騙子之於雪球就像感冒之於人一樣,每一次感冒其實都鍛煉了人體的免疫係統。不幹預的雪球其實一直在鍛煉自己的免疫能力,當有一天終於走到交易這一步時,能依然抵抗得住。
在之前的4年裏,雪球一直為交易準備。打造社區氣質,吸引用戶,增強自我淨化能力,產生信任,現在它終於要邁出下一個關鍵一步,接近最初雪球誕生的目的。在方三文眼裏,這隻剩一步之遙。
沒有“人”的雪球要如何滾下去?
作者:諸神之黃昏,極客公園|記者/編輯發表於2013-07-30,原文鏈接:http://www.geekpark.net/topics/185573
“滿足投資者需求的互聯網一站式解決方案一般包括三個方麵:交流,產品社區功能;查詢,產品數據功能;交易,產品增值功能。而雪球選擇社區作為這種解決方案的切入點。”方三文如此解釋自己創辦的社交投資網站雪球。今年6月,雪球獲得了來自晨興資本、紅杉中國基金1000萬美元B 輪投資。
資訊站沒有了內容團隊
7月22日,雪球財經旗下的美股資訊網站i 美股上線新版,網站頁麵從原來的門戶型改成瀑布流型;i 美股頁麵上的內容鏈接都指向雪球。i 美股和雪球原是雪球財經旗下不同定位的兩款產品。i 美股在2010年5月上線,而專注於投資者社交的雪球則到2011年底方才發表。雪球的前期用戶積累不少來自於i 美股的導入。
i 美股頁麵的改變隻是此次重大改版的表象。在這背後更為深刻的變化是,作為資訊網站的i 美股徹底放棄了自己的內容生產(包括轉載和原創),原本負責i 美股采編工作的內容團隊轉入新成立的i 美股資產管理公司。此後的日常內容更新將完全采用類似搜索引擎爬蟲的工作機製——由雪球機器人每天從指定的資訊網站上抓取新聞,按照一定的分詞規則分配到各隻股票下麵。這其中的一些熱點或者被用戶討論較多的新聞會被推薦到i 美股的頁麵上。也就是說,改版後的i 美股其實就是雪球裏麵美股相關內容的聚合。
“讓機器替代人,用戶替代雇員。”這是方三文重複最多的一句話。在創辦雪球之前,方三文曾擔任《南方周末》頭版編輯、參與創辦《東方早報》、擔任過《南方都市報》編委以及網易副總編,可謂是一個標準的媒體人樣板。然而方三文落實到雪球的產品實踐卻與他過去豐富的傳統媒體從業經曆相去甚遠。像雪球這樣大刀闊斧地將內容的生產與推薦交給用戶和機器來完成,在國內各類UGC 網站或社區中尚屬首個。
雪球不靠人來推
如果說Web1.0是一個內容匱乏的時代(需要編輯或者專業人士來創造內容),那麼Web2.0就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UGC 形式的湧現讓任何人都能成為內容的生產者。而隨著互聯網信息的飛速膨脹,Web2.0的一個重大問題出現了:信息過載。在Web1.0時代,信息的生產和流通需要先經過編輯的審查和過濾。而在Web2.0時代,內容則是“先發表後過濾”,而且實施過濾的機構由人轉變為機器算法。
然而由於現有技術所限,基於算法篩選的個性化內容推薦模式並不能很好地消除掉信息過載的問題。於是在基於語義搜索、數據挖掘和智能匹配的Web3.0完全個性化時代到來之前,諸多互聯網產品迎來了編輯力的回歸,進一步擴大內容編輯隊伍,並增大人工篩選的比例。這樣的情況在閱讀、電商、旅遊等領域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