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導彈百科(7)(1 / 3)

這是一種射程最遠的第三代重型反坦克導彈,由美國羅克韋爾國際公司研製。它可由直升機載發射,主要配備於AH-64武裝直升機上,也可由地麵車輛發射,用來攻擊坦克、裝甲車輛和其他堅固的點目標。可全天候使用,能在正常戰場煙塵和小雨、大霧中鎖定目標。由機載發射的最大射程為7000米,是當前世界上射程最遠的反坦克導彈。它的最大速度為1倍聲速,命中概率大於90%,破甲威力達1400毫米。該導彈於1972年開始研製,1984年裝備部隊。同年,美國海軍陸戰隊也用它裝備了44架AH-1T直升機,海軍艦隊裝備了48架AH-1TS直升機。1985年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海爾法”導彈由導引頭、戰鬥部、自動駕駛儀艙、發動機和作動係統組成。采用模塊式設計方式,可選用不同的製導方式,配裝不同的導引頭。全彈長1779米,彈徑1778毫米,翼展330毫米,發射質量43千克,貯存期限為10年。

該導彈采用半主動激光製導。製導係統由激光導引頭、自動駕駛儀、作動係統組成,總重為9000克。導引頭長330毫米,最大直徑152毫米,重5400千克。動力裝置為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發動機外徑為146毫米,長943毫米,推力丸186千牛。采用雙錐串聯型聚能破甲裝藥戰鬥部,破甲厚度500毫米。

發射製導裝置由機載發射係統和激光指示器組成。機載發射係統包括火控係統和發射架兩部分組成。AH-64武裝直升機最多可掛載16枚“海爾法”導彈,它們分裝在4個發射架上。發射架係鋁製組合式,由電子裝置和機械裝置組成。武器係統由導彈、激光指示器、機載發射係統組成。導彈可用多種發射方式,如單個發射、快速發射、連續發射與組合發射。射手可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用最佳的發射方式。

“海爾法”是一種先進的反坦克導彈。它可以間接發射,利用機載或地麵激光指示器來指示目標,因此具有較強的抗於擾能力。該導彈不但命中精度高,而且還可以在夜間或不利的氣候條件下對目標實施有效打擊。

美國“黃峰”反坦克導彈

“黃蜂”導彈是美國空軍專門用來對付集群坦克的一種機載武器,也是最早實現智能化的反坦克導彈。就是說,這種導!彈具有“自我思維能力”,當導彈從發射管發射後,每個導彈上的毫米波雷達扣缸外線跟蹤器便自動開始工作,使導彈不僅能追蹤輻射熱的物體,而且配備的識別裝置和微處理器使它能區別開哪些是偽裝物,哪些是坦克。特別是導彈上的計算機,使每個“黃蜂”導彈都能自己選擇一個坦克跟蹤,一旦被選擇的坦克已被別的導彈跟蹤或已被擊毀,它還會機敏地飛向另一輛坦克,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彈無虛發、發射後不用管的導彈。

那麼,這種發射後不用管的導彈又是如何研製出來的呢?

1980年,美國宣布要增加國防預算,大力研製新型戰略洲際導彈、飛機和坦克,用來對付未來戰爭中可能出現的集群坦克。由於當時北約國家在西歐的坦克數量比較少,如果用坦克來對付集群坦克,那就得生產足夠數量的新型坦克,這需要很大一筆經費。以美國M-1型坦克來說,當時每輛造價達120萬美元,幾千輛這樣的坦克就要幾十億美元。

為此,美國政府大動腦筋,最後設想,如果用導彈一對一地殲滅集群坦克,一定是合算的,所以就決定要研製一種名叫“黃蜂”的新型導彈,用來對付集群坦克在數量上的優勢。他們還算了一筆賬:“黃蜂”導彈每枚造價隻需25萬美元,相當於M-1型坦克造價的1/48。將來打起仗來,用一枚“黃蜂”導彈去擊毀一輛坦克顯然是值得的。但問題又出現了,要想用一枚“黃蜂”導彈擊毀一輛坦克,就得要求“黃蜂”導彈命中精度必須達到百發百中,為此,美國采用了現代高新技術,很快就研製成功了具有智能的“黃蜂”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