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珍惜金錢,遠離期交分紅險(2 / 2)

分紅收益還看運氣

對於分紅險而言,產品說明上說的花好稻好的每年返還終究是小部分,真正的收益主要還是來自分紅。以上文舉例的產品為例,其生存總價值每年以4.5%~4.6%的水平遞增,但其中來自中檔分紅的收益就要占到整個收益的44%左右,是僅次於生存金的第二大來源。但是,所有分紅險產品中給出的紅利收益部分都隻是假設數據,所以才需要給出低、中、高三檔來作為演示。至於你買到產品之後,實際分紅收益接近哪一檔,事先是根本不知的。

更糟糕的是,事實上你也不可能在購買分紅險產品之前知曉這款產品的分紅水平。保監會2009年初發布的《人身保險新型產品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規定:

“除向投保人提供紅利通知書外,保險公司不得向公眾披露或宣傳分紅保險的經營成果或者分紅水平。”

這也就意味著在投保之前,你根本無從得知保險公司分紅險的經營狀況如何,是否相比其他投資對象更具優勢,不同公司產品之間的比較更是無從下手。

購買分紅險就成了一件“比拚人品”的事情。如果你湊巧遇上一家投資水平較高,分紅收益不俗的保險公司,那麼恭喜你,這款分紅險的確可能為你提供頗高的收益;但是若你不幸遇上了一家投資水平較低或者極為保守的保險公司,分紅水平自然較差——能夠低到什麼程度,恐怕連定存都跑不贏。

而不幸之後的第二重不幸則是:這時候即使你對產品很不滿意,也很難退保了——退保不是不可以,但是可能要承擔30%甚至45%的退保費用,讓人肉痛。

不由想起“賭場論”

每次接到讀者關於分紅險的投訴,都不由想起多年前吳敬璉老先生關於股市的“賭場論”。曾經,A股市場因為假財務報表、莊家橫行受到詬病,經曆了那麼多年的製度建設加強監管,A股發展日益完善,今時今日,已鮮有人將股市再稱為“賭場”了。風水輪流轉,分紅險市場的製度建設若不跟上,未來也有淪為“賭場”之憂。

分紅險的退保率不低,這是業內的現狀。在極高的退保代價下,依然有遠超於業內平均的退保率,可見有多少投保人在購買分紅險之前根本就不明白這是不是自己需要的保險產品。究其原因,投保人自身的保險知識有待加強固然是一方麵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根源卻是在保險公司身上。產品設計時那些故意混淆誤導的闡述,營銷人員將分紅險類比銀行存款的營銷伎倆,都負有不可推脫的責任——保險的營銷往往淪為“忽悠”,在這點上,與賭場的出老千,倒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更糟糕的是,作為分紅險重要收益來源的紅利部分,其紅利高低卻是“不能說的秘密”。監管部門當初製定如此規則,無疑是為了避免保險公司利用短期的漂亮分紅數據去忽悠投保人,但最終卻難以在長期時間段中持續這樣的業績水平——然而,這一規定卻是雙刃劍。在避免了保險公司用漂亮數據誤導的同時,也使得那些經營水平和分紅水平較差的保險公司可以利用信息不透明渾水摸魚——這也使得買分紅險一定程度上淪為了“俄羅斯輪盤賭”,是否能夠買到好產品,全靠運氣。

基金產品,收益情況逐日公布,其透明度遠高於分紅險,我們可以看到因為被短期數據誤導的投訴和異議反而遠不如保險來得多,可見透明度終究是好的——都存在誤導的可能,我相信許多人會選擇因為“知道”而選擇錯誤,也不願意選擇因為“不知道”而被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