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獲取財富的條件6(1 / 3)

第九章 獲取財富的條件6

毅力

“我又掉進了陷阱裏,”埃德姆德·基恩神情激動,奔向驚駭萬分的妻子,一邊大喊著,“瑪麗,你應該坐在你的馬車裏,而查爾斯應該去伊頓。”埃德姆德·基恩是如此認真執著地對待他的工作,最終在同輩人中聲名鵲起。他隻是一個矮矮的黑人,而且他的聲音非常刺耳,但是年輕的時候,他就下定決心在馬辛格的戲劇中扮演吉爾斯·歐凡裏奇先生,這個角色從未有人扮演過。他堅持不懈地努力著,沒有什麼事情能使他沮喪退縮。這份努力使他的表演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一刻到來的時候,整個倫敦都為之傾倒。

“我很遺憾地告訴你,你不適合幹這行。”當謝裏丹在國會發表完他的第一次演說後,一位名叫伍德弗爾的記者這樣跟他說,“你最好還是幹你的老本行。”謝裏丹把頭深深地埋在兩手間,沉思了片刻,抬起頭說道:“這在於我自己,幹好幹不好在於我的努力。”正是這個人,在國會中發表了反對華倫·海斯丁的長篇演講。演說家福克斯盛讚這篇演講是迄今為止眾議院裏最為精彩的演講。

伯納德·帕利斯曾經說過:“除了天與地,我沒有其他書籍,而這些對眾人都是開放的。”1828年,也就是伯納德·帕利斯滿18歲那年,他離開了自己位於法國的家。盡管當時他隻是一位玻璃彩飾工,但卻有著藝術家的靈魂。而一個高貴古典的意大利茶杯改生。在他看到茶杯的那一刻起,他就決心要找到那種使其熠熠的釉質,他滿懷熱情地投入其中。一個月過去了,一年過去了,他做了無數個實驗,試圖破譯那種釉質的成分。他自己做了一個熔爐,但是失敗了,於是又重做了一個。很長一段時間過去後,很多木頭被燒成了灰燼,許多個陶器被毀壞了,伯納德·帕利斯開始變得一貧如洗。他買不起燃料,不得不在公共熔爐上繼續他的實驗。他所得到的隻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然而他總是立即決心重新開始。不久,在一次出爐的300多件陶器中,終於有一塊覆蓋著美麗的陶釉。

為了完善他的發明,伯納德·帕利斯親手一磚一瓦地造起了一座用草做燃料的火爐。最後考驗的時刻來臨了。不幸的是,盡管伯納德·帕利斯的火爐整整燃燒了6天,但是他的陶釉卻沒有熔化。錢花光了,他借了一些,又買了陶罐和木頭,試圖能夠融化陶釉。他再次點燃了火爐,用完了燃料,卻再次一無所獲。於是他拆掉了自家花園的木柵欄,塞進了火爐裏,結果還是徒勞。接著屋裏的家具也被塞進了火爐。當他把廚房裏的架子劈碎,扔進火爐時,巨大的熱量終於融化了這塊陶釉。伯納德·帕利斯最終發現了這個重大的秘密。堅持又一次獲得了勝利。

一個出版商在給他的一位代理商的信中寫道:“如果兩個星期沒有賣出一本書,但是你仍然堅持在工作,那麼你一定會取得成功。”

“弄清楚你要做什麼,然後集中全力去做。”卡萊爾曾經說過。

“任何人,如果決心在繪畫上或是其他一些藝術領域有所成就,”雷諾茲說,“那麼他必須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做的這一行中,從他早亡醒來這一刻起直到晚上入睡。”

“我沒有任何秘訣,隻是辛勤工作。”畫家透納說過。

“如果一個人麵對兩件事時總是猶豫不決,不知該先做哪件,”威廉姆·沃特說道,“他將一事無成。而一個人,雖然很有決心,但如果他的決心總是受到持反對意見的朋友的影響——在不同觀點之間搖擺不定,在不同計劃之間難以取舍,而像羅盤上的指針一樣隨風轉向,反複無常——那麼他一定成就不了大事業。與其事事都想做成,不如停在原地,靜觀其變,甚至後退一步,也未嚐不可。”

