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肝病的基礎知識3(1 / 3)

第一章肝病的基礎知識3

肝髒病有什麼樣的臨床表現

肝髒是負責身體的代謝中心器官,具有很大的預備能力。肝髒組織是由50萬個肝小葉彙集而成,肝小葉大約由50萬個肝細胞集合形成肝髒組織,平時大約隻有1/5發揮功用,其餘4/5,做為非常時期下的待命者。

因此,即使有4/5的肝髒組織遭到破壞,其他1/5在沒有破壞的情況下,仍可進行正常運作。事實上動手術切除4/5的肝髒,也能維持生命。所以,即使發生障礙也不會產生症狀。一旦出現症狀,往往已是病情嚴重的時候了。

下麵列出十三種現象,如果有好幾種症狀同時出現,經過營養或休養後,症狀依然沒有消除,便可懷疑是患有肝髒病的可能。

(1)全身倦怠感日趨嚴重;

(2)食欲不振,有惡心感覺;

(3)持續性微熱,或並發惡寒;

(4)注意力不容易集中;

(5)酒量突然減少;

(6)臉色晦暗失去光澤;

(7)皮膚呈黃疸色、或覺搔癢;

(8)尿液變為啤酒色;

(9)便秘,便色灰白;

(10)心窩部感到脹悶;

(11)右上腹部悶痛;

(12)黑斑增加;

(13)四肢麻痹、口臭。

黃疸與肝髒病有何關係

大部份人聽到黃疸,便直接聯想是肝髒病的代表症狀。不錯,肝髒病容易引起黃疸,但並不是一切黃疸都是肝髒病。

肝髒損害引起黃疸,是由於膽紅素全身循環的原因。膽紅素是構成膽汁生成的色素,由體內不需要的紅色素製成。當肝髒機能不良,無法將膽紅素作為膽汁原料有效利用或對十二指腸排泄無法順利進行時,在肝髒內積存過多,未經處理的膽汁素,便造成黃疸。

一般,黃疸先出現於眼球結膜,其次是口腔黏膜,然後其他皮膚或黏膜等。

黃疸的種類有所不同,可分為溶血性黃疸、膽性黃疸、肝髒外膽管性黃疸三種:

(1)溶血性黃疸是因膽汁色素製造過多,即紅血球的溶血太多的緣故;

(2)肝髒性黃疸是因肝髒發生障礙,膽汁色素的分泌不順利,與肝髒組織損壞,流出膽汁又回流血液等緣故;

(3)肝髒膽管性黃疸是膽管方麵的病症。

總之,對於黃疸,需要詳細檢查才能究明是何種原因引發。檢查時要注意如下幾方麵:

(1)色調的辨別:

有時因服藥(如虐滌平)而皮膚呈黃色,且出現於眼球結膜的黃疸,在螢光燈或電燈下,有時會誤認的,必須白天在光亮的地方辨別。吃過多的橘子或南瓜,其黃色色素會沉澱於皮膚,診斷不注意時將誤為黃疸。

(2)黃疸的強度:

急速出現的強度黃疸,可認為是廣泛的肝髒疾病。但強度的黃疸,有時是膽道閉塞而引起的。例如膽石、膽管或胰髒頭部的癌等即是。

一直是中等度的黃疸,突然變成強度黃疸的情況,可能是因為膽管閉塞而積滯膽汁,致引起第二次炎症變化的原故。

急速出現高度的黃疸,而後又急速減退的情況,可能不是嚴重的肝髒障礙,毋寧是因膽石所引起膽汁的阻滯,突然由於膽石的脫落十二指腸內,急速流出,或是膽管內的炎症突然消退的原故。

患肝硬化時,突然急劇增加黃疸的情況,是因殘餘繼續活動著的部分肝髒發生障礙的原故,在這種情況,大部份過了數天後,肝髒將全麵停止其功能。

罹患肝癌時也有相同的現象。

(3)黃疸時出現搔癢:

