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科技大學
國防科技大學是一所為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高層次、高水平工程技術人才的理工科大學,被列入全國首批設立研究生院的22所重點院校和全國14所重點投資建設的院校之一。
1953年,軍事工程學院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宣告成立。這是我軍曆史上第一所綜合性的高等軍事工程技術學院。隸屬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由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陳康擔任首任院長兼政委。
1970年,學院南遷長沙。1978年,中央軍委批準組建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1983年國防科技大學研製成功了我國第一台億次電子計算機,打破了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對巨型機的壟斷,中央軍委鄧小平主席簽署命令,給國防科技大學電子計算機研究所記集體一等功,並授予銀河億次計算機為“特等國防科技成果獎”。時隔幾年,國防科技大學又研製成功“銀河Ⅱ”十億次通用巨型計算機,並於1992年通過國家鑒定。
國防科技大學,這樣一所在我軍、我國教育戰線上有著自己特殊地位的學校,正邁著矯健的步伐向邁進。
軍械工程學院
軍械工程學院的前身是從紅軍在江西興國的一個修械所演變而來的。伴隨著人民解放軍的發展壯大,我軍從創建之初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的困境中走了出來,建立了專門培養研製槍炮和維修裝備人才的學院。
1975年學院複建初期,僅招收中專生、大專生,到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被國家教育部列為全國重點高等院校。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家重點工科院校。1994年招收了第一批博士研究生。1995年,經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準,開始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目前,學院已發展成為全軍惟一的集機、光、電、計算機於一體,工程技術與管理相結合的軍械人才培訓基地和軍械係統的科研基地。
工程兵工程學院
1961年2月,經中央軍委批準,以原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工程兵工程係為基礎,在西安正式擴建為工程兵工程學院,1969年9月與工程兵其他4年院校合並,定址南京,經幾次改名,於1977年12月定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工程學院。
三十多年來,學院已為全軍和全國培養輸送了18萬餘名專業技術和國防幹部,許多已成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的骨幹力量,有的擔任了重要領導職務。還為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數百名留學生。
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院完成科研項目180項。其中,獲得國家級科技進步獎10項,國家發明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0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22項,國家人防委及其他省、部委科技進步獎24項。獲獎項目中,4項具有國際領先水平、12項獲得國家專利。此外,在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45篇。
目前,學院在軍事工程、野戰工程、機械工程和國防工程等主要研究領域,開設了防護工程、軍事環境工程、軍用電力工程及自動化、野戰工程、軍用道路與橋梁工程、渡河工程、偽裝工程、陣地工程、地雷與爆破工程、工程機械、工程建設監理、建築學、建築工程等專業,其中有18個本科專業麵向全國應屆高中畢業生招收學員。
學院有近百個實驗室,還有為教學與科研服務的計算機中心、計算機輔助教學係統、結構與爆炸參數測量試驗中心、電教中心、縮微技術中心和人防軟科學研究中心。
學院有一支實力強、水平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正、副教授比例占教員總數的424%,形成了一批具有較強科研和教學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群。
經過三十多年的建設,學院已發展成為一所以軍事工程為主體,具有工程兵專業鮮明特色的綜合性理工大學。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
通信工程學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是由一個無線電訓練班發展起來的。
在1931年1月28日,紅一方麵軍總司令朱德、總政治委員毛澤東簽發了《調動學生學無線電的命令》,命令各部隊按規定的條件,把一批青年選送到總部學習無線電。
十多天後,一個無線電訓練班在江西省寧都縣的小布開班上課了。參加訓練班學習的學員共17人,其中,學報務的12人,學機務的5人。
據當事人回憶,當時的條件十分艱苦,沒有教室,沒有桌椅,沒有黑板,沒有練習本,連一張紙、一個鉛筆頭都顯得很珍貴。不僅如此,由於當時的戰爭環境,訓練班還得經常轉移。
然而,就在這樣的條件下,學員們學得十分認真。4個月後,他們被分配到各部隊,參加第二次反“圍剿”鬥爭。
這就是紅一方麵軍在中央革命根據地舉辦的第一期無線電訓練班,也是我軍最早舉辦的無線電訓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