正是因為堅持,人類才能建起埃及平原上壯觀的金字塔、耶路撒冷華麗的聖廟、中國雄偉的紫禁城;正是因為堅持,人類才能征服風雨肆虐、聳立雲端的阿爾卑斯山,在茫茫的大西洋中建起一條水上公路,夷平新大陸的莽莽叢林,在那兒建立起一個個國家和民族。堅持,能使一塊大理石變成一件精美絕倫的天才作品,能使一塊帆布上誕生最貼近自然的畫卷,能在金屬的表麵上刻下精彩絕倫、難以言表的圖案;堅持,使數以百萬計的紡錘轉了起來,使許許多多航天飛機在空中翱翔,給成千上萬的貨車配置了“鐵馬”,使它們在城鎮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穿梭來往;堅持,在滿是花崗岩的群山中挖通隧道,以光速征服了空間。也正是因為堅持,經過100多個國家的航行探險,人類探索了每一片海域,開發了每一塊大陸。堅持使人類從自然的千姿百態中總結出許多科學知識,掌握它的規律,預測它的將來,探測它不為人知的領域,並且計算它們的距離、尺度和速度。

經過努力得到的一美分比輕易得到的一美元更為牢靠。一匹速度雖慢但堅持行走的馬將勝過風馳電掣、急速前進的賽馬。天才一日千裏,但會焦躁、會疲憊,而有毅力者堅持到底,必將獲勝。時時刻刻都在奔跑著的馬會贏得比賽的勝利。毅力堅強的人贏得榮譽,拚盡全力的最後一擊往往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您的眾多發明是不是經常來源於靈感?”一位記者曾經這樣問托馬斯·愛迪生,“當你徹夜不眠時,是不是就會有靈感突然出現在您的腦海裏?”

“如果我覺得一件事情值得去做的話,我就不會隨隨便便地去對待它。”愛迪生回答道,“沒有一件發明來自於偶然事件,除了照相機之外。當我已經下定決心,認為某件事值得我去努力的時候,我就會堅持做試驗,直到得到我想要的結果為止。我一直都在發明那些我認為有用的東西。我從來沒有時間去想要創造什麼電器領域的奇跡,僅僅因為它們價值連城或為了嘩眾取寵。我喜歡發明,”這位偉大的發明家繼續說道,“我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因。但凡任何事隻要我開始做了,我就會一直惦記著,而且很難把它從腦海裏清除,除非把它做完。”

一個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工作中的人一定會有所成就。而如果這個人具備一定的能力和常識的話,那麼他的成就往往會更大。

布爾沃是如何奮力地與命運抗爭,從而改變了自己的一生!他的第一本小說遭到了失敗,他早期的詩歌創作也非常不成功,他年輕時的演講更是遭到對手的嘲諷和譏笑。但就在嘲諷和失敗中,他奮力向前,孜孜不倦,最終功成名就,終成正果。

吉本整整花了20年的時間才寫出了《羅馬帝國興亡史》,諾亞·韋伯斯特則用了36年才完成他的字典,花費自己整整半生的時間來搜集和定義那些浩瀚如海的詞語,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耐心!喬治·班克羅夫特寫《美國曆史》花了26年,紐頓在創作《古代諸國年表》時曾15次易其稿。提香在給查爾斯五世的信中寫道:“尊敬的陛下,我把這幅《最後的晚餐》贈送給您。這是我差不多用了7年的時間創作完成的。”提香創作另一幅名畫則用了整整8年。喬治·史蒂文森花了15年的時間來完善他的火車機車,瓦特則用了20年的時間才發明了蒸汽機。哈維在公布他關於血液循環的發現之前,曾經用了8年多時間來做實驗,但結果卻被同時代的醫生視為精神錯亂的大騙子。在遭受了25年的嘲諷和歧視之後,他的發現終於被醫學界所承認。

牛頓發現重力定理時年僅21歲,但其中關於地球圓周測量的一個輕微錯誤影響了這一理論的正確性。20年後牛頓終於更正了這一錯誤,宣布行星按照一定軌道運行的原理和蘋果落地的道理是一樣的。

著名演員索斯恩曾經說,由於能力不足,自己早期的戲劇生涯是在一次次的被解雇中度過的。

“永遠不要依賴你的天資,”約翰·魯斯金曾引用約書亞書雷諾茲

的名言說,如果你有才能,勤奮可以錦上添花;如果你沒有才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