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為了舒適的生活,背叛了崇高的理想,這首先就是懦夫的行為。就算他以後交了好運而小有成就,也會因為其內心的蒼白而難以更進一步。
巴爾紮克的早年噩夢
巴爾紮克把自己的童年稱為“人的命運中所遭受到的最可怕的童年”。母親婚前尚有一點浪漫氣息,婚後不久就變得貪婪苛刻、冷酷自私。
巴爾紮克出生後就被送到圖爾城近郊由人撫養,四歲時歸家又被送去寄宿。七歲時,巴爾紮克進了旺多姆的寄宿學校,受到斯巴達式的嚴格的紀律管束。孩子們沒有假期,巴爾紮克幾年中幾乎沒回過家。漠不關心的母親沒有捎來充足的衣物,以致他在冬天兩腳生滿凍瘡。習慣鄉間自由生活又生性敏感的巴爾紮克,更覺“嚐盡了身心兩方麵的痛苦”。天才兒童顯現的獨特個性更為嚴厲的校規和冷酷的教師所不容,他每星期要被關三四天禁閉。
但是,他在另一個境界——書的王國裏找到了解脫。“他啃著各種書籍,他用神學、曆史、哲學和科學的著作來喂飽自己”。一個圖書管理員借給他大量書籍。可是,他因讀心愛的書而忽略了令人生厭的功課,這又使他遭受到更多的責罵、懲罰。這個起初被稱為兩頰豐滿、臉兒紅紅的胖孩子,終於得了神經衰弱症,形容枯槁,神思恍惚,中斷了六年多的學校生活,回到家中。冷漠的家庭並沒給他多少溫暖、慰藉,1814年,他又去圖爾中學走讀。
1816年,剛從法學係畢業卻從未顯示過文學才華的巴爾紮克突然告訴家人:“我不當公證人,我要當作家。”這消息在家人耳邊不啻於一聲驚雷。
放棄有保障的職業去從事冒險的賣文生涯,這是巴爾紮克家人難以理解、難以接受的選擇。巴爾紮克同家庭,尤其是同母親作了堅決抗爭,終於為自己爭得了兩年試驗期:如果兩年後他沒有獲得文學事業的成功,父母就停止對他生活的起碼資助。巴爾紮克終於在萊迪蓋爾街九號的破舊樓閣裏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生涯。他從來沒有想到,這個試驗期竟是漫長的十年歲月,而且是如此的艱難。
我們可以從巴爾紮克的《驢皮記》中窺見到這位偉人最初的寫作環境:“再沒有什麼東西比這樓閣更令人討厭了,牆壁又髒又黃,一股窮酸氣……房頂傾斜,幾乎碰到了地板,從鬆散的瓦片間可以看到天空……”冬寒夏熱的房中除了從家裏破舊雜物間拿來的硬板床、舊桌椅外別無他物。最缺的是錢,巴爾紮克每天早晨自己去噴泉打水,自己收拾房間,穿暗色的法蘭絨襯衫以節省洗衣費。他發奮讀書,並讀生活這本書,認識到深入生活“才能發現這光怪陸離的戲劇,這些悲劇或是喜劇,這些應運而生的傑作”。但他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寫出能揚名的東西。他寫過一些詩歌、戲劇、小說的片段,最後開始著手寫詩劇《克倫威爾》。他全身心投入寫作,三四天才出門去買點吃的。冬季臨近,樓閣四麵透風,他裹上了毛毯、背心、圍巾禦寒,為省燃料,有時幾天不下床。
幸運的是,《克倫威爾》給他帶來近乎輝煌的成功。一個偉大的天才終於擺脫了煉獄,光芒照耀了整個歐洲。
如果有一個苦難的童年,我們要對它感恩不盡。
苦難的童年是人生一筆偉大的財富。能夠磨煉人的意誌,也能形成一些受益終生的好習慣。誠然,這段可怕的日子也許會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噩夢,但這個噩夢會激勵我們更加努力。
坦普登的決策
約翰·坦普登的高中時代是在田納西州的溫徹斯特度過的。他內心裏經常夢想著有朝一日要成為一家大公司的首腦。等他到英國讀完碩士回來,立即前往紐約,正式開始追求自己的目標。他的起步是一家頗具規模的證券公司,他在公司裏的職務是投資谘詢部辦事員。
不久,朋友告訴他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年輕上進的財務經理。這家公司的名稱是“國家地理勘察公司”,是一家石油勘探公司。約翰聽說之後,便前往應征,因為他認為這家公司可讓他進一步學到許多有關財務經營方麵的東西,於是他就進了這家公司,一千就是四年。四年之後,雖然這家公司業務非常穩定,而且他的表現也不錯,但是他覺得能學的也學得差不多了,他又開始懷念起老本行了。
於是,一咬牙,他又回到早先的那家證券公司工作,並等待機會。最後,機會終於被他等到了,一名資深職員即將退休,這個人擁有八個相當有實力的客戶,欲以五千美元出讓。
這對約翰來說是相當大的賭注,五千美元相當於他的全部財產,若此舉失敗,他將會變得一貧如洗。而且,這些客戶頂下來之後,能不能留住還是問題。這時約翰再一次麵對重大抉擇。最後,他一心想自立門戶的雄心戰勝一切,他接下了這八個客戶,並且立即一一前往拜訪,十分坦率而且誠摯地向他們說明自己的理想與計劃,客戶們皆被他的熱情與直率所感動,都表示願意留下觀察一段時間,當時,約翰才二十八歲。
兩年的歲月很快就過去了,約翰幾乎每天都在為員工薪金及管理費用忙得焦頭爛額,有時候,他連自己的薪金都拿不出來。兩年期間,公司便是在這種拮據的情形下慘淡經營著,雖然如此,公司的服務品質並無降低,反而愈來愈高。熬到第三年,終於苦盡甘來,公司業務開始蒸蒸日上,客戶也有顯著增加,約翰自立的夢想終於在現實生活中實現。
今厭,他已經是一家投資谘詢公司的總裁,擁有將近一億美元的資產,並兼任某大型互助銀行的常務董事及數家公司董事。
於是,一名十七歲高中生的夢想在他四十歲前便實現了!
