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宋美齡:愛是欣賞,亦是改造
關於婚姻的心靈雞湯都一再強調,持續不斷地改造男人,把男人打造成適合自己的模型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真正的已婚婦女大多對此嗤之以鼻:如果婚前的熱情都改造不了男人,更別指望婚後的瑣碎與現實去化腐朽為神奇。
可是,半個多世紀前的“第一家庭”,妻子不僅重塑了丈夫的性格和脾氣,更讓信仰佛教、儒教、三民主義的丈夫轉而信仰基督教,這種改造不單是日常生活,甚至滲透到宗教信仰,如此徹底的精神革命,讓至今仍在婚姻的北冰洋上顛簸的女人們望塵莫及。
十一年後的1924年,當冰心來到威爾斯利女子學院就讀時,經常聽到美國老師們自豪地說,本校有一位中國學生,即1917年畢業的宋美齡小姐,她非常聰明、漂亮。
十一歲時,她便跟隨十五歲的二姐宋慶齡到美國留學,1912年進入了著名的威爾斯利女子學院。那時,她紮著烏黑的辮子,住在著名的塔院,每天穿過樹林和草叢來到主校區,眼前是碧波蕩漾的慰冰湖(Waban
Lake)。
四年間,她主修英國文學,兼修哲學,選修法語、音樂、天文學、曆史學、植物學、英文寫作、聖經史和辯論術,還在佛蒙特大學選修過教育學,她成績優異,熱愛體育,幾乎就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典範。
美國的十年求學對她影響極大。
首先,她能講一口流利而優雅的南方口音英語,比她的兩個姐姐更熟悉美國的習慣和方言;其次,她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對中西方文化了解更深,演講、交際等能力也得到巨大提升,為她日後的外交活動提供了便利;第三,生活與觀念更西化,用她自己的話說是“除了麵孔以外已全盤美國化”了。
“到中國來遊曆的人,他們腦海裏總特別保留著兩種不同的中國女性的圖畫,一種是剛進中國口岸時所看見的許多以船為家的婦女,她們使著勁,淌著汗,駕了一葉小舟,做我們所謂的搖櫓工作;另一幅是登岸後看見的現代女性,她們禮貌嫻雅,不僅服飾美好,還能在社交場中,應對得宜,使滿座生輝。帶著她們的才幹和勇敢,進入了以前隻有男性效力的,職業與經濟的圈子。”
在文章裏,她為現代中國女性,尤其是她自己,描繪了清晰的自畫像。
從1917年到1927年歸國的十年間,上海名媛宋美齡一直待字閨中,盡管有過與劉紀文若有若無的婚約,她卻一直未下決心。兩位姐姐,一位嫁給了孔子75代玄孫、山西首富孔祥熙,一位嫁給了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姐妹們的際遇以及美國式教育足以吊高她對未來夫婿和生活的期望值。
宋家姐妹有晚婚的傳統。
宋靄齡二十五歲結婚,宋美齡三十歲出嫁,即使二十二歲追隨孫中山的宋慶齡也比當時十七八歲就當媽的女子推遲結婚多年。
千萬不要小看年齡的作用,女人不同年齡段對男人和生活的選擇截然不同。
十五歲的女孩心儀的對象是班裏品學兼優的班長,或者高年級善投三分球的體育委員;二十歲的姑娘則對那個送自己999朵玫瑰的高帥富毫無免疫力;三十歲的女子,更關心婚姻中理想與現實的契合度,她們深知,選擇一個男人就是選擇一種人生,婚姻對女人有著無可比擬的重塑功能;而四十歲的女性早已走過激情燃燒的歲月,對少年夫妻老來伴有著或多或少的認可,頭疼腦熱時候的一杯熱水,顯然比一朵玫瑰更能打動她們。
放眼世界,親愛的沃利斯讓愛德華八世心甘情願放棄王位時已年過四十;二十九歲的凱特擊敗至少六名前女友,成為小她一歲的威廉王子最終的新娘;丁健在開普敦和三十七歲的許戈輝重組了家庭;傑奎琳肯尼迪改嫁希臘船王歐納西斯時也是三十九歲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