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火炮之庫(4)(2 / 2)

前蘇聯RPG-7火箭筒

RPG-7火箭筒是前蘇聯步兵分隊的製式反坦克武器,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裝備蘇聯和華約國家軍隊的步兵班,用以攻擊裝甲車、自行火炮、坦克等裝甲目標和小型防禦工事內的有生力量。目前俄羅斯軍隊仍普遍裝備使用。火箭彈為超口徑空心裝藥破甲彈,由戰鬥部、火箭發動機、引信、尾翼等組成。火箭筒直徑40毫米,長990毫米,重63千克。火箭彈直徑85毫米,長925毫米,重225千克。最大飛行速度300米/秒,有效射程500米。垂直破甲厚度為320毫米。

美國M72火箭筒

M72火箭筒是美國陸軍和海軍陸戰隊步兵分隊使用的一種輕型反坦克武器,1962年開始批量生產並裝備部隊,用以取代原裝備的M20式火箭筒。火箭筒直徑66毫米,重136千克,行軍狀態長655毫米,戰鬥狀態長895毫米。火箭彈直徑66毫米,長508毫米,彈重1千克,奧克托爾炸藥重034千克。初速為152米/秒,最大射程為1000米,表尺射程為325米。有效射程對固定目標為300米,對活動目標為150米,直射距離180米。垂直破甲厚度為305毫米。

擲彈筒

擲彈筒的別名又叫超輕型迫擊炮,主要裝備二戰中的納粹德國和舊日本軍隊,口徑在50MM以下。單兵攜帶,不占編製。

德國擲彈筒口徑50毫米,彈頭重1千克左右,射程250米左右,射速25發/分,殺傷半徑在5米左右,日本擲彈筒口徑50毫米,有兩種型號,主要區別在於拋射筒長度,侵華日軍主要裝備拋射筒為254毫米的擲彈筒,每個步兵小隊裝備一挺歪把子和一具擲彈筒,因為發射準備時間短,還被廣泛用作指揮部自衛火器。彈頭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發/分,殺傷半徑5米左右,擲彈筒重量相對德國的要輕一些。

日本擲彈筒除了發射專用榴彈外,還可以發射製式手榴彈,此時要加裝發射藥盂,且因為手榴彈作為炮彈使用閉氣型不好,此時的射程大約在200米左右。

在實戰中,日軍往往把毒氣彈和榴彈混合使用,給中國抗日軍民造成很大的殺傷。

中國共產黨軍隊繳獲擲彈筒後加以仿製,因根據地條件限製,無法給拋射筒刻上膛線,因此采用滑膛結構,為了不影響射程,拋射筒加長至400毫米。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軍隊曾大量仿製這種擲彈筒,給日軍造成殺傷。它可以用來填補迫擊炮與手榴彈之間的支援火力空白。

火箭彈

靠火箭發動機推進的非製導彈藥。主要用於殺傷、壓製敵方有生力量,破壞工事及武器裝備等。按對目標的毀傷作用分為殺傷、爆破、破甲、碎甲、燃燒等火箭彈;按飛行穩定方式分為尾翼式火箭彈和渦輪式火箭彈。火箭彈通常由戰鬥部、火箭發動機和穩定裝置3部分組成。戰鬥部包括引信、火箭彈殼體、炸藥或其他裝填物。火箭發動機包括點火係統、推進劑、燃燒室、噴管等。尾翼式火箭彈靠尾翼保持飛行穩定;渦輪式火箭彈靠從傾斜噴管噴出的燃氣,使火箭彈繞彈軸高速旋轉,產生陀螺效應,保持飛行穩定。火箭彈的發射裝置,有火箭筒、火箭炮和火箭發射架等。由於火箭彈帶有自推動力裝置,其發射裝置受力小,故可多管(軌)聯裝發射。單兵使用的火箭彈輕便、靈活,是有效的近程反坦克武器。

火箭彈有多種發射方式:

火箭彈在實戰中,常常回遇到火箭炮難以進入做戰地域,或者火箭炮臨時損壞的情況。遇到這種情況,可以采用簡便方式,不用發射器照樣發射火箭。這種方式是先將火箭彈放置在臨時構築的長方形土堆、田埂或土坎上,再把折疊式瞄準具卡在炮彈後部。如果沒有瞄準具,則可以沿彈體劃出一條縱軸線,從底部向前量出一定的距離,放上一個20毫米高的物體做準星。然後分別將火箭彈上的導電蓋和定心部分用砂紙打磨,再把發射導線的兩頭用膠布粘在打磨過的部位,此時,火箭彈已處於待發狀態。發射手通過瞄準具瞄準目標後,即撤離隱蔽,用於電池或手搖發電機接通發射電路,火箭彈就飛了出來。彈體較長的火箭彈,還可以用2根棍子將彈體支起,使其成一定的仰角,朝向打擊目標,即可接通電路發射。由於這種發射方式機動靈活,簡易易行,打了就走,所以是步兵、民兵近戰殲敵的有效手段。

火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