在“占據先機”的策略和“後發製人”的策略之別。當局勢明顯地顯露出即刻行動往往能夠搶到先機、將對方置於不利的位置時,策略決策者要當機立斷,采取“先發製人”。博弈參與人如果不及時做出決策,往往會延誤時機。但是如果局勢不明朗,策略決策者倉促做出某種決策往往會被對手抓住弱點,使自己處於不利的境地。此時,最好的辦法是,以靜製動,等待時機。當機會來臨、對手暴露出某些缺點時,策略決策者再做出行動。這個策略可以說是“後發製人”。
無論是“先發製人”策略,還是“後發製人”策略,其有效性的條件是,博弈參與人有比較大的可能獲取博弈的勝利。如果在某個博弈之中,參與人采取“先發製人”的策略獲勝的可能性比較低,或者根本沒有可能取得勝利,此時,就應該嚐試著改用“後發製人”的策略來進行博弈。
在一次“美洲杯”帆船賽決賽前,丹尼斯·康納的“自由女神”號在這項共有7輪比賽的重要賽事當中暫時以3勝1負的成績領先。這項賽事采取7輪4勝的規則。當第5輪比賽即將開始時,媒體報道“整箱整箱的香檳被送到‘自由女神’號的甲板。而在他們的觀禮船上,船員們的妻子全都穿著美國國旗紅、白、藍三色落的小背心和短褲,迫不及待地要在她們的丈夫奪取美國人失年之久的獎杯之後參加合影。”可惜由於策略運用不當,最終事與願違,功敗垂成,沒能圓夢。
比賽一開始,由於“澳大利亞二”號犯規違例,不得不回頭撤到起點線後麵再次起步,使“自由女神”號在這一輪一開始就獲得37秒的優勢。這時,落後的澳大利亞隊的船長約翰·伯特蘭德決定孤注一擲,轉到賽道左邊,滿心希望風向可以變化,幫助他們趕上去。丹尼斯·康納則決定將“自由女神”號留在賽道右邊。這一回,伯特蘭德大膽押寶卻押對了,風向果然按照澳大利亞人的心願偏轉了5度,使“澳大利亞二”號以1分47秒的巨大優勢贏得這輪比賽。事後,人們紛紛批評康納,說他策略失敗,沒能跟隨澳大利亞隊調整航向。再賽兩輪之後,“澳大利亞二”號反超,最終獲得了決賽桂冠。
這場帆船比賽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例子,成績遙遙領先的帆船,通常都會照搬落後者的策略,即一旦落後的船隻改變航向,那麼成績領先的船隻也會照做不誤。實際上,即便落後的船隻采用一種顯然非常低劣的策略的時候,成績領先的船隻最好也照樣加以模仿。為什麼?因為帆船比賽與在舞廳裏跳舞不同,在這裏,成績接近是沒有用的,隻有最後勝出才算數。假如你成績領先了,那麼,維持領先地位的最可靠的辦法就是看見別人怎麼做,你就跟著怎麼做。
我們通常都說“先下手為強”,的確,大量例子說明,在有多個納什均衡的情況下,常常是先動手先決策一方占有一些優勢。但是也有後動優勢的例子。強調後發製人並不是等到最後的爆發,強調的是審時度勢,伺機而動。下麵我們再來看另一個類似的故事。
巴裏大學畢業的時候,為了慶祝一番,參加了劍橋大學的五月舞會,這是英國版本的大學年度正式舞會。作為慶祝活動的一部分,節目包括了一個輪盤賭遊戲。每個參加者都得到相當於20美元的籌碼,玩到舞會結束的時候,收獲最大的一位將免費獲得下一年度舞會的兩張入場券。到了準備最後一輪輪盤賭的時候,純粹是由於令人愉快的運氣,巴裏手裏已經有了相當於一位擁有700美元的籌碼,獨占鼇頭,而第二名是300美元籌碼的英國女子。其他參加者所獲無幾,實際上已經被淘汰出局。就在最後一次下注之前,那個女子向巴裏提出分享下一年舞會的入場券,但是巴裏拒絕了。他占有那麼大的優勢,怎麼可能滿足於得到“一半”的獎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