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並非開香檳的時刻。複星集團規模不大,國際化經驗也不足。2012年,複星集團營業收入為529億元人民幣,而它時常對比的美國著名投資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去年的收入規模為1626億美元。即使是它最早收購的海外項目,也尚未形成一個從投資到退出的完整周期,其國際化成效是否有足夠說服力?它鼓動收購目標建立起對中國經濟的樂觀預期,但如果克魯格曼猜中了未來呢?
與以往的中國海外並購相比,複星收購規模尚缺乏衝擊行業格局的想象力。迄今為止,其最大海外收購涉及資金也隻有2.4億美元。而就在9月初,中國雙彙集團的控股公司——雙彙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收購美國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案取得進展,這筆交易涉及總金額約為71億美元。如完成,將刷新中國企業對美國企業的收購紀錄,此交易的目標也是中國動力的一個切麵。
作為投資控股集團,複星的坐標係可能與實業型公司不同。持支持態度的有美國前財政部長約翰·斯諾,他告訴我們“認識郭廣昌7年了”,“複星集團很清楚自己可以給世界帶來什麼,也知道世界可以給中國帶來什麼”。他的另一個身份是複星集團董事會的顧問,而複星是唯一與他有正式關係的中國公司。
一切確實剛剛開始。複星紐約辦事處位於曼哈頓第七大道888號,靠近中央公園。這裏創業氣息濃重,沒有前台接待,辦公設施甚至有些寒酸。引人注目的是牆上的一張康熙畫像,這是複星集團國際發展部總經理仲雷的主意。在他位於上海的辦公室,也掛著同樣一幅畫,他希望通過這幅畫賦予複星中國文化傳遞者的身份。而在曆史上,康熙是最擅長擴張和鞏固領土的皇帝之一。
進化之路
斯諾看重郭廣昌的原因之一,是他“用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不僅想清楚了人生還想清楚了公司。視野開闊,行事謹慎”。
“小心謹慎一點有什麼不好呢?能把想做的事情做對更重要,我們有時間。”郭廣昌解釋道。
2008年金融危機時,斯諾曾建議郭廣昌進軍全球市場,但那時的複星要大舉國際化,困難很大,資金和人才都不具備,金融危機也有好處,它帶來了國際人才流動機會。2009年正是複星國際化戰略起步時期,錢建農加盟複星旅遊及商業集團並任總裁。錢曾長期在德國留學和工作,並在國內外多家零售企業任職。複星最早的兩個國際化項目,即入股地中海俱樂部(Club Med)和收購希臘珠寶品牌Folli Follie,都由錢建農主導完成。
第一步往往最艱難,投資地中海俱樂部之前,複星海外項目儲備為零。錢建農帶著四個人的團隊開始在歐洲“敲門”式走訪。2010年,複星集團出資2,500萬歐元通過公開市場投資的方式持有地中海俱樂部少部分股權,去年增持到9.96%。在複星成為其戰略投資者之前,這個全球最大的度假村酒店集團在亞洲已經耕耘多年。20多年前就入駐泰國普吉島,在馬來西亞、印尼、馬爾代夫、日本等也已布局,在中國,地中海俱樂部辦事處也已成立十年,但它在選擇中國合作夥伴方麵相當謹慎,項目數一直為零。
作為該項目主要實施者之一,錢建農在複星投資之後,成為地中海俱樂部全球戰略委員會的成員。
此時,複星的國際化下一步將往哪裏走,依然不清晰。偶然之中,因地中海俱樂部項目而對複星留下良好印象的東方彙理銀行將Folli Follie引薦給複星。這個曆史悠久的希臘家族企業希望引入新的投資者,這為複星又推開了一扇門。兩個案例的成功帶來了巨大的品牌效應,歐洲尋求合作的企業紛遝至來,讓錢建農的團隊驟然忙碌起來。
如今,錢建農已對項目有了清晰的判斷標準,他尤其希望推動的是中國戰略。他覺得,第一,地中海俱樂部不能喪失純正的法國血統;第二,必須要適應中國市場。
“中國沒有那麼多海灘,也沒有這麼多ski resorts(滑雪勝地),如果隻按照地中海俱樂部傳統的標準建設,最多就是在東北開幾個滑雪場,然後就是到三亞,因為傳統意義上地中海俱樂部的海灘度假村必須要常年可以遊泳。在中國,這種海灘隻有三亞有。所以你開不了幾天。因此在中國,由於自然條件的限製,你必須要去調整標準。”語速不快的錢建農行事風格也老成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