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肝病的基礎知識5(3 / 3)

(5)免疫療法

是新近發展起來的一種治療方法。原理是以一異種“免疫”RNA接種患者體內,傳遞某種特異的抗癌免疫性。此法療效不甚滿意。

(6)中醫中藥治療

針對肝癌治療的療效尚不確定,一般用作輔助治療來改善體質、減輕症狀或降低放化療後反應。

怎樣治療肝癌

(1)外科治療

目前外科治療仍然是肝癌治療的首選措施和最有效的手段,尤其是小肝癌。小肝癌一般采取最小限度的切除方式,大肝癌則主要采用肝葉切除。手術適應症為:

①病變較為局限,主要在一葉或半葉,未侵犯第一及第二肝門和下腔靜脈。

②小肝癌的早期切除。手術切除是小肝癌的最好治療方法,手術切除後,有相當多的病例可望治愈,一般主張小肝癌一旦確診,盡快進行手術。

③“不能切除”的肝癌縮小後的二期切除、複發癌的再切除等。

④一般情況較好,無黃疸和腹水,肝功能基本正常,可以進行手術治療。

由於肝癌複發的土壤廣泛存在,單一的肝腫瘤切除難以達到根治肝癌的目的,有資料報道肝癌切除後5年複發率高達70%。所以手術切除後,最好能運用肝動脈栓塞化療或化療等方法,以防止病情複發。

(2)介入治療

腫瘤的介入治療源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現已成為當前腫瘤綜合治療中有效措施之一。介入治療方法的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血管內介入與非血管性介入兩大類。前者主要有經肝動脈栓塞療法(TAE)、經導管動脈內化療栓塞法(TACE)等;後者主要包括經皮無水酒精注射療法(PEIT)、經皮高溫生理鹽水注射(PSIT)、高強度聚焦超聲(HIFU)、激光療法(LITT)、微波凝固療法(ILP)、瘤內射頻治療、經皮乙酸注射療法(PAIT)、冷凍療法等。現簡要介紹經肝動脈栓塞療法(TAE)和經皮無水酒精注射療法(PEIT)。

(1)經肝動脈栓塞療法(TAE):經動脈插管,將導管插入到腫瘤的供血動脈,注入一定的物質,使腫瘤發生缺血、壞死的方法。根據其注入方式、藥物種類不同,衍生出多種方法,如碘化油化療栓塞(LP.TACE)、明膠海綿化療栓塞(TOCE)等。目前,TAE已成為不能切除肝癌的常用療法。其5年生存率為5%~15%。主要適用於不能手術切除之膨脹型或包膜型肝癌。但由於癌周邊部和包膜主要依賴門脈供血,且多次栓塞後腫瘤可建立側支循環,因此,TAE不能治愈肝癌。常作為綜合治療中的手段之一,當腫瘤縮小(<5厘米)時,應積極采取二期手術或PEIT。TAE可使肝硬化加重、肝功能損害,故失代償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C級、嚴重門脈一高壓的患者應作為禁忌。在高分化肝癌(e—HCC)、小肝癌灶(<1.5厘米),由於缺乏明確腫瘤血管,以及被膜外浸潤部、衛星結節有門脈血管參與其營養,此時TAE抗腫瘤效果極差。近年導管置入方法有了很大進步,療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2)經皮無水酒精注射療法(PElT):主要適用於瘤徑≤3厘米,癌灶數在4個以內,肝功能ChildA、B級的患者及手術切除後複發的患者,據資料其療效已達到同類病例做手術切除者相同的生存率。本療法的主要優點在於對非癌部肝組織影響較小,而且導致肝儲備力降低的情況也較少見,並具有安全、經濟及可重複性等優點。主要並發症有腹腔出血、右胸腔積液、膽管炎、膽管內出血、腹壁及腹腔內種植等,發生率為1.3%~2.4%。但是無水酒精不易彌散到整個腫瘤,故治療難以徹底。

(3)生物治療

生物治療是在免疫治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很有前景的療法,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調節機體自身的生物反應來提高腫瘤宿主的防禦能力,從而抑製腫瘤生長或殺傷腫瘤細胞。在防止腫瘤發生、轉移、複發方麵具有重要意義。主要的有細胞因子療法、免疫活性細胞過繼療法、單克隆抗體及其交聯物單抗技術、基因治療等,是肝癌治療的發展方向。

(4)放射治療

原發性肝癌不屬於放射敏感性腫瘤,並且正常肝組織受射線輻射後有可能產生放射性肝炎,重者甚至會肝功能衰竭。故放射療法作為一種姑息療法,具有對症治療的價值,目前局限於不適宜手術治療,又不宜或不願作介入治療的肝癌患者。對肝功能損害明顯,肝硬化失代償期或並發有肝昏迷、消化道出血者不適宜本法。並且在應用過程中要密切注意肝功能及白細胞等狀況。

(5)化學治療

化療是一種傳統的肝癌治療方法,由於大多數肝癌不能手術切除,故化療仍有一定效果。但肝癌是一種對抗癌藥敏感性極低的癌症之一,可能與多藥耐藥基因(MDR)有關,所以化療效果較差。為了克服化療效果較差的問題,常常采用化療藥物經肝動脈插管灌注,療效較好。常用的化療藥有順鉑(PDD)、阿黴素(ADM)、絲裂黴素(MCC)、5-氟脲嘧啶(5—Fu)、博萊黴素(BIM)等。臨床上多種化療藥物聯合應用可提高療效,例如FAM方案(原發性肝癌常用化療方案)中阿黴素、5-氟脲嘧啶、絲裂黴素的聯合應用,BAF方案(FAM的改良方案)中阿黴素、5-氟脲嘧啶、博萊黴素的聯合應用。

