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火炮之庫(4)(1 / 2)

PzH2000式裝有專為155毫米榴彈炮研製的模式推進裝藥係統,使用普通炮彈最大射程為30千米,推進裝藥溫度在升高至52℃時,炮彈的最大射程達34千米。20發炮彈的最短發射時間為2分30秒。自動裝填裝置使用電動係統,操作人員隻要按動控製電鈕,就可以自動裝填炮彈。彈藥艙內裝有60發炮彈,自動裝填裝置的彈匣中裝有32發供隨時發射的炮彈。裝有主戰坦克級的戰鬥瞄準係統,能夠在夜間作戰。它的155毫米炮彈的重量為45千克,初速每秒達900米。使用這種炮彈,隻需一發命中,就可以將M1A1坦克摧毀。

加農炮

加農炮的身管長度一般達到40~80倍口徑,射角卻很小,一般在40°以下。與其他火炮相比,加農炮具有射程遠、彈道低伸、彈丸飛行速度快的優點,它是各種火炮中射程最遠的一各。加農炮彈道平直,特別適宜於攻擊坦克,飛機等快速機動目標,因此,反坦克炮、坦克炮和高射炮一類對目標進行快速直接瞄準的火炮,都具有加農炮的彈道特征。

蘇聯2C5式自行加農炮

2C5式加農炮是蘇聯研製的一種152毫米自行加農炮。2C5式加農炮的主要優點是射程遠,機動性強。它的主要缺點是無裝甲防護,戰場生存力較差,無自動裝填彈藥裝置,射速不高。

2C5式加農炮主要由152毫米加農炮與履帶底盤組成。火炮裝在底盤的後部,炮身和反後坐裝置安裝在上架的炮耳軸上,上架與車體連接。炮身基部附近安裝有2個平衡機。炮身上裝有駐退機和複進機。

這種火炮的口徑為152毫米,發射常規榴彈時最大射程為27千米,發射火箭增程彈時最大射程可達37千米。該炮長約75~73米,寬3米多。

蘇聯M1987式152毫米加農炮

M1987式加農炮是為取代20世紀50年代中期裝備的11~20式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而研製的一種新型牽引式加農炮,北約稱為80年代中期裝備。炮口裝有雙室製退器,采用半自動楔式炮閂,反後坐裝置為液壓氣體式。大架為開腳式結構,每個大架隻有1個用於開關大架且有利於行軍狀態與戰鬥狀態轉換的滾輪。炮架前下部裝有液壓控製的圓形發射座盤。可發射CZC19式152毫米自行榴彈和絕大多數現役火炮使用的彈藥。發射殺傷爆破彈初速810米/秒,最大射程247千米。最大射速7發/分,持續射速2發/分,高低射界-35°~+70°,方向射界左右各27°,戰鬥狀態重7噸。

加榴炮

加農榴彈炮是指兼有加農炮和榴彈炮的彈道特性的火炮,簡稱加榴炮。用大號裝藥和小射角射擊時,其彈道低伸,性能接近加農炮,可遂行加農炮的射擊任務:用小號裝藥和大射角射擊時,其彈道較彎曲,性能接近榴彈炮,可遂行榴彈炮的射擊任務。由於加榴炮具有射擊任務。由於加榴炮具有平射和曲射兩種性能,其戰術上的適應性明顯優於其他火炮。

蘇聯2C3式自行加農榴彈炮

2C3式加農榴彈炮是蘇聯製造的一種152毫米自行加農榴彈炮。該炮是老式加農榴彈炮的改進型,於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裝備蘇軍,每個坦克師和摩托化步兵師各配有18門。

2C3式加農榴彈炮由改進的薩姆—4式防空導彈發射車底盤和老式加農榴彈炮構成,並配有三防裝置。火炮采用機械裝填方式,裝填手從彈藥架上取下彈丸和藥包,放在裝彈盤上,通過輸彈機送入炮膛。炮塔上裝有1挺762毫米機槍。2C3(M1973)式加農榴彈炮口徑152毫米,最大射程分別為185千米(榴彈)及24千米,最大射速3發/分,身管長28倍口徑,高低射界-3°~+65°,方向射界360°,攜彈量46發,最大行駛速度62千米/小時,爬坡度60°,通過垂直牆高11米,越境寬25米,涉水深15米,戰鬥狀態全重275噸,乘員人數為5人。

芬蘭M74式加農榴彈炮

M74式加農榴彈炮是芬蘭生產的一種155毫米加農榴彈炮。該炮裝備芬蘭陸軍,目前仍在批量生產。口徑155毫米,最大射程分別為24千米及30千米,身管長39倍口徑,高低射界-5°~+52°,方向射界90°,運動方式為牽引式,行軍狀態全重95噸。

火箭筒

1940年美國軍官斯克納上校和厄爾中尉經過大約1年的時間,研製成功了種獨具一格的肩射式火箭。這種火箭的發射器是一個圓筒,火箭裝有折疊式尾翼。作為一種反坦克武器來說,它的缺點是戰鬥部威力太小,難以摧毀敵方坦克的裝甲。

1942年春,斯克納參考M—10型槍榴彈的設計,從而解決了火箭彈的威力問題。斯克納義把M—10槍榴彈的結構用在火箭彈的戰鬥部上,並把火箭筒的直徑擴大到60毫米。隨後又製作了整體式的發射筒,安裝了肩托、手柄和一個采用手電筒電池的電擊發機構。這就是MI型反坦克火箭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