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肝病的基礎知識5(2 / 3)

(3)肝功能及生化指標

主要為蛋白代謝異常,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倒置。其次,凝血酶原時間延長也較為常見。轉氨酶(ALT、AsT)和血清膽紅素升高對判斷病情的活動情況有幫助。

(4)血清肝纖維化指標

由於肝髒纖維化是肝硬化的前期病變,所以檢查血清肝纖維化指標對肝硬化的診斷有一定參考價值。常用的肝纖維化血清學指標有透明質酸(HA)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C)、層粘蛋白(LN)等,肝硬化時這些指標均會不同程度升高。

(5)影像學診斷

肝髒B超對肝硬化的診斷有較大的幫助,可見門脈性肝硬化、壞死後肝硬化、膽汁性肝硬化、淤血性肝硬化及肝脾腫大、腹水等不同圖像。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核磁共振成像技術(MRI)等也有一定診斷價值。

(6)纖維內鏡檢查

纖維內鏡可以直接見到肝硬化靜脈曲張的部位和程度,優於上消化道造影。

(7)穿刺活體組織學檢查

對肝硬化的診斷意義較大,尤其是肝功能代償期肝硬化的診斷。

怎樣治療肝硬化

旰硬化無特殊的治療方法,早期主要針對病因或相關因素治療,以使病情緩解;失代償期主要是防止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各種綜合症的處理。

(1)病因學治療

病因學治療主要是指針對導致本病的病因進行治療,如肝炎後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療,可以根據病情需要選用幹擾素或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藥物或中藥抗病毒藥;酒精性肝硬化應戒酒,血吸蟲性肝硬化如果仍有血吸蟲感染可以采用吡喹酮予以殺蟲,藥物性或中毒性肝硬化停止使用有毒藥物,繼發性膽汁性肝硬化解除肝外膽管阻塞等。

(2)支持療法

對失代償的肝硬化患者,應該強調臥床休息,飲食以高熱量、高蛋白質及維生素豐富的食物為主。如果發現病人有肝性腦病的先兆,則應盡可能減少飲食中的蛋白質,以控製腸內氨的來源。

(3)護肝治療

針對肝硬化引起的肝功能損害,可選用肝泰樂(葡醛內酯)、維丙胺、肝樂(DADA)等護肝藥物。

(4)軟化肝髒

促肝細胞生長素(HGF)是從乳豬新鮮肝髒中提取的小分子多肽類物質,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對治療肝實質性損傷及肝功能衰竭具有較好的療效,為我國自行研製開發的一類新藥。HGF能刺激正常肝細胞DNA的合成,促進肝細胞再生,恢複肝細胞功能,改善肝髒枯否氏細胞的吞噬功能,也能防止來自腸道內毒素對肝細胞的進一步損害。臨床應用於重症肝炎、中毒性肝炎、慢性活動性肝炎及肝硬化的綜合治療,是目前已知的能夠降解肝硬化的結締組織的藥物之一。每次100~200毫克,靜脈滴注,每日1次,3~6個月為一療程。

(5)腹水治療

輕度腹水者低鹽飲食,給予醛固酮拮抗劑如安體舒通等和白蛋白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腹水消退不宜過急,以體重下降不超過1千克/天為度。重度腹水需結合腹水穿刺、腹水回輸等方法。一般來說,腹水治療的難易取決於腹水持續時間的長短與肝功損害的程度。因此治療腹水的基本措施應著重於改善肝髒功能,包括臥床休息、加強營養及支持療法等。

①臥床休息:臥床休息可以減輕肝髒代謝負擔。增加腎髒血液灌流量,減少醛固酮分泌,促進自發性利尿反應。但長期臥床要注意褥瘡、周圍靜脈栓塞等並發症的預防。

②鈉和水的限量攝入:限製鈉的攝入量是腹水最重要的基礎治療。輕度的腹水,通過鈉和水的限量攝入即可獲得效果,不需用利尿劑。鈉攝入量應限製在每日250~500毫克(氯化鈉0.6~1.2克,相當於無鹽飲食),如果水、鈉瀦留不嚴重,鈉攝入量應限製在每日500~1000毫克(氯化鈉1.2~2.4克,相當於低鹽飲食)。水的日攝入量一般1000毫升左右,如有顯著低鈉血症,則應限製在500毫升以內。隨著利尿和腹水的消退,鈉、水的攝入可適當增加。

③利尿劑:利尿劑可以促進水和電解質從腎髒排泄,尿量增多。利尿劑的使用原則為先作用弱的,無效時再作用強的;先單用,後聯合;先小劑量,後大劑量,利尿速度不宜過猛,以免誘發肝性昏迷及肝腎綜合症等嚴重副作用。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④白蛋白:白蛋白可以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減輕腹水,改善肝功能和一般狀態,可用白蛋白靜脈滴注。或適量靜脈輸注新鮮血液、血漿。

⑤其他還有腹腔穿刺放液、腹水濃縮回輸、腹腔——頸靜脈分流術、淋巴引流術及門——腔靜脈分流術等對較嚴重的腹水均有一定效果。

(6)中醫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可以分為氣滯血瘀、肝鬱脾虛、肝腎不足、水濕內阻等治療。

怎樣預防肝硬化

由於肝硬化病情較重,變化較多,飲食、勞累、藥物等均可以影響到病情的發展。

(1)積極針對病因治療

肝硬化的誘因較多,常見的有病毒性肝炎、酒精中毒等,尤其以病毒性肝炎為多,據文獻報道,對832例肝硬化患者的流行病學調查和統計學分析,發現62.5%的患者中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的病因學治療從一定意義上來說,是治本之法。

