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的結構
火炮通常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以加農榴彈炮為例,其炮身部分由身管、炮尾、炮閂和炮口製退器組成。身管長度和指向決定彈丸初速及飛行方向,線膛炮使彈丸旋轉:炮尾用來盛裝炮閂:炮閂用來閉鎖炮膛、擊發炮彈和抽出發射後的藥筒:炮口製退器用來減少炮身後坐能量。
炮彈
現代炮彈由彈丸和發射裝藥兩部分構成。彈丸包括引信、彈體和裝填物,用以殺傷有生力量和摧毀目標。引信是利用目標信息和環境信息,在預定條件下引爆或引燃彈體戰鬥部裝藥的控製裝置。發射裝藥包括發射藥、藥筒、底火和輔助元件。發射藥是發射彈丸的能源,藥筒用來連接彈丸、底火和盛裝發射藥,保護發射藥不受潮或損壞。發射時,筒體膨脹,與火炮藥室貼緊以密閉火藥氣體。底火受火炮機械或電的作用發火,點燃發射藥,產生膛壓推動彈丸運動。
末製導迫擊炮彈
末製導迫擊炮彈兼有導彈和迫擊炮彈兩者的優點,因而受到軍事家們的青睞。英國和瑞典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後研製成功了引人注目的8l毫米“莫林”末製導迫擊炮彈和120毫米“斯特裏克斯”紅外末製導迫擊炮彈,此後,世界各國掀起了研製末製導迫擊炮彈的熱潮。
末製導迫擊炮彈正象灰背隼和貓頭鷹一樣,是從坦克等裝甲車輛的頂部來攻擊厚度較薄的頂裝甲。
“灰背隼”毫米波末製導迫擊炮彈前部裝有毫米波製導和控製裝置,而在彈丸中部裝有電子裝置、電池和聚能裝藥,在彈丸後部還裝有穩定翼和解除保險裝置。這就是說,把導彈上能自動追蹤目標的那一套裝置移植到迫擊炮彈上,使它象長上眼睛一樣,能靈巧精確地擊中目標。
貧鈾穿甲彈
貧鈾穿甲彈是靠射擊後獲得的動能來擊穿坦克的防護裝甲的。彈芯在侵徹裝甲的過程中,由於高速碰撞,溫度可達900℃。作為彈芯的貧鈾合金在空氣中燃燒的溫度較低,約為400℃。在彈芯穿透裝甲後,彈芯碎片就自行燃燒,在車內形成較大的殺傷破壞作用,即殺傷乘員和破壞坦克內部設備。更為嚴重的是,貧鈾燃燒時會形成淡黃色煙霧狀的氧化鈾塵埃。這些塵埃狀的氧化鈾擴散開來,將周圍環境造成放射性汙染。實際上,它的危害並不亞於原子彈爆炸後的放射性汙染,隻不過每發穿甲彈的汙染區域較小而已。
雲爆彈
雲爆彈是采用燃料空氣炸藥製成的,爆炸分兩次完成。它在目標上空第一次爆炸後,將燃料空氣炸藥爆出。01秒之後實施第二次爆炸,形成100千克/平方米的超壓,這種高壓可以引爆地雷。當人員遭受這種壓力以後,內髒會嚴重毀傷,甚至導致死亡。超高壓隻是雲爆彈殺傷手段的一種。更為可怕是,它爆炸時會把周圍空氣中的氧氣燒光,在這個範圍內的人將窒息而死。因此,具有兩種殺傷手段著本質的區別。普通彈藥靠爆炸的衝擊力和飛射的彈片殺傷人員,隻要躲在工事中,就能有效防護。而雲爆彈具有強大的殺傷力,就是躲在掩體的人也躲不過這種炸彈的殺傷。
穿甲彈
裝甲彈是依賴於彈丸本身的質量和火炮初速穿甲的,因而彈丸越堅硬和飛行速度越大,穿透能力就越強,也就是說,彈丸命中坦克裝甲時,比動能越大,穿甲威力就越大。穿甲彈彈芯大都采用鈾合金或鎢合金材料製成。在彈芯的中部包有三個卡瓣,用來支撐彈芯和在炮膛內密閉火藥氣體。彈尾部裝有4~5片尾翼,主要起穩定飛行的作用。當穿甲彈從火炮炮膛內發射出去後,就以每秒1500~1800米的速度高速飛行。在飛離炮後,卡瓣在飛流作用下很快脫落,餘下一根很細的彈芯,高速地飛向目標。當它命中目標時,其堅硬銳長的彈芯以巨大原壓力作用在裝甲上,坦克裝甲刹那間便產生數百塊高速破片和上千度的高溫破片在坦克“心髒”內部橫衝直撞,殺傷坦克內的乘員,毀壞車內的設備,引燃和引爆柴油和彈藥。
照明彈
照明彈的用途是比較廣的,在進攻時,可以迅速觀察敵方的部署,觀察我方的射擊效果,及時修正射擊偏差,以保證進攻的突然性;在防禦時,可以用來偵察、搜索敵人,及時監視敵人的活動。一發中口徑照明彈發出的光,在爆炸高度為400~600米時,能照明方圓1000米內的目標,持續時間為23~55萬坎德拉。
殺傷爆炸燃燒火箭彈
殺傷爆破燃燒火箭彈,它既具有殺傷,爆破彈的性能,也兼燃燒彈的特性。這種彈的基本結構與一般火箭彈沒有多大差別,其戰鬥部殼體也與一般火箭彈大同小異。最重要的是該彈內藏火種——燃燒合金,這種合金材料通常采用鎂、鋁合金、鋯合金以及金屬氧化物等材料製成。它燃燒時,能產生幾千度的高溫,因此可以利用彈內燃燒材料所產生的高溫來燒毀敵人的易燃物,包括一些木製建築物、彈藥庫、油庫、車輛等目標。這種彈的殺傷威力比普通火箭彈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