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肝病的基礎知識4(3 / 3)

(3)注意休息:患慢性肝炎的病人切忌劇烈的運動,運動量過大,體力大量消耗,肝髒負荷明顯增加,可以使肝功能受到損害,不利於疾病的恢複。所以要注意合理的休息和適量的活動。適當活動可增加胃腸蠕動,利於消化吸收。而適當的活動,合理的休息,可減少體力消耗,降低肝髒負荷,防止肝功能受損和促進肝細胞恢複。

(4)合適的飲食調理:肝炎患者對蛋白質分解代謝加強,合成代謝則減弱。若攝入蛋白質不足,可引起血漿蛋白下降,尤其是白蛋白的下降可引起水腫。如果化驗檢查無血氮增高,每日每千克體質應供給蛋白質2~3克;如果血氮增高,則應限製蛋白質的攝入量,以防肝昏迷的發生。

急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是什麼

(1)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2周內出現極度乏力、嚴重的消化道症狀,如食欲缺乏、頻繁嘔吐、腹脹或呃逆。臨床見到所謂“三高”症狀:即高黃疸、高度食欲不振(厭食或伴惡心嘔吐、鼓腸)、高度乏力(或伴精神萎靡)時要高度警惕本病的可能。

(2)迅速出現Ⅱ度以上(按Ⅵ劃分)肝性腦病,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並排除其他原因者,同時患者常有肝濁音界進行性縮小。

(3)黃疸急劇加深,肝功能明顯異常,特別是血清膽紅素>17.1微摩爾/升(μmol/L);或黃疸很輕,甚至尚未出現黃疸,又具有上述表現者,亦應考慮本病。膽酶分離(血清膽紅素較快或急劇加深,而原來升高的轉氨酶卻動態地下降)也是其特征之一。

(4)黃疸的分度:高黃疸是指血清膽紅素≥171微摩爾/升(μmo1/L),相當於傳統的黃疸指數≥171單位。如血清膽紅素為85.5~171微摩爾/升時,可稱為中度黃疸,血清膽紅素為171~85.4微摩爾/升時,可稱為輕度黃疸。

亞急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是什麼

以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現極度乏力、消化道症狀明顯,同時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並排除其他原因者,黃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微摩爾/升(μmol/L)或血清總膽紅素大於正常值10倍,首先出現Ⅱ度以上肝性腦病者,稱腦病型(包括腦水腫、腦疝等);首先出現腹水及其相關症候(包括胸水等)者,稱為腹水型。

慢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是什麼

(1)發病基礎:①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病史。②慢性乙肝肝炎病毒攜帶史(表麵抗原陽性)。③無肝病史及無表麵抗原攜帶史,但有慢性肝病體征(如肝掌、蜘蛛痣等)、影像學改變(脾髒增厚等)及牛化檢查改變者(如丙種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下降或倒置)。④肝髒組織病理學檢查支持慢性肝炎診斷。

(2)臨床表現:慢性重型肝炎起病時的臨床表現同於亞急性重型肝炎,隨著病情的發展而加重,達到重型肝炎的診斷標準(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血清總膽紅素大於正常值10倍)。根據臨床表現,亞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又均可分為早、中、晚三期。

如何治療重型肝炎

(1)一般和支持治療

①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及適宜的飲食禁忌,盡可能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以控製腸內氨的來源。

②基礎藥物治療方案:一般用10%葡萄糖500~1000毫升,內加維生素C2.5克,10%氯化鉀10毫升,靜脈滴注。對高黃疸者,尚可加入維生素K同時靜脈滴注。

對病情較重者進食少者可以增加10%葡萄糖的滴注量,並加入後述藥物同時靜脈滴注。

(2)對症治療

①出血的預防:可根據情況給予止血藥如維生素K。或K3、安絡血、止血敏等,或輸入新鮮血液、血漿、血小板或凝血酶原複合物等。可用法莫替丁等防止消化道出血。靜脈滴注丹參注射液或低分子右旋糖酐等以改善微循環,如果已經發生彌漫性血管內凝血(DIC),則應積極處理。

②對惡心嘔吐明顯者,可口服或肌肉注射胃複安(滅吐靈),口服每次5~10毫克,飯前半小時服用;肌肉注射每次10~20毫克。對腹脹者可給予嗎丁啉口服每次5~10毫克,每天3~4次或口服普瑞博思(西沙必利)每次5~10毫克,每天3次。對焦慮緊張、睡眠欠佳者,睡前可以給予撲爾敏及(或)安定。

(3)防治肝性腦病

①氨中毒的防治:除了限製蛋白質飲食外,尚可服用果糖每日30~60毫升,以酸化及保持大便通暢;口服氟呱酸以抑製腸道細菌;靜脈滴注乙酰穀氨酰胺以降低血氨。

②維持氨基酸平衡:可減少芳香類氨基酸進入腦部。每日靜脈滴注肝安250~500毫升,14~21天為一療程,對慢性重型肝炎有較好療效。

③防治腦水腫:應及早使用脫水劑,可用20%甘露醇或25%的山梨醇250毫升,靜脈快速滴注,使用次數視病情而定。心功能不全時慎用。

④神經遞質藥物的應用:左旋多巴在大腦轉變為多巴胺後可取代羥苯乙醇胺等假性神經遞質,從而促進蘇醒。左旋多巴每日2~5克鼻飼或灌腸,或靜脈滴注200~600毫升,有一定效果。

(4)防治腎功能不全

有少尿或無尿、氮質血症、酸中毒為主要表現者,應注意利尿,如甘露醇;在擴容條件下用速尿(60~100毫克/日)。有條件者盡早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5)保護肝細胞,促進肝細胞再生

