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肝病的基礎知識6(1 / 3)

第一章肝病的基礎知識6

什麼是脂肪肝

脂肪肝是由肝髒本身原因或肝外以外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代謝異常,過量脂肪(主要為甘油三酯)在肝髒內持久沉積所致的疾病。在歐美國家,以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性脂肪肝多見,在我國肥胖性脂肪肝、肝炎後脂肪肝等更為常見,據歐洲和國內學者統計,目前脂肪肝發病率約占平均人口的10%。

哪些因素引起脂肪肝

引起脂肪肝的病因較多,有時可有2種以上的病因同時出現,主要病因有以下方麵:

(1)飲食:高脂高糖飲食或長期營養不良,均可以導致脂肪肝。前者容易理解,高脂高糖飲食容易使體內脂肪過多,導致在肝髒內的沉積;而對後者有人很不理解,說“我不喜歡高脂高糖飲食,怎麼可能得脂肪肝?”其實饑餓或消化吸收障礙、低蛋白飲食、食物中缺乏去脂物質、缺乏維生素均可以導致肝髒內脂肪代謝障礙而產生脂肪肝。此外,酒精中毒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據研究,飲酒量每天30克,持續10天者就可以發生脂肪肝。超過180克持續10天者全部由酒精性脂肪肝發展成為酒精性肝硬化。健康人每天攝入乙醇100~200克,連續10~20天,不論其飲食是否有足量的蛋白質,均可發生脂肪肝。

(2)化學藥品:某些激素、某些鎮靜劑以及某些肝毒類物質如四氯化碳、氯仿、苯、鉛、砷等均可破壞肝細胞的脂肪代謝。

(3)感染:病毒性肝炎、結核、肺炎、慢性膽囊炎、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慢性胰腺炎等,尤其是病毒性肝炎,在急性肝炎恢複期和慢性乙型、丙型肝炎者中,由於營養調節不當,攝入脂肪過多,活動過少或炎症導致肝細胞的變性均可誘發肝炎後脂肪肝。

(4)內分泌疾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腦垂體前葉功能亢進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等,其中高脂血症是最重要的誘因。

(5)其他:如嚴重貧血、嚴重缺氧、肝豆狀核變性、某些醫源性疾病等。

脂肪肝有什麼樣的臨床表現

輕度脂肪肝多無臨床症狀,有的僅有疲乏感,容易被忽視(因此對肥胖者來說,出現這種不明原因的疲乏感,最好做B超以進一步確診);中度的脂肪肝病人可有上腹部脹滿,食欲下降;重度者則因肝髒的損害而出現腹部脹滿疼痛、惡心嘔吐、肝髒腫大。

脂肪肝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尤其是B超和CT的檢查是其重要的診斷方法。

脂肪肝的治療原則

脂肪肝的治療,目前尚缺乏確實有效的方法或藥物,一般多采用病因洽療或支持治療。

(1)去除病因

對某些可以去除的能引起脂肪肝的病因,應及時消除,如減,輕肥胖、控製感染、避免某些藥物、限製飲酒、積極治療糖尿病等。

(2)飲食療法

進食以高蛋白、低糖、低脂為宜、但也要注意富於營養。對於肥胖病人則應限製其熱量,以逐步減輕體重,使達到標準體重左右。

(3)適當選用降脂藥物

目前國內外臨床使用降脂藥主要有5類:

①膽汁酸隔離劑,主要有消膽胺、降膽寧等;

②煙酸等,主要有煙酸、樂脂平等;

③纖維酸衍生物,主要有必降脂、諾行、力平脂,環丙貝特、安妥明等;

④普羅布可(丙丁酚);

⑤HMG—CoA還原酶抑製劑,主要有洛伐他汀(美降脂)、辛伐他汀(舒降脂)、普伐他汀(普拉固)和氟伐他汀等。上述5類藥物作用機製不同,降脂效果也各有差異。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根據自身狀況選用。

(4)維生素

很多種維生素都有保護肝細胞和促進肝細胞的去脂作用。如維生素B12常與葉酸合用,維生素C可促進膽固醇轉化為膽汁酸,故能加強肝髒清除膽固醇的作用,其他如核黃素、吡多醇或多種維生素也有去脂作用。

(5)其他藥物

西藥如利肝生(其中含蛋氧酸、膽堿、B族維生素)肝寧(內含肝水解產物、膽堿、肌醇、維生素B12等)、複方膽堿(內含重酒石膽堿、蛋氨酸、維生素B12肝粉等)。中藥類近年研製的中成藥品種較多,適當選用,可能有一定的輔助治療價值。

(6)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也出現較大的病情變化,應當根據患者的臨床狀態,選擇針對性強的治療手段。如患者消化道症狀明顯,給予對症治療;熱量不足者補充熱量,必要時可靜脈滴注高滲葡萄糖和維生素C,同時適當休息。如果出現肝硬化指征,就要按肝硬化來接受治療了。

怎樣治療脂肪肝

(1)病因治療:針對引起脂肪肝的病因如飲酒、某些藥物、肝炎病毒、高血脂、糖尿病等而祛除或控製,是脂肪肝治療的關鍵之一,可參見本書有關章節。

(2)去脂或降脂藥物:可以選用膽堿、肝樂、肌醇、東寶肝泰或力平脂(非諾貝特)、肝得健、脂必妥等藥物。在使用這類藥物注意,降脂藥物對脂肪肝而伴有高脂血症者比較適宜。最近的研究發現,降脂藥可以使血脂更集中於肝髒以進行代謝分解,反而促使脂質貯積於肝髒並損害肝功能,因此對於高脂血症伴脂肪肝的病例臨床是否用降脂藥物存在一定的爭議,宜進一步研究。同時尋求更安全更緩和的途徑,如飲食控製和改善生活方式,包括控製體重、運動、戒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