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雕的拉丁文名稱]
金雕:Aquilachrysaetos
[金雕的動物學分類]
金雕,脊索動物門,鳥綱,隼形目,鷹科。
[金雕的地理分布]
金雕是北半球上一種廣為人知的猛禽,分布於亞洲東南部、俄羅斯、土耳其、阿富汗、巴基斯坦、美國、墨西哥等地。我國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均能見到金雕身影。多棲息於高山草原和針葉林地區,平原少見,喜好在峭壁築巢,最高海拔高度可到四千米以上,被譽為高山雄鷹。
[金雕在自然界的位置]
金雕身長一米,翼展達兩米以上,體重可達六公斤,屬於大型猛禽。性格凶猛而力強,主要捕食大型的鳥類和中小型獸類,所食鳥類有赤麻鴨、斑頭雁、魚鷗、雪雞等,獸類有岩羊幼崽、藏原羚、鼠兔、兔、黃鼬、藏狐等,幾乎普天之下的鳥獸盡為雕食。是大自然頂級掠食者。
[金雕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
金雕以其威猛的身形和卓越的捕獵技能,成為世界許多民族圖騰崇拜的偶像。古代巴比倫王國和羅馬帝國都曾以金雕作為王權的象征。哈薩克人自古以來馴養金雕,他們除了讓訓練有素的金雕參與狩獵外,還讓受過訓練的金雕在草原上看護羊圈。在金雕看護羊圈的時候,周圍是沒有牧民的。忠誠的金雕能獨自完成看護羊圈的工作。在我國忽必烈時代,強悍的蒙古獵人盛行馴養金雕捕狼。據說,有隻金雕曾捕獲十四隻狼,它的凶悍程度可見一斑。時至今日,金雕還成了科學家的助手,它們被馴養後用於捕捉狼崽,對深入研究狼的生態習性起過不小的作用。當然,在放飛前要套住它們的利爪,不至於把狼崽抓死。
[金雕的行為特征]
金雕通常單獨或成對活動,冬天有時會結成較小的群體,但偶爾也能見到二十隻左右的大群聚集一起捕捉較大的獵物。白天常在高山岩石峭壁之巔,以及空曠地區的高大樹上歇息,或在荒山坡、墓地、灌叢等處捕食。
金雕善於翱翔和滑翔,常在高空中一邊呈直線或圓圈狀盤旋,一邊俯視地麵尋找獵物,兩翅上舉呈“V”狀,用柔軟而靈活的兩翼和尾的變化來調節飛行的方向、高度、速度和飛行姿勢。
金雕發現目標後,常以速度為每小時三百公裏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天而降,並在最後一刹那嘎然止住扇動的翅膀,然後牢牢地抓住獵物的頭部,將利爪戳進獵物的頭骨,使其立即喪失性命。
金雕的腿上全部被有羽毛,腳是三趾向前,一趾朝後,趾上都長著銳如獅虎的又粗又長的角質利爪,內趾和後趾上的爪更為銳利。抓獲獵物時,它的爪能夠像利刃一樣同時刺進獵物的要害部位,撕裂皮肉,扯破血管,甚至扭斷獵物的脖子。巨大的翅膀也是它的有力武器之一,有時一翅扇將過去,就可以將獵物擊倒在地。
金雕的捕獵方式機智靈活,在搜索獵物時,金雕是不會快速飛行的,它們在空中緩慢盤旋。一旦發現獵物,它們便直衝而下,抓住獵物後便扇動雙翅,疾若閃電般飛向天空。剛剛出窩的狼崽常常遭到這種襲擊,待母狼趕來營救已為時過晚。在空中,金雕也能隨心所欲地捕食。有人記述過金雕從地麵衝上天空,捕食飛過的野雞的情形:金雕衝上天空,當飛到野雞下方時,突然仰身腹部朝天,同時用利爪猛擊野雞。野雞受傷後直線下落,金雕又翻身俯衝而下,把下落的野雞淩空抓住。這簡直是一位卓越的飛行家在表演。
經過訓練的金雕,可以在草原上長距離地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其脖頸,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喪失反抗的能力。
金雕的爆發力極強,能將自己體重三倍的獵物攫抓到天空中,但相比之下,它的運載能力較差,負重遠飛的能力還不到兩公斤。在捕到較大的獵物時,金雕一般會在地麵上將其肢解,先吃掉肉和心、肝、肺等內髒部分,然後再將剩下的分成兩半,分批帶回棲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