可用胰高血糖素一胰島素療法(G—I)或促肝細胞生長因子(p—HGF)。

(6)預防繼發性感染

繼發性感染往往是肝昏迷的誘因,要積極預防。繼發膽係感染時要選用針對革蘭氏陰性杆菌的抗生素,自發性腹膜炎多由革蘭氏陰性杆菌和(或)厭氧菌引起,還應加用甲硝唑。合並真菌感染時,應馬上停用廣譜抗生素並使用抗真菌藥物。

(7)抗病毒治療

重症肝炎的原因是由於病毒所引起的一係列反應所導致的肝細胞炎症壞死,肝細胞對膽紅素的代謝功能發生障礙所致。肝功能的最後改善和恢複需要時間,也與致病因子(肝炎病毒)是否能被免疫係統清除有關。但對病毒性肝炎高黃疸型及重型肝炎使用幹擾素問題,絕大多數學者持否定態度,因為幹擾素的免疫激活作用可誘發新的肝細胞壞死,這也包括胸腺肽的使用。病情穩定後,可以采用有針對性的病因學治療,選用有關抗病毒藥物。

(8)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可分為熱毒熾盛、熱毒內陷等治療,中西醫結合可以提高本病的療效,中成藥安宮牛黃丸等有較好療較,可先用。

怎樣預防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在肝壞死前,常有一些征兆。若黃疸加深(皮膚鞏膜由桔黃色變金黃色,尿色變深黃菜油色。大便顏色變淺或灰白色)並發熱,與大量肝細胞壞死有關。

(1)預防出血

有出血先兆者,若血壓下降,說明有活動性出血;如嘔吐物中帶血或呈咖啡色,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如大便發黑,無光澤,量少質硬,為少量出血;呈柏油狀稀薄量多,則是消化道大出血。當病人出現頭暈、乏力、脈細,表示出血量在400毫升以上,應當每30分鍾測血壓、脈搏一次。如果收縮壓低於10.6千帕且脈壓變小,提示出血量在1500毫升以上。應及時采取措施控製出血。

血壓升高,劇烈頭痛,眼壓高,視力模糊,提示腦水腫肝性腦病發生,應立即給予脫水劑。

若病人發燒,血象持續升高,應考慮感染存在,要高度警惕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及膽道、腹膜、腸道、泌尿道等感染,可考慮用抗生素類藥物治療。

(2)預防肝昏迷

肝壞死可由於肝循環障礙,促進肝細胞壞死和影響肝細胞再生或血氨的升高等而導致肝昏迷,這是重症肝炎最主要的直接死亡原因。

在進入肝昏迷前患者有一個波動性的意識障礙、性格改變、行為異常期。此期患者表現的時間不一,大多數患者先有逐漸加重的睡眠障礙,表現為夜間興奮、多夢,白天萎靡、嗜睡;有的患者精神抑鬱,表情淡漠,對問話答非所問或不回答,拒絕治療;有的患者平時少言,突然變得多語。患者興奮和抑鬱常交替出現,常被誤認為是鬧情緒或病情好轉;有的患者在病房內來回走動,出現尿失禁或隨地大小便;有的似精神病患者,語無倫次,有的記憶力減退,健忘,反應遲鈍,不會做簡單的數學運算,書寫能力喪失;有的表現肌無力,手發抖,持物不穩,端碗不平。對患者的這些異常表現可視為肝昏迷的早期症象,多在近日內進入肝昏迷,應立即采取綜合性搶救措施,控製病情發展。

(3)預防褥瘡

肝昏迷患者由於微循環障礙,輸液部位常出現水腫,加上全身代謝營養及各種生理功能都受到影響,尤其肢端或骨骼突出皮下脂肪少,血流較差的部位,易發生褥瘡。為防止發生褥瘡,應及早翻身,每2小時翻身1次,並用紅花酒精按摩受壓部位。如已發生褥瘡應及早處理,並在骨骼突出處給予軟墊以減少局部受壓。

(4)預防肺炎

保持病房通風,定時消毒,昏迷時呼吸中樞處於抑製狀態,咳嗽反應遲鈍,呼吸道纖毛運動減弱,口腔喉頭分泌物或痰液聚積、嘔吐物誤吸,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保持呼吸道通暢是十分必要的。將患者側臥位或頭偏向一側,每2小時翻身拍背1次,利用體位變動促進氣管內痰液及口腔分泌物排出,及時吸淨口腔內的分泌物或嘔吐物,做好口腔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吸人性肺炎,並注意保暖,防止受涼。

(5)預防泌尿道感染

昏迷的患者多有尿瀦留、尿失禁或大便失禁,若尿瀦留時間過久,尿失禁、排尿不全,會使膀胱形成一個細菌繁殖場所。大便失禁會增加感染機會;另外經常導尿也可引起感染。為防止尿路感染,對尿瀦留患者應先采用熱敷、按摩等方法幫助排尿,必要時在嚴格無菌技術下行導尿術,並留置尿管,定期開放。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衝洗膀胱,每天2次,每次250毫升,每周更換導尿管1次,每日更換尿袋,防止上行感染。

(6)飲食預防

為防止飲食不當而誘發肝昏迷,應嚴格控製飲食,給予易消化、高糖、高維生素、低蛋白的清淡飲食,減少水、腸道產氨,保護肝髒,促進肝細胞的恢複和再生。腹水患者,為減少鈉瀦留,給予低鹽飲食。出血者禁食,出血停止48~72小時後,以流質半流質為宜。禁食生、冷、硬、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