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盡職的報答1(1 / 3)

第二章 盡職的報答1

黑夜沉沉,伸手不見五指。峽穀對麵,敵人的營火在熠熠閃亮。夜空中彌漫著陰冷的濕氣。德國士兵威廉·包姆正隻身在當班放哨。他的衣褲已被夜霧打濕,身上一陣陣地發冷。

他想起了舒適溫暖的家,屋子後麵有個不大的蘋果園,晚上常常有夜鶯來婉轉歌唱。那時候,每晚村裏那口大鍾敲響十下之前,他便已經鑽進了熱烘烘的被窩……

“假如皇帝在這樣一個夜晚來到這個地方,”他不由自言目語起來,“他一定也會同我一樣地討厭戰爭!”“你怎麼知道他討厭戰爭呢?”他忽然聽到附近有人用渾厚的喉音說話。包姆立即恢複了常態。他舉起槍來,口氣嚴厲地喝道:“站住!你是誰?”“你的朋友。”那人走了過來。“那麼,朋友,請說出口令。”“普魯士之鷹!”“請走吧,朋友,沒事了。”

但那人並不離開,反而走得更近了。等他走到眼前,哨兵看到這人穿著騎兵的鬥篷,一頂帽子遮住了他的雙眼。“看來你站崗的地方特別潮濕,朋友,”那陌生人說,“為什麼不抽袋煙增加點暖意?”“抽煙?”士兵說道,“喂,你是從哪個角落來的,兄弟?你不知道值勤時間抽煙是違反軍令的?”“不過,如果皇帝允許你抽點煙呢?”“皇帝!”這位士兵大聲說,“我的隊長會怎麼說?在皇帝知道這事兒之前,我的脊背早就被罰鞭打腫了!”

“得了,隊長又不在這兒,快拿出煙鬥來抽吧,老兄。我不會說出去的。”“渾蛋,你這無賴!”士兵發起怒來,“我懷疑你是來故意找我麻煩!請你滾遠點兒,免得吃苦頭!如果你再瞎扯,我就揍你!”那人卻哈哈大笑起來:“我倒要看看你怎麼揍呢!”

士兵掄起一拳,陌生人被打得後退了好幾步,帽子也被打飛了。“好呀,”那人的嗓音也變了,“老弟,你就等到天亮吧,你會得到報應的!”他說話時彎下腰,從地上拾起一件東西,接著消失在黑暗之中。

第二天早上,一名班長帶著四個士兵來找包姆,把他帶到司令部裏。所有的將軍都站在那兒,他們中間坐著一個身體瘦小,目光銳利的人。雖然他的衣著顯得十分襤褸,但包姆認出他就是德皇弗裏德裏克。

皇帝盯著這位不幸的哨兵說:“諸位先生,假如一名德國士兵動手打了他的皇帝,那該當何罪?”“處死!”將軍們眾口一詞。“好呀,這就是打我的那人,”皇帝的右手舉起一隻煙荷包,“這兒有他的名字,威廉·包姆。”‘恕罪呀,陛下!”包姆嚇得跪了下去,大叫起來:“我絕對沒有想到深夜裏同我說話的人會是皇帝陛下!”

“是的,我也認為你不知道是我。”皇帝走過來拍拍他的肩膀,“我倒希望,我的士兵們能都像你那樣地服從命令。我對你說過,你會得到‘報應’的。現在,你將被提升為中士,就從今天開始!”

幹每一件事都要盡職盡責,不是為了獲得意外的獎賞,而是為了對得起自己的工作。無論你千得好還是壞,你都必須在這件事上花費時間。如果你是一個被雇用者,別人還得因此付給你工資,還要為你提供工作條件。而你一旦沒有把工作幹好,或許你還得從頭再來,造成的損失是一次幹好的兩倍。

人生不止一條路

吉爾·金蒙特的信念改變了她整個生活的方向。1955年,十八歲的金蒙特已是全美國最受喜愛、最有名氣的年輕滑雪運動員了,她的照片被用做《體育畫報》雜誌的封麵。金蒙特躊躇滿誌,積極地為參加奧運會預選賽作準備,大家都認為她一定能成功。

她當時的生活目標就是得奧運會金牌。然而,1955年1月,一場悲劇使她的願望成了泡影。在奧運會預選賽最後一輪比賽中,金蒙特沿著大雪覆蓋的羅斯特利山坡開始下滑,沒料到,這天的雪道特別滑,剛過幾秒鍾,便發生了一次意想不到的事故,她先是身子一歪,而後就失去了控製,像匹脫韁的野馬,直往下衝。她竭力掙紮著想擺正姿勢,可無濟於事,一個個的筋鬥把她無情地推下山坡。在場的人都睜大著眼緊張地注視著這一幕。

