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防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種缺陷性病毒,它的複製與增殖必須借助乙型肝炎病毒,它是利用乙型肝炎病毒外殼進入肝細胞內才能完成感染過程的。目前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仍缺乏特異性預防手段。丁型肝炎的預防依然同乙型肝炎的預防方法一樣,采取綜合性的預防措施。下述措施是減少丁型肝炎的發生,降低其發病率必須的。
(1)對獻血員進行嚴格的乙型肝炎表麵抗原篩查,杜絕含有乙型肝炎表麵抗原的血液流入受血者人群製備血液製品時,應盡量采用單份血或少數人份血合並製作;對需要輸血或血製品的人,尤其是乙型肝炎表麵抗原攜帶者需要輸血時,最好隻輸認真篩查後,乙型肝炎表麵抗原陰性的血液,輸注血製品也應以單份或少數人份血製備的血製品,這樣做可減少輸血後丁型肝炎的發生。
(2)對人群進行廣泛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種,有效地控製乙型肝炎表麵抗原的攜帶狀態,杜絕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必須的條件,也是控製丁型肝炎發生的切實可行的辦法。但對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聯合感染者無效。
(3)防止乙型病毒攜帶者與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聯合感染者之間任何方式的密切接觸,切斷丁型肝炎的傳播逢徑。也可防止丁型肝炎的發生。
怎樣預防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是經糞或口途徑傳播的消化道傳染病。由於戊型肝炎患者在潛伏期時即有傳染性,這樣就難以做到早發現及早隔離;加之目前尚無特異性免疫製劑可供預防。因此戊型肝炎的預防同其它消化道傳染病一樣,應采取以切斷傳播途徑為主的綜合性預防措施。
具體辦法可參考甲型肝炎的預防。
關於戊型肝炎的被動免疫預防,目前有人用戊型肝炎人恢複期血清製備免疫球蛋白注射,可否具有預防效果,目前也無定論。
由於戊型肝炎病毒基因克隆已獲成功,這將為疫苗預防提供了基礎,可望戊型肝炎疫苗能夠早日問世,以便采取主動免疫方法預防戊型肝炎。
怎樣預防乙型病毒肝炎
由於血液、唾液及精液等均是乙型病毒肝炎的傳染途徑,因此乙型肝炎遠比甲型肝炎還難預防。
首先必須注意的問題就是輸血,根據統計,過去因接受輸血而感染乙型病毒肝炎的人數相當多,但是現在情況已見改善,因為現在捐血的人必須先經過HBs抗原檢查,如果檢查結果呈現陽性反應,則不能捐血,這種限製使得因輸血而感染乙型病毒肝炎的機率大幅下降。
至於因輸血而引起的非甲非乙型病毒肝炎或尚未發現的第三、第四病毒肝炎,由於未獲定論,所以現在仍然先法預防。
除了輸血外,血液感染的主要途徑尚有剃須刀及牙刷的任意借用,因為破損的皮膚及口腔均是病毒侵人的管道,稍有不慎就會遭到感染。
其次要小心的就是唾液感染,最顯著的感染方式就是接吻。
“如此說來,即使是情侶、夫妻之間也不可任意接吻嘍?”不錯,這種說法完全正確,尤其是帶有病的人,更應避免與他人接吻。
另外,與人同抽一根香煙也是唾液感染的常見方式,隻要煙嘴附著些微帶有病毒的唾液,那麼這根香煙就會成為感染的來源,所以同抽一根香煙也是十分危險的行為。
除了接吻,與人同抽一根香煙之外,諸如杯子、調羹、筷子等等的交換使用,也是相當危險的唾液感染途徑,最好能夠避免。
最後要談到的就是精液(性交)所引起的感染。
論及性交引起的傳染疾病,一般人均會聯想到梅毒、淋病或是AIDS,其中尤以AIDS最令人心驚膽跳,事實上,乙型病毒肝炎也是一種易由性交感染的可怕疾病。
因性交而引起的乙型病毒肝炎病例正在逐年增加,主要原因在於社會風氣的開放以及出國觀光的人數增多,尤其是男人,每到國外觀光之時多半喜歡尋花問柳,所以帶回來的病例不在少數。
患肝炎的病人對飲食有兩個誤區:一是追求高營養,攝入過多的糖和蛋白質,會加重肝髒的負擔,有可能會誘發肝炎後脂肪肝;還有的則怕營養,認為有營養的食物會生濕熱,一點油膩的食物也不敢吃,這樣也不好,脂肪是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脂肪過低則不能滿足病人機體的需要,還會造成肝髒營養不良,一樣對人體有影響。對肝病患者發病早期宜給易消化、適合患者口味的清淡飲食,但應注意含有適量的熱量、蛋白質和維生素,並補充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等。疾病後期,食欲好轉後,應給予較多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適量脂肪的飲食,不強調高糖低脂飲食。
甲型肝炎預後良好,大多數患者於3個月內恢複健康。戊型肝炎病死率一般為1%~2%,最高達12%。妊娠後期合並戊型肝炎病死率為10%~20%,最高達39%。
什麼是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乙型肝炎表麵抗原(HBsAg)攜帶史,本次又因同一病原再次出現肝炎症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發病日期不明或雖無肝炎病史,但影像學、腹腔鏡或肝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符合慢性肝炎改變,或根據症狀、體征、化驗綜合分析亦可作出相應診斷。
