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和房屋的投資運營效益,是中國城市近年發展的核心課題。同樣是複星旗下產業的核心屬性之一。但過去十年工業化、城鎮化帶來的種種弊端,讓政府的導向已經明顯傾向於能夠帶來城市功能升級和產業升級的投資運營者。
複星集團副董事長梁信軍認為,這些功能就包括了產業、金融、文化教育和商貿物流。“而誰能幫助各級政府建設起這些功能,誰就能獲得政府在土地招商上的青睞。”一位觀察者說,“除了向這些功能行業作新投資,複星旗下過去專注住宅的複地也開始向住宅、商業地產、地產基金的全產業鏈轉型。”
作為一家多元化的投資公司,複星正在向外界證明自己擁有幫助城市整合和實現這些功能的實力。“我們是最具備這種資源稟賦和能力的企業。”郭廣昌稱。
複星近年來的投資主線,大多圍繞新興的地產、醫療以及由此延伸的商業、文化,以及革命性的互聯網行業。而原先的鋼鐵、礦產等傳統實業似乎不再是投資重點。其涉獵極為廣泛的投資品類,在新型城鎮化的大旗下,彼此之間能產生奇妙的勾連。
以大健康平台為例,該領域的旗艦元素包括複星醫藥和國藥控股,而複星旗下同時又控股或參股了高端醫療品牌和睦家、健康險品牌複星保德信、美容品牌Alma Laser、養生品牌易太極、養老品牌星堡、園林開發品牌星景資本等11個相關模塊。而房地產開發品牌則包括複地和星浩等。
“這些平台之間怎麼打通,資金怎麼組合法,是我們需要考慮的問題。”郭廣昌在一次內部會議上說,首先可能需要各產品的標準化,接著是要將複星的大平台戰略和具體產業環節上團隊力結合起來。
一位資本市場投資人說,與標杆伯克希爾·哈撒韋的投資高度集權和經營高度放權不同,複星在總部層麵的更多功能是融資,投資最終決策。很多投資項目都是需要基金經理自己處理,並且基金經理要將投資提案優化到相當的程度,再到總部董事會層麵進行討論。總部與項目團隊之間更多是聯盟關係。
“好項目不愁錢”
中房信分析師薛建雄認為,針對新一輪城鎮化的大麵積投資,複星可能麵臨的問題有二,首先是錢從哪裏來,其次是酒店、醫療、文化旅遊、養老等產業在目前商業模式下都屬於長周期投資,如何快速實現成效,並獲得地方政府的青睞。
“不同項目,我們會做不同的財務安排。比如物流地產,收益率可能不是很高,但比較穩定,可能很多保險資金會比較喜歡。在各個平台上投資,也不是複星一家做,而是包括複星自有資金和戰略聯盟資金在內的綜合性財務安排,這方麵我們還是很強的。”郭廣昌說。
在成立了複星保德信(壽險)、永安財險後,去年複星組建了占股85.1%的鼎睿再保險。“跟巴菲特一樣,複星未來的模式,希望用更多再保險的錢,來做投資。運營半年多的時間,效果還是不錯的,打通整個脈絡時間不會很長。”郭廣昌說。
對標伯克希爾·哈撒韋,複星一直希望擁有前者那樣的保險資金池,這部分中的可投資金不僅成本低廉,且在一般年份還有承保利潤,無疑將大大拉低資金成本和延長基金存續周期。但目前複星的保險業務規模和運營經驗仍然有限,可用於投資的資金規模占複星總可投資資金規模比例並不大。
作為過渡,複星目前主要通過銀行貸款和基金來放大投資杠杆。截至去年底的資管規模達到193億,更大規模的銀行借款平均成本約為5.7%。
“我一直有一個觀點,找到好的項目,不愁沒有錢。就怕拿著一個爛項目,再去惡狠狠地找錢,那是災難的開始。”郭廣昌說。
而與地方政府的周期匹配方麵,郭廣昌認為,新一輪城鎮化,不該是過去單純的造城。“有眼光的地方政府,對針對當地資源稟賦打造旅遊目的地等方向的投資,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