當她停下來時已昏迷了。人們立即把她送往醫院搶救,雖然最終保住了性命,但她雙肩以下的身體卻永久性癱瘓了。金蒙特認識到活下去隻有兩種選擇:要麼奮發向上,要麼灰心喪氣。她選擇了奮發向上,因為她對自己的能力仍然堅信不疑。她千方百計使自己從失望的痛苦中擺脫出來,去從事一項有益於公眾的事業,以建立自己新的生活。幾年來,她整日和醫院、手術室、理療和輪椅打交道,病情時好時壞,但她從未放棄過對有意義的生活的追求。曆盡艱難,她學會了寫字、打字、操縱輪椅,用特製湯匙進食。

她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選聽了幾門課程,想今後當一名師。想當教師,這可真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她既不能走路,又沒受過師範訓練。她向教育學院提出申請,但係主任、學校顧問和保健醫生都認為她不適宜當教師。錄用教師的標準之一是要能上下樓梯走到教室,可她做不到。此時,金蒙特的信念就是要成為一名教師,任何困難都不能動搖她的決心。1963年,她終於被華盛頓大學教育學院聘用。由於教學有方,很快受到了學生們的尊敬和愛戴。她教那些對學習不感興趣、上課心不在焉的學生也很有辦法。她向青年教師傳授經驗說:“這些學生也有感興趣的東西,隻不過和大多數人的不一樣罷了。”

金蒙特終於獲得了教授閱讀課的聘任書。她酷愛自己的工作,學生們也喜歡她,師生間互相幫助、互相進步。後來,她父親去世了,全家不得不搬到曾拒絕她當教師的加裏福尼亞州去。她向洛杉磯學校官員提出申請,可他們聽說她是個“瘸子”就一口回絕了。金蒙特不是一個輕易就放棄努力的人,她決定向洛杉磯地區的九十個教學區逐一申請。在申請到第十八所學校時,已有三所學校表示願意聘用她。學校對她要走的一些坡道進行了改造,以適合她的輪椅通行,這樣,從家裏坐輪椅到學校教書就不成問題了。另外,學校還改變了教師一定要站著授課的規定。

從此以後,她一直從事教師職業。暑假裏她訪問了印第安人的居民區,給那裏的孩子補課。從1955年到現在,很多年過去了,金蒙特從未得過奧運會的金牌,但她卻得了另一塊金牌,那是為了表彰她的教學成績而授予她的。

無論現實如何殘酷,生活還得繼續。人們對生活的詮釋總是不盡相同,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會非常動人。一個普通人也許會羨慕名人的成就,一個殘疾人也許會羨慕正常人的健康。但是羨慕不要成為自怨自艾的開始,跟另外一些人相比。你的境況也許還算不錯,那麼何必放棄自己呢?

兩次獲得成功的人

他的名字叫約翰尼·卡許,出生在陽光普照的棉鄉。他從小就經常下地勞動,高中畢業後,他參軍離開了家鄉,不久部隊派他去了德國。在那兒的一個軍人商店裏,他買到了自己有生以來第一把吉他。你看,他這個人早有一個夢想——一個在家從父親買的收音機裏第一次聽到音樂時就產生的夢想:他想當個歌手。

有一次,他在教堂裏看了一個歌唱小組的演唱,他親眼目睹了落幕時觀眾紛紛要求歌手簽名的熱烈情景。這也是他希望得到的榮譽。於是,他決定要好好練習唱歌,要讓觀眾也來請他簽名。他開始在德國自學彈吉他,並練習唱歌,他甚至自己創作了一些歌曲。

服役期滿後,他開始努力工作以實現當一名歌手的夙願,可他沒能馬上成功。沒人請他唱歌,就連電台唱片音樂節目廣播員的職位也沒能得到。他隻得靠挨家挨戶推銷各種生活用品維持生計,不過他還是堅持練唱。他組織了一個小型的歌唱小組在各個教堂、小鎮上巡回演出,為歌迷們演唱。

最後,他灌製的一張唱片奠定了他音樂工作的基礎。他吸引了兩萬名以上的歌迷,金錢、榮譽、在全國電視屏幕上露麵——所有這一切都屬於他了。他對自己堅信不疑,這使他獲得了成功。

然而,卡許接著又經受了第二次考驗。經過幾年的巡回演出,他被那些狂熱的歌迷拖垮了,晚上需服安眠藥才能人睡,而且還要吃些“興奮劑”來維持第二天的精神狀態。他開始沾染上一些惡習——酗酒、服用巴比妥酸鹽(催眠鎮靜藥)和安非他明(刺激興奮性藥物)。他對這些藥物的依賴性非常強烈,竟常常破門闖入藥店獲取所需的藥片。他漸漸失去了觀眾,也不再獲獎。他的朋友都試著幫助他,但他根本聽不進去,他的惡習日漸嚴重,以致於對自己失去了控製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