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該導彈獲取入侵目標信息後,導彈就進入作戰準備狀態,地麵雷達開始搜索,一旦發現目標,立即進行監視、跟蹤,指揮控製係統進行敵我識別和威脅判斷;然後確定有線攻擊的目標和攔截時間,並選定發射架,將發射前需要的數據、程序送給導彈;接著發射導彈,導彈便按預定程序飛行,同時雷達搜索跟蹤目標,並以指令不斷修正導彈飛行彈道;當雷達收到目標反射回來的信號後,導彈由指令製導自動轉入半主動雷達尋的製導;當導彈與目標間的距離達到殺傷威力半徑時,引爆戰鬥部,摧毀目標。
海灣戰爭中,“愛國者”導彈有效地攔截了伊拉克發射的地地戰術導彈——“飛毛腿”導彈“愛國者”導彈在實戰中經受住了考驗,從而證明了該導彈性能的先進性,同時也顯示了高技術成果在戰爭中的良好應用。
法國“響尾蛇”地空導彈
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種低空近程全天候地空導彈係統,主要用來對付低空和超低空戰鬥機、武裝直升機,以保衛機場、港口等要地和行進中的野戰部隊,其改進型還可用來對付巡航導彈。
法國於1964年開始研製“響尾蛇”導彈,1965年通過首批25枚導彈的飛行試驗,1969年進行導彈攔截靶標的飛行試驗,1971年開始向南非和智利等十幾個國家提供裝備。1993年法國對這種導彈進行改進,製成了新一代“響尾蛇”導彈,用來取代現役“響尾蛇”、“羅蘭特”等地空導彈。
“響尾蛇”導彈主要用來對付最大飛行速度為4000米/秒,雷達反射截麵為1米2,水平機動過載為2g的戰鬥機、轟炸機和武裝直升機等目標。導彈的作戰半徑為(500~8500)米,作戰高度為(50~3000)米;單發殺傷概率為50%~75%雙發)680%~90%;反應時間:正常目標為10秒,緊急目標為6秒。導彈采用全程無線電指令製導。
這種導彈可用火車、飛機運輸,最大行駛速度為60千米/小時。新一代“響尾蛇”導彈彈長229米,彈徑0165米,全彈重75千克,有效射程(500-11000)米,有效射高(15~6000)米,最大飛行速度為36倍聲速。
軌道式導彈
軌道式導彈是將彈道式導彈的彈頭送入地球衛星運行的軌道上並控製彈頭在目標區上空製動,使其再入大氣層以攻擊目標。由於彈頭運行的軌道通常不足一圈,所以又叫部分軌道武器。軌道導彈和洲際導彈沒有多大區別,隻是彈頭和製導係統更複雜一些。
1957年8月對日,前蘇聯的P-7洲際導彈發射成功。接著又研製成功SS-9洲際導彈。
與此同時,1958年11月,美國阿特拉斯導彈,在經過幾次失敗之後,首次試飛9000千米成功。它重約100噸,速度是音速的15倍。同年12月,又將一顆阿特拉斯導彈送入地球軌道。
1959年12月,它的飛行距離達1萬千米。此外美國還研究了大力神土星和新星等大型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