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六十九章 軍權之爭(10)(1 / 2)

狄丹青此言一出,兵部尚書田剛,還有同在朝堂之上的其他武官,都向時非篤投去了憤怒的目光。

時非篤光是感到背脊上那些熾熱的目光,就知道自己如今的處境是多麼不妙。

時非篤一下子頓悟過來,今日他精心準備的三個問題,本來是為時非清預設的圈套。殊不知顧盼兮經過一夜鑽研,卻扭轉了乾坤,硬生生將這個圈套,變成了一塊石頭——一塊時非篤,自己用力高高舉起,卻砸向了自己的腳的石頭。

痛,倒是其次。這件事帶來的巨大恥辱感和挫敗感,才是令時非篤內心如遭萬箭穿心的真正打擊。

顧——盼——兮!

時非篤牙關咬得嘎吱作響,真巴不得能有一道天雷降下,不偏不倚地劈到顧盼兮頭上,將這個遠在趙王府之中,卻還是能在朝堂之上將他玩弄於股掌的無恥女子劈死。

時非篤定了定神,迅速想好了措辭,鄭重地朝狄丹青一躬身,道歉道:“老將軍,是在下失言了!”

時非篤貴為王爺,卻對狄丹青使用了“在下”這一謙辭,可見他試圖展示的誠意之深。

朝堂嘩然,都為時非篤這個舉動大感錯愕和佩服。錯愕的是時非篤不拘尊卑,佩服的也正是時非篤不拘尊卑,知錯就改。

那些對時非篤方才還怒目而視的武官,心中一下子就對時非篤生出了不少好感來——原因無他,武官大多是直腸直肚的直脾氣,時非篤此舉,成功地為自己塑造了一個知錯就改的直爽形象,自然能博得好感。

對於時非篤這個舉動,狄丹青也頗感意外,時非清亦然,他們怎麼都想不到,時非篤會如此幹脆地妥協,本來他們還以為,時非篤多少還會辯解兩句的。如果顧盼兮在場,看到了這一幕,一定會暗暗罵時非篤一聲狡詐。

時非篤識穿了顧盼兮的真正意圖。

就好像時非清麵對時非篤提出的一個問題,關於襲擊趙王府的匪徒的模樣、裝備、人數,時非清無論怎麼回答,都會落得個被時非篤詬病的下場。狄丹青對時非篤的嗬責,同樣是這個道理,時非篤如果還嘴,不但不能洗脫自己對狄家軍軍紀指桑罵槐的嫌疑,還會越描越黑。

既然如此,時非篤隻有幹脆認錯,及時止損,避免自己被狄丹青,或者更準確一些,是顧盼兮,繼續往坑裏帶。

狄丹青本來準備好的,繼續反駁和指責時非篤的說辭,都因為時非篤的幹脆認錯而派不上用場了,不由得結巴了起來,說道:“既然……既然……咳咳,既然吳王都這般認錯了,老臣也不應該繼續深究,就算了吧!吳王快快請起!”

狄丹青連忙將時非篤扶了起來,時非篤乘勢說道:“本王已經明白了,這世間確實有重情重義如老將軍和狄家軍兵士之人,會不惜冒著性命危險,背負同伴的屍體回鄉安葬,讓他們能夠落葉歸根。隻是……”

時非篤話語中帶著機鋒,眼神之中也透出不甘於就此敗在顧盼兮手下的執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