(2)合理的飲食

肝硬化患者應注意合理飲食,禁酒戒煙,注意蛋白質、鈉鹽、鉀的合理補充及維生素和適量脂肪的供給。應根據不同的時期采取不同的飲食方案。代償期患者應以高熱量、高蛋白、維生素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魚、瘦肉、蛋類、牛乳、豆製品等。失代償期患者飲食以容易消化、富含營養為主,適當的高糖、低脂飲食為主。肝硬化出現腹水、浮腫,一般情況下給予低鹽(2~3克食鹽)、低脂肪飲食,忌食或少食發酵食品:大餅、油條、切麵及含小蘇打(碳酸氫鈉)的食物及產氣飲料,重度腹水則應采取無鹽飲食;門脈高壓症避免進食粗糙、堅硬或辛辣的刺激食物,給予質軟、容易消化或半流質飲食,以防食管胃底曲張的靜脈破裂出血;血氨增高者應限製蛋白質攝入,以防止肝性腦病的發生,尤其是大便秘結患者,對服用蛋白質飲食要高度警惕。伴有脾髒腫大,功能亢進,有出血傾向的病人,應注意補給含膠質的食物,如肉皮、海參等,為機體凝血係統提供所需要的營養成分;貧血者增加含鐵的食物,如黑木耳、菠菜、動物肝髒,及多種維生素的食物如鮮棗、胡蘿卜、苦瓜等。

(3)充足的休息

肝硬化患者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可以適當參加一些輕度的體育活動,過激的勞累容易誘使病情加重。

(4)樂觀的情緒

對肝硬化患者來說,由於本病時間長、病情重,預後差,病人普遍存在急躁、恐懼心理。中醫認為情誌過度傷肝,對肝硬化尤其如此,許多肝硬化病人的病情加重往往與情誌過激有關。故肝硬化患者應該保持樂觀的人生觀,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去對待,配合治療,這對緩解疾病,防止變化有很大好處。

(5)預防肝癌

相當多的原發性肝癌是在肝硬化基礎上發生的。除了膽汁性肝硬化和心源性肝硬化外,其他類型的肝硬化都可以誘發原發性肝癌。如果肝硬化患者在短期內出現肝髒進行性增大、持續性肝區疼痛、肝髒發現腫塊、腹水轉變為血性等,特別是甲胎蛋白增高,應警惕原發性肝癌的可能。

(6)積極防治並發症

肝硬化的並發症較多且嚴重,常見的有肝性腦病、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症、感染等,積極防治並發症,是防止肝硬化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

什麼是肝癌

講起癌症,最恐懼的恐怕非肝癌莫屬。它以發展迅速,死亡率高而被稱為癌中之王。在我國肝癌的發病率不斷上升。肝癌可分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原發性肝癌,是指原發於肝細胞和(或)肝內膽管細胞的惡性腫瘤,包括肝細胞癌、膽管細胞癌和混合癌。而繼發性肝癌是指其他組織器官的腫瘤侵襲,轉移至肝髒所致,所以又稱轉移性肝癌,它的防治與原發性肝癌相似。

肝癌有什麼樣的臨床表現

原發性肝癌常以腹部疼痛、腹脹、上腹部腫塊、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等而就診,小肝癌往往是體檢如B超、CT等中發現。

轉移性肝癌的臨床症狀取決於原發癌的部位,轉移灶的數目、部位和分布,以及肝髒的受累程度。早期的轉移性肝癌一般無明顯的肝病臨床症狀,發現時多半已經有肝內轉移。常見臨床症狀有腹痛、腹水、黃疸及腹部腫塊。

肝癌有什麼治療原則

(1)手術切除

國內學者對此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對原發性肝癌不伴有肝硬化、癌腫侵襲並未超過肝髒包膜、無轉移的證據者,不論癌腫的大小,或有一個肝葉內雖有多個癌結節,都可做手術切除。組織學類型分級並不妨礙手術指征,橫膈受侵犯或有破裂入腹膜者仍有治愈的可能性。如合並一般肝硬化,肝髒代償功能良好,並非手術切除的絕對禁忌症。對手術預後的判斷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如腫瘤自身的情況(分期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分化程度、生長速度和方式、核分裂相等)、身體狀況、手術方式與創麵大小、出血感染、醫院條件、手術者水平等等,都會對手術治療的預後產生影響。一般文獻報道,手術後5年生存率為8%—40%。

(2)非手術治療

對不能手術的肝癌患者還有以下幾種治療方法。

①肝動脈結紮及暫時性阻斷術,目的是造成腫病局部組織缺血壞死,使癌腫生長速度減慢或縮小。

②對靜脈支的結紮術,可以減少癌腫周邊血液供應,以防止癌腫向周圍蔓延,然後減少癌腫中央血液供應。

③肝血管灌注治療,直接向癌腫注入抗癌藥物,抑製其生長。

(3)放射治療

即俗稱“放療”。對不宜手術,而身體狀況較好,能耐受放射反應,肝功能正常,無黃疸及腹水、腫瘤發展較慢、局限性、無遠處轉移者,都可放療。

(4)化學藥物治療

即俗稱“化療”。對不宜手術或放療,或已有肺腦等處轉移,而又無化療禁忌症時可以采用。其中有多種不同化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