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有香氣的女子:精裝紀念版05(1 / 2)

第四章 冰心與林徽因:女人的友情

我們有個牢固的“女人幫”。

這些女友至少每兩周聚一次,分享彼此工作、家庭、生活的諸多瑣事,討論美容、美食、娛樂八卦、時政財經,為對方過生日,慶祝升職和生殖,為各自的孩子和老人尋名醫找偏方,抱怨不省心的老公,以及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似乎從來沒有驚天動地的大事,卻在平凡的日子中相互溫暖。

我們常想,這份友情的建立或許基於熟女的寬容。若更年輕些,彼此的出色成不了相互欣賞的理由,各自的風頭卻變為心存芥蒂的借口,再加上同性的友情遠不如異性的愛情絢爛,總是少不了那點互相不鳥的清高,我們是萬萬成不了朋友的。

就好像她們。

她們都是福建人,一個是黃花崗72烈士、《與妻書》的作者林覺民堂兄林長民的長女;林妻陳意映去世後,林家的祖宅被賣給了謝鑾恩,他的孫女叫謝婉瑩。

她們的丈夫同為清華大學1923級畢業生,還是室友。

隻是,這樣的關係顯然沒有讓她們更親密。

她們一個是林徽因,一個是冰心。

冰心年長四歲,生於福州,父親謝葆璋參加了甲午海戰,後來在煙台創辦海軍學校並出任校長,她的童年在煙台度過。

她是個敏感而早熟的孩子,常常覺得自己是大海的小女兒。

清晨,她看到金盆似的朝日,從深黑色、淺灰色、魚肚白色的雲層裏,忽然湧了上來,濃金潑滿了海麵,染透了天空;黃昏,她看見銀盤似的月亮顫巍巍地浮出了水平線,海麵由濃黑而銀灰漸漸地漾成光明閃爍的一片,有時也有漁船經過,船篷上披著月色,船尾上閃著燈光。

七歲時,她已看完了《三國誌》、《水滸傳》、《聊齋誌異》,十一歲便熟讀《天雨花》、《再生緣》、《兒女英雄傳》、《說嶽》、《東周列國誌》,她最不喜歡的書是《紅樓夢》——不能要求一個美滿小家庭裏成長的孩子,去理解封建大家族的勾心鬥角和宗派糾紛。

她的家庭是少有的幸福,母親慈愛而博學,父親開明而有擔當,三個弟弟淘氣而友愛,在她的人生底色中,滿溢著暖色的愛,她毫不懷疑大海與星星是仁慈宇宙的溫暖存在,猶如她毫不懷疑父親、母親與兄弟們的關愛。

讀中學時,她已投稿到北京的《晨報》副刊,在燕京大學讀書時,她繼續給《晨報》副刊以及《小說月報》寫小說、詩歌和散文。1923年,她考取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並獲得獎學金攻讀文學學士,把她在美國的生活寫成了《寄小讀者》,大受歡迎。1926年,她獲得文學碩士,回國任教燕京大學。三年後,她與社會學家吳文藻結婚。

她的前半生,是那個年代女子中鮮有的順風順水。

所以,她的作品充滿了對月亮、星星和母親如癡如醉的禮讚,洋溢著愛和美,隻是讀多了略像甜點吃撐了似的甜膩,明快卻略顯淺薄,流暢而稍感無趣,人們詫異她哪裏來那麼多正能量的愛,其實,這個美化了的世界不過是她個人美好生活的投影。

可是,《我們太太的客廳》絕對是個異數。

她一改小清新的文風,徹頭徹尾來了個重口味,犀利冷峻地塑造了一個庸俗、勢利、風騷,以勾引男人為樂事的闊太太,影射了林徽因,連帶著橫掃政治學家張奚若、經濟學家陳岱孫、哲學家金嶽霖、物理學家周培源,當然,更少不了著名的徐誌摩。

而假如你看過了這篇作品,或許你會同意我的觀點:這絕對是一篇放在任何年代都不掉粉的小說佳作。

實際上,她與林徽因,實在有太多相像的地方。

身世上,都出自名門,父親都做到民國次長這樣的高位;教育上,都名校畢業,她是威爾斯利女子大學文學碩士,林徽因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士;才華上,都是少年成名,社會公認的才女;婚姻上,都嫁得極其出色的夫婿,雖然吳文藻的聲望略遜於梁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