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站在風口,如何尋找10倍股?(1)(2 / 3)

除了看透行業未來5年變化之外,還需要知道這個行業的集中度如何。還以空氣淨化器行業為例。你可以做,他可以做,大家都可以做,這個行業還沒有到壟斷比較高的時候,不知道誰會勝出。我買的股可能被龍頭公司幹掉了,龍頭公司成了10倍股,它就成了競爭的失敗者。可以想象一下,十年前,我們都用搜索引擎,當時很多搜索引擎,不止是我們熟悉的穀歌和百度,也包括雅虎等國外的搜索引擎。最後是怎麼形成了壟斷的?是穀歌重新定義了搜索引擎,行業逐漸集中到穀歌和百度兩家公司,這樣才形成了穀歌和百度的10倍股。像這樣行業集中度的問題,我好像看過一篇博客,是叫“少俠巴菲特”,寫過一篇稿子叫“衝浪型公司”。你衝到浪尖的時候,行業集中度提升的時候,才是買入10倍股的時候,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擊。

我們回憶一下那些年一起爆發過的風口行業。我們閉上眼睛都可以想一想,就是圍繞人的需求變化。在1997年左右,像四川長虹、ST春蘭。那個時候的春蘭空調還是非常棒的品牌。現在春蘭去哪兒了?後來公司戰略出現了一些問題。那個時候家電行業的爆發是受益於什麼呢?還是受益於人已經吃飽穿暖了,對家電的需求有一個集中的爆發。當時也誕生了蘇寧、大中、國美,也是行業集中度的問題,最後剩下的就是蘇寧和國美了。

在2003年以後,白酒消費的崛起。剛剛羅總也講到了中國的白酒消費的問題。為什麼中國的白酒消費能爆發呢?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國是固定資產投資一駕馬車獨大的時期。在固定資產背後,大家都懂得,大量的是跑部錢進,是需要跑關係、拉關係,政務消費和商務消費對白酒的拉動是非常之大的。誕生了茅台、瀘州老窖和五糧液。五糧液之前的公司治理有一點問題,做好以後,五糧液也出現了一大波上漲。

還有我們剛才講到的房地產,還有汽車。汽車是在GDP人均1千美元的時候進入家庭。我們國家是在2003年,人均GDP超過了1千美元,從那個時候,汽車走進了我們的生活。在2007年左右,政府出台了政策以後,汽車又有一個需求的大爆發。

剛剛陳總講到的工程機械行業,三一重工是股改第一股。除了股改之外,當時的推動力還是房地產和基建需求的爆發對公司業績的支持。中聯重科也不是股改第一股,但它的業績照樣非常棒。所以我們就說有智慧不如趁勢,還得趁大勢,先把行業的問題看清楚了,才不會在小波動裏不斷地止損,把本金都止完了。有一項研究非常有意思,是期貨業的研究,它的結論是85%的損失都是小區間波動的止損上。如果再持倉兩周,可能就轉為盈利,甚至是大盈利。因為你沒看清勢,對它沒有信心,我們為什麼要止損呢?就是因為沒有信心,所以要止損。

給大家分享一個特別失敗的案例。2012年8月份,我就買了網宿科技。當時我反複地對比網宿科技和藍訊,我怎麼看都覺得這個行業要爆發。後來的時候,網宿科技跌了30%。我心想跌幅已經夠深了,等等吧,結果年底的時候就來了牛市。在這個過程中我想是不是我錯了,我不斷地否定自己、質疑自己,這個10倍股的投資真是一個很煎熬的過程。就像人家說的那句話“守股如守寡”,真的是非常難受的。我們一定要看清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