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交禮儀展現外在美1(3 / 3)

在你的一生中,無論在何種情形下,你都要不惜一切代價進入能夠激發自己潛能的氛圍中,努力接近那些了解你、信任你、鼓勵你的人。這對你日後的成功具有莫大的影響。

努力尋找別人的優點

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努力尋找別人的優點,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如果能多關注別人的優點,對別人持批評態度的傾向和煩躁的心情就會隨之消失,就能得以心情舒暢地工作和生活。

能看到別人的優點不是為了別人,實際上也是為了自己。尋找別人的缺點進行批評,自己不僅不會有愉快的心情,反而會使自己心情煩躁。對別人持有批評的態度,有時是自己嫉妒別人。因為你嫉妒人家,所以會專找別人的缺點和不足,以平衡自己的嫉妒心理,豈不知被批評的一方察覺不到你的批評,反而使批評者本人心情鬱悶、煩躁不安。

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觀點,努力尋找別人的優點,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非常有益。如果能多關注別人的優點,對別人持批評態度的傾向和煩躁的心情就會隨之消失,就能得以心情舒暢地工作和生活。

同樣是8小時在公司中工作,比起與上司、前輩、同僚、晚輩或其他部門的人相互仇視地工作,和別人友好相處地工作心情要舒暢、愉快得多。工作的效率和疲勞程度,在人際關係和諧融洽的和“相互仇視”的兩種氛圍中會截然不同。人際關係和諧融洽,工作效率自然會提高,也不會感覺身心疲憊。相反,在相互仇視的氛圍中工作,工作效率自然會下降,本人也會感覺身心極其疲憊。

從這種意義上講,對別人持有批評傾向的人應該努力從批評別人的陰影中擺脫出來。

經常能聽到有些前輩抱怨:“他從來不跟我打招呼。”當然,晚輩不主動向前輩打招呼是晚輩的不好。可是,晚輩也許有晚輩自己的理由。作為前輩如果能主動向晚輩打招呼,問聲:“早上好!”將會怎樣呢?那晚輩以後會主動向你打招呼、問好的。批評別人、發些牢騷不但什麼問題也不能解決,反而使自己的心情越發不愉快、越發煩躁鬱悶。一旦因為什麼事,煩躁鬱悶的心情爆發出來,你與對方的關係就會很緊張、很尷尬。所以,應該胸襟寬廣一些、豁達一些,自己先邁出一步。自己能積極主動和對方打招呼,煩悶抑鬱的心情就會自然消失,心情就會輕鬆愉快起來,工作也會順心如意,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

做一名認真的聽眾

當你下次開始跟別人交談的時候,別忘了這點。因此,如果你要別人喜歡你的話,請記住這條規則:“做一個好的聽眾。鼓勵他人談論他們自己。”

成大事者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談話家,就請做一個注意聽話的人。正如查爾斯·諾山李所說的:“要令人覺得有趣,就要對別人感興趣。”提出別人再次回答的問題,鼓勵他談談他自己和他的成就。

一個成功商業性會談的秘密是什麼呢?根據那位和藹的學者查爾斯·伊裏亞特的說法,“成功的商業性交談,並沒有什麼神秘……專心地注視著對你說話的人,是非常重要的。再也沒有比這麼做更具恭維效果了。”

艾略特是個熟練的傾聽藝術大師。美國數一數二的小說家亨利·詹姆士回憶道:艾略特的傾聽並不是沉默的,而是以活動的形式。他直挺挺地坐著,手放在膝上,除了拇指或急或緩地繞來繞去,沒有其他的任何動作。他麵對著對方,似乎是用眼睛和耳朵一起聽他說話。他專心地聽著,並一邊聽一邊用心地想你所說的話。最後,這個對他說話的人會覺得,他已說了他要講的話。

淺顯而易懂,你不必上四年的牛津或劍橋大學就能夠發現這點。

但是我們知道,有些商人去租借昂貴的地方,幹練地購買他們的貨品,商店裝潢得漂漂亮亮的,花了大量的廣告費,但卻雇用一些不懂得聽別人說話的店員——那些店員打斷客人的話,跟人家爭執,給人難堪,隻會把客人趕出去。

我們注意到,常發牢騷的人,甚至最不容易討好的人,在一個有耐心、具有同情心的聽者麵前都常常會軟化而屈服下來。這樣的聽者,在被人家雞蛋裏挑骨頭甚至罵得狗血淋頭的時候,都會保持沉默。舉例說明:紐約電話公司在幾年前發現,該公司碰上了一個對接線員口吐惡言的最凶惡的用戶。他怒火中燒,威脅要把電話連根拔起,拒絕繳付某些費用,說那些費用是無中生有的。他寫信給報社,到公共服務委員會做了無數次的申訴,也告了電話公司好幾狀。

最後,電話公司最幹練的“調解員”之一,被派去會見那位惹是生非的用戶。這位“調解員”靜靜地聽著,讓那位暴怒的用戶痛快地把他的不滿全部吐出來。電話公司的“調解員”耐心地聽著,不斷地說“是的”,同情他的不滿。

“他滔滔不絕地說著,而我傾聽著,幾乎有3個小時。”這位“調解員”把他的經驗敘述出來。“然後,我又繼續傾聽下去。我見過他4次,在第四次全麵結束之前,我已經成為一名他要成立的一個組織的會員,他把它叫做‘電話用戶保障協會’。我現在仍然是這個組織的會員,而就我所知,除了那位老兄之外,我今天是世界上這個組織的惟一會員。”

“我傾聽著,對他的這幾次見麵中所發表的每一個論點抱著同情的態度。他從來沒見過一個電話公司的人跟他這樣談話,於是他變得友善起來。在第一次會麵的時候,我甚至沒有提出我去找他的原因,第二次和第三次也沒有。但是第四次的時候這件事就完全解決了,他把所有的賬單付了,而且撤銷了對公共服務委員會的申訴。”

無疑地,那位老兄自認是一位神聖的主持正義者,維護大眾的權利,免得受到剝削。但事實上,他所要的是一種重要人物的感覺,他先以口出惡言和發牢騷的方式得到這種重要人物的感覺。而當他從一位電話公司的代表那兒得到了這種感覺後,那無中生有的牢騷就化為烏有了。

辛格曼·佛洛伊德要算是近代最偉大的傾聽大師了。一位曾遇到過佛洛伊德的人,描述著他傾聽別人時的態度:那簡直太令我震驚了,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他的那種特質,我從沒有在別人身上看到過,我也從沒有見過這麼專注的人,有這麼敏銳的靈魂洞察和凝視事情的能力。他的眼光是那麼謙遜和溫和,他的聲音低柔,姿勢很少。但是他對我的那份專注,他表現出的喜歡我說話的態度——即使我說的不好,還是一樣,這些真的是非比尋常。你真的無法想像,別人像這樣聽你說話所代表的意義是什麼。

請記住,跟你談話的人,對他自己、他的需求和他的問題,更感興趣千百倍。他對自己頸部的疼痛,比對非洲的40次地震更感興趣。當你下次開始跟別人交談的時候,別忘了這點。因此,如果你要別人喜歡你的話,請記住這條規則:“做一個好的聽眾。鼓勵他人談論他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