(1)輕度(相當於原慢性遷延性肝炎或輕型慢性活動性肝炎):病情較輕,症狀不明顯或雖有症狀、體征,但生化指標僅1~2項輕度異常者。
(2)中度(相當於原中型慢性活動性肝炎):症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者。
(3)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症狀,如乏力、納差、腹脹、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麵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無門脈高壓征者。實驗室檢查血清丙氨酸轉氨酶(ALT)或穀草轉氨酶(AST)反複或持續升高,白蛋白減低或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除前述條件外,凡白蛋白≤32克/升(g/L),膽紅素大於5倍正常值上限,凝血酶原活動度(PTA)為60%~40%,膽堿酯酶(CHE)<2500單位/升(U/L),4項檢測中有一項達上述程度者即可診斷為重度慢性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炎有何治療原則
目前尚缺少特效治療方法。
(1)西醫治療
一般以抗病毒藥物、調整機體免疫功能及改善肝細胞功能的藥物綜合治療。
①抗病毒藥物一般以幹擾素和阿糖腺苷、幹擾素和無環鳥苷聯合應用,激素與重組幹擾素先後使用療效較好。對丙肝、丁肝的治療目前臨床上較多選用幹擾素治療。
②免疫調節劑包括免疫抑製劑和免疫促進劑。前者主要指激素類藥如強的鬆、地塞米鬆,主要用於慢性活動性肝炎,但要嚴格掌握用藥量;後者主要指免疫核糖核酸、胸腺肽、白細胞介素-Ⅱ、雲芝胞內多糖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使病毒得以清除,但其療效尚不滿意。
③改善肝細胞功能臨床常以補充多種維生素和1、6二磷酸果糖改善肝細胞的代謝功能。
④降低轉氨酶則以聯苯雙酯為代表,但需長期使用,逐漸減量停藥,否則易出現反彈。
(2)中醫辨證論治
一般認為主要與肝經濕熱、肝鬱脾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氣滯血瘀有關,臨床治療一般是在清熱除濕解毒的基礎上,分清陰陽虛實而調補肝脾腎之陰陽,並活血化瘀,以收良效。
如何治療慢性肝炎
(1)抗病毒:慢性肝炎的肝髒損害是病毒所引起的免疫反應所致,所以抗病毒治療可謂慢性肝炎的治本之法。幹擾素(IFN)和拉米夫定(賀普丁)、苦參堿注射液(斯巴特康)是目前最為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可根據患者病情選用。此外單磷酸阿糖腺苷(Ara—AMP)、無環鳥苷(阿昔洛韋)、法苷洛韋(泛昔洛韋)、病毒唑(三氮唑核苷)也可應用。
(2)調節免疫功能:目前主要使用免疫促進劑,通過免疫促進作用,能促使受抑製的T細胞轉化、增殖為免疫活性T細胞,參與細胞免疫過程,誘生幹擾素,增強單核細胞的趨化及吞噬作用等而達到抑製病毒複製或消滅病毒的作用。該類藥物常用的有胸腺肽、左旋咪唑塗布劑、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等,其中以胸腺肽a1(日達仙)作用最強。
(3)護肝降酶:慢性肝炎患者由於病變活動、進展,出現肝髒炎症,肝髒組織纖維增生,穀丙轉氨酶持續升高或反複不降等問題。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采取護肝降酶措施,以免病情進一步發展。可參考急性肝炎有關治療。
(4)中醫治療:中醫辨證論治可按濕熱中阻、肝鬱脾虛、瘀血阻絡、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治療。
如何預防慢性肝炎
(1)及時治療急性肝炎,防止轉為肝炎慢性病變:及時治愈急性肝炎,避免由急性肝炎演變為慢性肝炎。參考本章“急性肝炎”。
(2)保持健康愉快的心理狀態:慢性肝炎由於病程較長,加上社會中有部分人對此存有一定偏見,因此患者的心理活動比較複雜,對本病康複有一定的影響,所以慢性肝炎患者要戰勝疾病首先要戰勝自己。
①樹立信心,戰勝恐懼心理:肝炎患者尤其是乙肝患者,由於目前對乙肝病毒尚無徹底清除的有效方法,社會部分存在“恐乙肝”現象,加上有些媒體廣告的不負責宣傳,使患者容易產生緊張恐懼心理,害怕病情加重,發展為不治之症,害怕對家人造成傳染,害怕對社會造成危害等等,這種心理會影響到對本病的治療。
②樂觀向上,克服抑鬱、焦慮心理:青年患者或事業有成,或剛剛工作,由於病程的拖延,使信念和意誌受到打擊和挫傷,無法擺正自己的位置,有自卑感,很易出現焦慮,煩躁情緒,對疾病的康複不利,要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熱愛生活、珍惜生命,相信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人類總有戰勝肝炎病毒的一天。
③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生活規律:保持穩定的情緒和良好生活規律能提高治療效果,因為急躁、焦慮、緊張心理可使血中兒茶酚胺濃度升高,引起血壓升高、胃腸痙攣。而心情憂鬱、顧慮重重會並發神經衰弱,消化功能紊亂,導致腹膜炎甚至肝昏迷等。因此,病人可選擇適當的文娛活動,如聽音樂、看雜誌、養花、散步、練太極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