不要被麵前的霧迷住了你的眼睛,相信霧的後麵就是成功的目標,在那裏正有輝煌和榮耀等著你。每一個胸有大誌的人都應該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都會不斷地前進,即使眼前出現了暫時的障礙,他們也會以樂觀的態度對待。
敢於放棄才能突破
摩洛·路易士的非凡成就來自兩次成功的拚搏,一次在二十歲,另一次在三十二歲。
摩洛在十九歲時隨家人一起搬到紐約。他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一份一周十四美元的差事。對當時的情景,摩洛是這樣回憶:“那時候我經常跑外勤,工作非常忙碌,成天像發瘋似的,時間也過得特別快。六點下班以後,我還到哥倫比亞大學上夜校部,主修廣告。有時候,由於工作尚未做完,所以下課後,我還會從學校趕回辦公室繼續未完成的工作,從晚上十一點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淩晨兩點。”
摩洛非常喜歡需要創意的設計工作,而他也的確做得有聲有色。
二十歲時,摩洛放棄在廣告公司內頗有發展的工作與旁人夢寐以求的職位而決心自己創業。這便是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拚搏。他放棄收入穩定、前途似錦的工作,完全投身於未知的世界,從事創意的開發。結果,成績令人滿意。
他的創意主要是說服各大百貨公司,通過CBS電視公司成為紐約交響樂節目的共同讚助人。在當時,這種性質的工作對人們來說相當陌生,所以做起來困難重重。所以,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他不可能成功。
摩洛十分賣力地在各地進行說服工作。結果他做得相當成功:一方麵,他的創意大受歡迎,與許多家百貨公司簽成合約;另外,他向CBS電台提出的策劃方案也順利被接受。計劃眼看著就要步人最後的成功階段,但由於合約內某些細節未能達成而終告流產,他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此事結束之後,一家公司馬上來挖角,聘請他為紐約辦事處新設銷售業務部門的負責人,並支付給他三倍於以往的薪水。於是,摩洛又再度活躍,他的潛力得以繼續發揮。此時他年方二十。
幾年之後,摩洛再度回到廣告業界工作,但這次不是從基層做起,而是直躍龍門——他擔任了承包華納影片公司業務的湯普生智囊公司的副總經理。
那個時代,電視尚未普及,與今日相比,仍處於搖籃期。但摩洛和愛德皆看好它的遠景,認為電視必將快速發展,大有可為,故兩人便專心致力於這種傳播媒體的推廣。由他們公司所提供的多樣化綜藝節目,為CBS公司帶來空前的大成功。
這便是摩洛人生中的第二次拚搏,但這次冒險並不完全是孤注一擲,他是看準後才堆上自己的“賭注”。最初兩年,他僅是純義務性地在“街上幹杯”的節目中幫忙,沒想到竟使該節目大受歡迎,直至今日仍是最受歡迎的綜藝節目之一。
從1948年開始到今天整整四十餘年的時間,它的映播從未間斷,這是在競爭激烈的電視界內非常難能可貴的現象。除了節日成功之外,他被CBS公司任命為所有喜劇、戲劇、綜藝節目的製作主任。
敢為人先,創造了多少成功者的神話。但這種神話在實現以前,卻是如此讓人望而卻步。也正是這種機遇和危機共存的特點,才使一部分敢於冒險的人脫穎而出。隻有在他們成功之後,當初徘徊觀望的人才會後悔莫及,而後蜂擁而上,搶奪幾口殘羹冷炙以慰轆轆饑腸。