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簡單地談談稅收,或者更普遍地說,談談有關政府的作用問題。
顯然,政府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首要的一點是,政府要保護我們所有的人,因為不管是現在還是可預見的將來,那些對國家安全的惡意襲擊有可能還會不斷出現。政府要做的還遠遠不隻這點,它需要提供司法體係、教育、治安、消防、公路、港口、福利和醫院等,不一而足。而在念及政府的好處的同時,我們不能忘記,政府的一切服務都需要有某種形式的稅收作為支撐。政府本身並不賺錢,它為經濟增長的發動機提供幫助,但自己並不充當發動機。
其實,贏利的企業及其員工才是健康的國民經濟的發動機。他們為政府創造了稅收,從而構築了自由和民主社會的基石。
所以我說,贏是偉大的。
自然,不消說企業爭取贏的手段必須是光明正大的——應該很幹淨、遵守規則,這是先決條件。那些用不公平的手段去競爭的公司和個人沒有資格談贏。同時,由於公司內部管理和政府監管不斷完善,那些壞家夥通常都會被找出來,掃地出門。
不過,對於那些誠實的公司和生意人來說(他們是商界的主流),還必須找到怎樣去贏的途徑。
本書就是他們的指南。
順便說一下,這個指南並不是為企業的高層經理人服務的。當然,如果他們也認為本書有所幫助,那我自然喜出望外。本書主要是為身處業務第一線的人們創作的,他們是小企業主、中層經理、車間主任、技術工人、正在找尋自己第一份工作的大學畢業生、考慮職業生涯的MBA以及新公司的創立者。我為本書設計的主要目標是幫助那些胸懷大誌、熱血沸騰的人們,不管他們在為何種性質的組織服務。
你會在書中看到很多人的故事,有的能讓你看到自己的影子,有的可能讓你感覺似曾相識。
有位CEO(首席執行官)為公司製定了一係列崇高的價值理念——高品質、客戶服務、尊重個人等,卻從來不曾解釋過實踐它們有什麼現實意義。有一位中層經理在與本公司其他部門開會的時候大發雷霆,因為他發現,隻要他的同事們少浪費點嘻嘻哈哈的時間,就能多完成很多工作。有的員工多年以來一直業績低下,但待人很好,你無法下決心讓他走人。有的同事讓你無法直麵他,因為他仿佛是“活死人”一般,動作遲緩,做他的上司真是讓人痛苦。還有,那些每天都聚集在“幻滅團隊”餐桌上吃午飯的員工,總是對公司和上司充滿敵意。有位工程師在15年的職業生涯中兢兢業業,突然有一天認識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在自欺欺人,她讓所有的人滿意,隻有自己除外,於是她決心全都推倒重來。
當然,你還會遇到另外的許多人,他們是創新、睿智和堅忍的典範。
比如百勝餐飲集團年輕的CEO戴維·諾瓦克,他把百勝公司超過33000家連鎖餐廳變成了新經營思想的實驗室,讓整個組織變成了學習機器。又如完美的革新者丹尼斯·內登,他從來不知滿足,總是充滿燃燒的激情。吉米·鄧恩用友愛、希望和對任何事情都不放棄的態度,在世界貿易中心的廢墟上把自己的公司重建起來。蘇珊·彼得斯是一位上班族母親、GE的第二號人力資源高層經理,有關她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尋找平衡的傳奇故事,完全可以寫成一本書。克裏斯·內夫塔是美國鋼鐵子公司科西策的CEO,他幫助斯洛伐克一個沒落的城市成功實現轉型,把破敗的國有鋼鐵廠變成了蒸蒸日上的贏利企業。肯尼思·尤是3M公司(明尼蘇達礦務及製造業公司)中國業務的負責人,他拋棄了傳統的形式主義預算管理程序,代之以扁平式的關注發展機遇的直接對話,給公司業務帶來了高速增長。馬克·利特爾在GE雖曾受到降級的打擊,卻通過自己的勇氣、堅持和突出業績重新獲得了晉升。
談到贏的時候,人是決定一切的因素。因此本書要談到許多關於人的故事,談到他們犯過的錯誤,而更多的則是談到他們的成功。然而,本書最主要的內容還是關於人的思想和把思想付諸實踐的力量。
看到這裏,可能有些讀者會表示懷疑。他們在想,如何去贏的話題恐怕太微妙、太複雜了,短短20個章節能講清楚嗎?我才不在乎這本書裏談到了多少人和思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