關於搔癢,溶血性以外的黃疸患者常有訴苦。這可能是膽汁的某種物質,尤其是膽汁酸作崇的原故。

由肝髒損壞所引起的黃疸也有這個現象,大體上,閉塞性黃疸癢度較強,尤其是因胰髒腫瘍而阻塞的黃疸遠較膽石阻塞的黃疸為強。

關於溶血性黃疸,這個病程度比較輕,稍不注意會疏忽過去。強度的黃疸似乎不是溶血性的。

先天性溶血性黃疸,常自小孩時即繼續著,平時不明顯,但有時卻強度的出現。這種情況,尿中不出現膽汁色素為其特色,與一般黃疸不同。

肝髒損壞而引起的黃疸,自弱度至強度的都有。

急性的,先自眼球結膜變黃,尿也變成啤酒色,數日後,突然起強度的黃疸,以後漸漸減退,約二星期至一個月就完全消失。

肝硬化症很少出現黃疸,所以必須注意。但有的也並發黃疸。大體上,在肝硬化症時,隻依稀覺得有一點黃,以血清檢查也隻能模糊地感覺到。

我們必須切記,沒有黃疸,肝髒不一定就是健全,否則診斷會招致意外的失敗。

最後一點是,關於膽管因膽石或發炎腫大而阻塞的問題,我們須注意,如果過了中年還有持續二個月以上的黃疸,那不是肝髒病,大部份是由膽管閉塞而來的。

這種情況,必須趁著肝髒或其他器髒尚健全時,趕快以手術等方法摘除其病因。

關於右上腹部肝髒部疼痛。一旦出現此種症狀,不一定是肝髒病,有時反與肝髒病無關的情況較多。

能夠斷定為肝髒病的疼痛,大都是膽囊或膽管有毛病的情形較多。

一般,肝髒病在肝髒部位不大會痛或完全不痛。不過,急性肝炎發病初期,有的人會疼痛,但是那個是輕痛,大部份壓迫時才感到痛。但肝硬化症可說差不多不痛。

肝髒病之中,如肝癌,肝膿瘍等有的非常痛,但有的完全不痛,並不是肝髒本身的痛,是包在肝髒外麵的膜,因癌或膽瘍發生變化,或肝髒急速地腫脹,使這個膜伸張的原故。

有時肝髒部、膽囊部的劇痛,擴散到肩胛部、背部,有時至於左方季肋部。右上腹部、腰部有時感到壓迫感、不快感、脹滿感、鈍痛,有時這些感覺長期持續著。

有時整個腹部痛得快要昏過去。有時右側季肋部感到劇痛,並且該部腹壁亦並發疝痛。

這些情況多半是由於膽道的異常,並不是肝髒的毛病,因此需要膽道係的精密的檢查。

關於鼓腸,這是指肚子裏積很多氣體,腹部脹滿的現象。肝硬化症有時有嚴重的這種現象,這是因門脈係的鬱血使腸吸收減弱,氣體吸收不良的原故。也還有其他腸管障礙的原因。

肝硬化症的特征之一是,這種狀態繼續一段之後,肚子裏開始積水,這個症狀叫做腹水。

此外,有時也會吐血,有時出現於大便。這是肝髒病常出現的症狀,這似乎是由於出血傾向增高,與肝硬化時門脈係的血壓增高(門脈壓亢進症)的原因。

以上是發生於腸或胃等消化器係統的症狀。

肝髒形狀異常有何臨床意義

一般肝病患者,肝髒狀況都會出現異常,比如肝髒的腫大、硬度、表麵及邊緣狀況等等。如果用手摸觸還不能確診,需用X光檢查。

正確地掌握肝髒的形狀,以觀察其變化,對於肝髒病的診斷是很重要的一個方法。

當然不能僅依此下結論,還要綜合過去的病曆或其他臨床症狀、以及檢查結果等為根據才下最後的診斷。

肝髒腫脹的順序是,當橫膈膜的緊張正常,腹部沒有什麼特別的情況時,一般來說,先向抵抗力較少的腹部伸張,如果脹度繼續增強就再向上邊脹大。

反之,容積縮小時,用手觸摸肝髒下邊並不能察覺到什麼。

但是,有膿瘍腫瘍等時,或橫膈麻痹,腹部有強烈的腹壓上升(腹水或鼓腸)時,肝髒的容積雖增加仍然向抵抗力較少方向繼續變化,但有時橫膈膜位的高升比肝髒下邊的下降為強烈。

所以要觀察肝髒形狀的變化大體要注意以上諸點,先從下邊狀態開始著手。

其次是看肝髒的表麵狀態、硬度、疼痛等問題,如此檢查之後,如果發現肝髒下邊比正常情形更突出的話,再詳細檢查是否是肝髒受壓迫而下垂引起的。

這個檢查法有很多種,因屬於專門性的,在此予以省略,不過發現腫大之後,還要查明是否是局部性的,或彌漫性的或急速腫大的,或慢性的。

肝髒急速腫大時,其麵平滑而彌漫性,邊緣較鈍,硬度正常或稍硬一點。這種情形可能是屬於濾過性肝炎,有毒性肝炎等急性的,或比較急遽出現的鬱血性肝腫大、脂肪肝,或腹部其他髒器炎症所引起的二次肝髒腫大。其中,急性肝炎比其他肝髒腫大較感壓痛,可資區別。

慢性彌漫性肝髒腫大,其表麵有時平滑,有時凹凸。邊緣尖銳,而且,多半呈彎曲狀態且硬度大。這種情形時,可能是肝硬化症、慢性鬱血肝、日本住血吸蟲所引起的肝腫大或板齊氏病等。

肝癌時,在肝髒部可觸摸到特有的很硬的癌腫瘍。從形狀上,可掌握某種程度的病狀。

但這些大部份需要專門技術與經驗,所以在此大家隻要知道有這麼一回事就可以了。

皮膚出現異常有何臨床意義

皮膚上若出現症狀,也有可能是因為肝髒病引起的。有時會有如紅色斑點的毛細血管,如蜘蛛網般浮現,這叫蜘蛛症狀的血管腫。出現蜘蛛症血管腫以胸前居多,以頸下至左右乳頭連接線為主要範圍。對女性而言,有時無肝髒損害也會在臉上出現以上症狀。應加以區別。

至今雖仍不明白肝髒病為何會引起以上症狀,對於診斷上卻有相當大的幫助。在如針頭大小至紅豆般大小的紅斑點周圍,浮現出細血管紋路,因屬於動脈係,有時可以明顯看出血管的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