(6)肝移植術

肝移植術是一項正在興起的新方法,適應症和禁忌症的確立對肝癌患者肝移植的成功至關重要。許多學者傾向於將腫瘤直徑>5厘米列為肝癌肝移植的禁忌證。在我國原發性肝癌主要由乙型肝炎肝硬化而引起,因受體本身有HBV感染,易致乙型肝炎複發而使供肝失去功能,故肝移植的效果較歐美國家差。加上費用昂貴,供肝來源困難,限製了肝移植術在肝癌治療中的應用,故一般采用手術或TACE等療法,當然對於那些病變波及左右半肝,伴有肝硬化,肝功能損害嚴重,做腫瘤切除困難且易發生術後肝功能衰竭者仍然需要進行肝移植治療。

(7)中醫治療

肝癌中醫辨證可以分為氣滯血淤(治以行氣散結,活血化淤)、肝膽濕熱(治以清熱利濕,化瘀解毒)、肝鬱脾虛(治以疏肝健脾)、肝腎陰虛(治以滋養肝腎)、熱毒蘊積(治以火解毒,清熱利濕)脾肺氣虛(治以健脾益肺)等。中成藥可以選用肝複樂片、去甲斑蝥素等。

怎樣預防肝癌

(1)肝癌的病因學預防

飲食與肝癌的發生有較大關係,目前認為黃曲黴素(黴變的花生、大米、玉米、小麥等食物中含量很高)、亞硝胺(燒焦、碳化、煙熏、鹽漬、醃製的食品含量較高)、乙醇(經常飲酒)等與原發性肝癌的發病關係密切。美國癌症協會提出的八條防癌飲食指南可供參考。

①正確選擇食品,加強身體鍛煉,保持適當體重。

②不要吃固定不變的食物。

③每天保持3~5種蔬菜,2~4種水果,特別是富含維生素A的綠色、黃色蔬菜和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

④吃高纖維素食品如穀物、豆類、水果、蔬菜,達到纖維日攝取量20~30g。

⑤降低總脂肪攝入,脂肪不超過30%卡路裏,飽和脂肪酸不超過10%卡路裏,膽固醇不超過300毫克。

⑥限製酒精飲料的消耗,如需飲用,女性每天不超過1盎司,男性不超過2盎司。

⑦限製粗製鹽、煙熏和含硝酸鹽食物的消耗。

⑧慎用食品添加劑、維生素E、醃製品、人工幹酪、咖啡、膽固醇和高溫烘烤食品。

此外環境因素如空氣汙染、缺硒可使肝癌發病率上升。在我國肝炎病毒以及肝硬化也是原發性肝癌的罪魁惡手。所以食用符合衛生要求的食品,避免環境汙染,忌酒,接種乙肝疫苗等均是預防的有效措施。

(2)注意對肝癌高危對象的隨診

我國是病毒性肝炎高發區,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與肝癌的發病關係亦十分密切。由於肝癌好發於中老年,故對40歲以上,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學檢查陽性者或有慢性肝病史者可作為肝癌的高危對象。

但我國城鄉居民在一般體查時隻習慣做乙型肝炎的血清學檢查,而大多未做丙型肝炎的血清學檢測,因此對乙型肝炎病毒學檢查陰性,但卻有慢性肝炎情況者應進行丙型肝炎病毒學檢查。

檢查時最好采用B超與肝癌血清標誌物AFP檢查相結合的方法。因為在我國的肝癌病例中,約30%的病例AFP是陰性,單純的AFP檢測將使這些病例被漏檢。AFP與B超聯合檢測可使95%以上的早期肝癌被檢出。

對肝癌高危對象的檢測一般主張每6個月一次。據上海醫科大學肝癌研究所的研究,肝癌的自然病程約兩年,其中從普查能檢出肝癌到出現肝癌的臨床症狀時間約為8個月,故每年檢測一次難以保證每個被檢出的病例皆尚在亞臨床期。而如果對高危對象人群中每6個月檢測一次,則可使肝癌基本上都在亞臨床期被檢出。

(3)早發現、早治療

肝癌的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非常重要。早期肝癌經過手術治療,療效確切,治愈率高,所以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防治肝癌的重要措施。患者到臨床症狀明顯,出現上腹部腫塊、疼痛、消瘦或黃疸、腹水,此時多屬於中、後期,肝髒損害明顯,腫瘤已經在肝內傳播或擴散到其他器官,大多已經失去治療機會。

早期診斷常用B超和AFP進行初篩,一旦可疑病例,進一步做CT、磁共振或肝髒活體組織學檢查。

(4)肝癌並發症的預防

由於肝癌多死亡於並發症如:全身功能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和肝癌自發性破裂等,所以加強對肝癌並發症的預防對提高肝癌生存期有較大意義。加強營養,控製感染,防止腹水及肝癌自發性破裂。

(5)手術後預防複發

手術後有部分肝癌容易複發,據資料分析,肝癌的高危複發因素有:大肝癌、CT顯示或手術中見到腫瘤無明顯的邊界,切開門靜脈或膽管有癌栓,腫瘤有衛星結節,腫瘤標本病理切片檢查可見癌旁及遠肝部位的脈管內有癌栓或子灶;癌細胞分化差,p53基因突變,增殖細胞核抗原表達指數、腫瘤微血管密度高等。對出現這些情況的複發高危病例,應采取相應的介入療法、化療等以降低肝內複發率,提高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