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的這個股改方案是非常有意思的。他們這個團隊光研究這個股改方案,出的報告據說有上百頁,各種報告測試,最後推出了這個方案。大家都知道萬科的股權結構,大股東沒拿多少,管理層又不希望別人進來,沒得送。那個時候,大股東又不願意買。於是就出了一個絕招,認沽權證。我們現在都知道萬科的業績會越來越好,而且是爆發式增長。出一個認沽權證,就是廢紙一張。可是在那個時點,廢紙一張送給投資人,投資人還滿心歡喜。這就是優秀的管理團隊算計資本市場的典型戰例,非常好,大家都很滿意。
在學習了萬科的方案以後,我就設想了一個方案,招商地產,先10%攤薄,送3份認購權證加兩份認沽,認沽行權價格為前20天的均價。公司管理層明確知道這個行業爆發式增長,我們都買了股票,我們確認明年、後年的淨利潤增長是翻番再翻番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完全敢於發行認購權證。而投資人不知道,或者是投資人猶豫和害怕。這個時候,認購權證出來了以後,價格會非常低,但杠杆非常強。我10塊錢的時候發認購權證,如果1塊錢1份證,將來一股股價漲100塊錢,一個權證就可以漲幾十倍。公司員工就可以放心地買,又不用交稅。上市公司還能融資,而且大股東不花錢。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方案,但沒有實行。最後老老實實地送了2股,這就是國有企業的特點,不如民營企業的動作快。
最牛逼的方案終於出台了,五糧液這家上市公司出台了方案。送認購和認沽,跟我的設計方案是一模一樣的。這是認購權證上市頭幾天的走勢,1塊7開盤,打到1塊2。當時我急忙下單,1塊2滿倉都買了。當天就漲到1塊5收盤。我們看它的股改方案,設計得非常好。
與此相對應,茅台股的方案和萬科是一樣的,而且更老實,每10股送14.75的現金,再送股,再送認沽權證。五糧液和它的同行卻送了認購權證。這是投資人行為學講的,茅台絕對是一家負責任的好的上市公司,而五糧液是一個某種程度上的聰明人。可是,當一群有想法的又有能力的人站在想把股票炒高賺錢的角度的時候,聰明人就變成大好人。
權證上市了以後,我猜測可能為了使更多的人能夠便宜買入,五糧液在8日公告了低於預期的年報。在茅台淨利潤上漲36%的同比情況下,五糧液的淨利潤還較上年同期減少。我們那個時候都知道茅台和五糧液在酒市場根本沒有大的區別,後來才有的,居然還減少了。股價壓在那裏,而權證基本沒有上漲,漲了百分之幾十而已。僅僅過了13天,季報出來以後,就開始恢複性增長,五糧液開始恢複增長32%。又過了一個月,五糧液啟動全麵收購旗下原來大家認為關連交易跑冒滴漏的資產,啟動整體上市。到了年底,五糧液恢複了淨利潤大幅度增長47%,同年茅台還是老老實實地增長30%,這就是上市公司的動機驅動下的特質。
看一看五糧液認購權證是怎麼漲的。從上市當天最低價格1.2元,一直漲到51元。在短短的兩年時間裏,高點漲了43倍。這個例子,鮮血淋漓告訴大家,要想賺錢不是那麼難,好好讀上市公司公告,好好想上市公司公告背後利益的驅動。
希望大家多看公告。後麵這個例子是拍電影《一九四二》的華誼兄弟,也是我們買的。現實騰訊入股,後來有高管17塊錢左右在減,減了以後,不久就授予高管14塊錢的認購權證。17塊錢高拋了以後,等於底下又買進來了,是明確的買入信號。接著股價就跌到12塊錢,因為《一九四二》很失敗。過去三年,電影行業的複合增長是40%,華誼兄弟占比25%,是龍頭老大。與此同時,排片上看,華誼兄弟還有《十二生肖》和《西遊降魔》,在12塊錢這個點,我們全力買入,三分之一都是我們買的。之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漲了將近7倍。
我隻是想說,十幾年以來,從我的親身經曆可以看到,華爾街的遊戲周而複始,人性永不變。中國股市總有機會,隻不過是隔一段時間才發生。用心地去讀上市公司的公告,可以看到透明的底牌。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