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進一步解釋為什麼人們必須擁有跨科學的心態,才能高效而成熟地生活。在這裏,我想引用古代最偉大的律師馬爾庫斯·圖魯斯·西塞羅的一個重要思想。西塞羅有句話很著名,他說:”如果一個人不知道他出生之前發生過什麼事情,在生活中就會像一個無知的孩童。“這個道理非常正確,西塞羅正確地嘲笑了那些愚蠢得對曆史一無所知的人。但如果你們將西塞羅這句話推而廣之——我認為你們應該這麼做——除了曆史之外,還有許多東西是人們必須了解的。所謂的許多東西就是所有學科的重要思想。但如果你對一種知識死記硬背,以便能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這種知識對你們不會有太大的幫助。你們必須掌握許多知識,讓它們在你們的頭腦中形成一個思維框架,在隨後的日子裏能自動地運用它們。如果你們能夠做到這一點,我鄭重地向你們保證,總有一天你們會在不知不覺中意識到:“我已經成為我的同齡人中最有效率的人之一。”與之相反,如果不努力去實踐這種跨科學的方法,你們中的許多最聰明的人隻會取得中等成就,甚至生活在陰影中。
我發現的另外一個道理蘊含在麥卡弗雷院長剛才講過的故事中,故事裏的鄉下人說:“要知道我會死在哪裏就好啦,我將永遠不去那個地方。”這鄉下人說的話雖然聽起來很荒唐,卻蘊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對於複雜的適應係統以及人類的大腦而言,如果采用逆向思考,問題往往會變得更容易解決。如果你們把問題反過來思考,通常就能夠想得更加清楚。例如,如果你們想要幫助印度,應該考慮的問題不是:“我要怎樣才能幫助印度?”與之相反,你們應該問:“我要怎樣才能損害印度?”你們應該找到能對印度造成最大損害的事情,然後避免去做它。也許從邏輯上來看兩種方法是一樣的,但那些精通代數的人知道,如果問題很難解決,利用反向證明往往就能迎刃而解。生活的情況跟代數一樣,逆向思考能夠幫助你們解決正麵思考無法處理的問題。
讓我現在就來使用一點兒逆向思考。什麼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呢?我們應該避免什麼呢?有些答案很簡單,例如,懶惰和言而無信會讓我們在生活中失敗。如果你們言而無信,就算有再多的優點,也無法避免悲慘的下場。所以你們應該養成言出必行的習慣,懶惰和言而無信是顯然要避免的。
另外要避免的是極端的意識形態,因為它會讓人們喪失理智。你們看到電視上有許多非常糟糕的宗教布道者,他們對神學中的細枝末節持有不相同、強烈的、前後矛盾的神學觀點,偏偏又非常固執,我看他們中有許多人的腦袋已經萎縮成卷心菜了(聽眾大笑)。政治意識形態的情況也一樣。年輕人特別容易陷入強烈而愚蠢的意識形態中,而且永遠走不出來。當你們宣布你們是某個類似邪教團體的忠實成員,並開始倡導該團體的正統意識形態時,你們所做的就是將這種意識形態不斷地往自己的頭腦裏塞。這樣你們的頭腦就會壞掉,而且有時候是以驚人的速度壞掉。所以你們要非常小心地提防強烈的意識形態,它對你們的寶貴頭腦是極大的危險。
每當我感到自己有陷入某種強烈的意識形態的危險時,我就會拿下麵這個例子來提醒自己,有些玩獨木舟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征服了斯堪的納維亞所有的激流,他們認為他們也能駕駛獨木舟順利地征服北美洲的大漩渦,結果死亡率是百分之百。大漩渦是你們應避開的東西,強烈的意識形態也是,尤其是你們的同伴全都是虔誠的信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